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万物生长,高晓松没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12 01:47: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万物生长,高晓松没长

2010年11月10日 星期三深圳特区报
李 皖
  ◎李 皖
  认识艺人是危险的。那些吃喝拉撒、嬉皮笑脸,轻易将作品中的形象一举粉碎。
  不知道高晓松会不会后悔认识我。认识我之后,我们见过几次面,吃过几回饭。这些面对面的接触,非但没有加深我对他的了解,相反使我对他的了解更快地分崩离析——高晓松变得非常陌生,就快变成陌路上的人。
  但是此后,我听歌曲,看文字,甚至,读高晓松访谈中的某些观点,我还是受感染,无比清晰地被一个性情的、文人气的、具有小知识分子关怀的、基本纯粹的人所感染。就像听这张《万物生长》(2010年),我一下子就被前三首歌击中。那里面的高晓松,我深信不疑。即使他真的就是个痞子。歌里的那个他,他的感情,他的真诚,我依然深信,决无怀疑。
  我信任作品本身的力量。甚至,用得着更大的词,这超过了信任,是相信,是信念。
  人的内心里住着一个我,这是与生活中的我不同的我。那个我更清晰,更坚定,更实在、强大。艺术家表现的,实际上是那个我,而非这个吃喝拉撒、嬉皮笑脸的我,这个我只是个皮囊。
  那个我决定了艺术家的质量,那个我才是艺术家真正的形象。
  高晓松是个喜好女人的人。内外两个高晓松都是。所不同的是,那个内心的高晓松专一深情,纯白得发亮。生活中,每个女人不过是插曲;而歌曲中,每一段插曲都是永恒。与生活中的高晓松其实高度吻合——高晓松歌里的女孩,一般都是过去式的,是一段段正在逝去或已经逝去的,而不会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但正是这样的恋曲,特别有一种世事动荡、天地不仁、此情不再的感伤。《李娜》的几个小片断,这么平凡,却像一生中永远不会忘掉的若干瞬间,逝水流年,美人昨天,感情的刀重重刻下心底的痕,在某一个季节,某一个场景,还会触之崩裂。
  高晓松的歌,很适合弹唱,它是从吉他上弹出来的。不同于其他同类歌手,高晓松的“民谣吉他简单句”,有一种经过了锤炼的精粹,简单是简单,但决不松松垮垮。精心敲打过的很少的音,很大的留白,很强的对比,实现了隽永的意味。《如果你》突然高拔起来的副歌,平地惊雷,惊心的美艳。谭维维实在是慧眼识出的足金好嗓,也只有这样十二分力度的高音,才能胜任这里的美学设计。
  天性纯良的人,自有能鉴别真伪的耳朵。真心锻造的真品,自有拨动人心弦的力量。有真情,作品自然流光溢彩,左右逢源,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没真情,纵有十分才华,千般本领,能绣出百丈锦缎,但到了点睛的、能唤起神采的那一笔,却是一毫毫力也使不出。
  《李娜》、《旧的童年》、《如果你》之外的7首歌,给我的感受就是这后一种。
  《万物生长》完全照搬了1996年《高晓松作品集:青春无悔》的模式。新作套用旧作的成功套路,商人趋之,艺术家羞为。更遗憾的是,除了重复旧有的情怀,《万物生长》全部的新东西,不过是以夸张的姿态炮制虚情假意。在充气般宏大起来的海市蜃楼面前,高晓松擅长雕虫小技的艺术特色,愈发被映衬得狭小。客居美国的生活,岁月浮沉,天地变色,这些,在这作品中竟然一点点体现都没有。14年,万物生长,但高晓松没有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0-2 18:18 , Processed in 0.06327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