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瑞田:诗人忆明珠手札摭谈
对当代诗坛稍有了解的人,对忆明珠及其作品不会陌生。我从八十年代初开始学习写诗,在贪婪阅读当代诗人的作品时,我记住了诗人忆明珠的名字。
忆明珠挺独特,他不是那种春天来了唱播种,秋天到了说收获的诗人,也不是怀揣两首政治立场决然不同的诗作,择时抛出,像投机者那样,随行就市,获取干禄。
董桥说“中年是下午茶”,当我的“下午茶”饮至中途的时候,我看到忆明珠的生命乐章再次高奏起来,他以手札集《抱叶居手函墨迹》(青岛出版社出版),完成了审美的回归和文化的守望。诗歌、散文随笔、手札描摹出的飘逸、深邃、凝重,让我在一位当代诗人的身上,看到了文化的思考和文人的使命。
《抱叶居手函墨迹》是现代手札集,所收录的是忆明珠2000年至2007年的手札,均为白话、毛笔。
何以说《抱叶居手函墨迹》是现代手札集?手札是中国传统的书信,也称尺牍、手简。成熟的手札,是中国文化成熟的标志,它建立了一套谨严的长幼尊卑的礼仪,规定了文辞的特殊含义,彼此恪守着心心相印的表述形式和时间概念。传统读书人的精英意识,对传统手札的繁缛格外青睐,于是,我们在中国文学史和书法史中读到的手札,无不是文采斐然,涵义深致,笔墨精妙,自然成为中国文学与书法的经典之作。
忆明珠作为当代作家,当然依靠现代汉语。那么,忆明珠的语言选择,也自然落实在他的手札写作上,《抱叶居手函墨迹》中的手札采用现代汉语就是他的别无选择了。
忆明珠是作家、诗人,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在他的手札中追寻历史事件,应该耐心、细致地跟随那支倔强的毛笔,深入一个诗人的现实生活和情感深处。《抱叶居手函墨迹》是忆明珠近年来手札的总汇。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没有停止思索,他以健康的人格保持着与朋友、家人,报刊编辑的往来,以对中国文化负责的态度,写下这些毛笔手札。忆明珠在致刘延銮的手札中说道:“我之所以坚持使用毛笔,只因觉得中华千百年来文化之发展、维系,始终与毛笔联结一起的,所以当电脑书写兴起之际,我却将毛笔握得更紧了!”
将毛笔握得更紧了的忆明珠,在手札中显示出悦目的光辉。首先,这是贴近忆明珠日常生活的表述,既有家长里短,亦有抒怀言志;既有说诗衡文,亦有刺世忧民。我们看看写手札的忆明珠是如何理解手札的。在致李仰华的手札中,忆明珠写道:“从你所书赠我的那篇文章看,你的钢笔字已达到书法水平,如现时尚有当时的手书文稿,宜作‘传家宝’,珍贵留传子孙,后人很难写出这样的字来了。电脑之兴,竟造成中国书法传承之厄,这是谁也料想不到的。”其实,中国书法传承之厄,电脑仅仅是一个环节。政治体制与文化心理的绝对性因素,才是书法式微的根本。
“电脑之兴,竟造成中国书法传承之厄,这是谁也料想不到的”,尽管如此,忆明珠坚持毛笔书写,他试图复制中国传统文人的工作习惯,把生命中的诗文,通过毛笔写出来,把生活中细微琐事,通过毛笔记录下来,把自己对生活的理解,通过毛笔表现出来。一支毛笔,一种陈述,构建了忆明珠迥异于当下作家、诗人的精神世界,是中国文化的常态,却是现实世界的“另类”。致朱亮的手札,忆明珠表明了这样的人生态度——“暮春之际,蒙惠赠京口信茗,不胜铭感之至。我别无所好,清茶一盏,唐诗一卷,其次则笔墨纸砚而已。仅此数事,亦足以耗我平生也。”致唐吟方的手札,忆明珠又说道:“第二封信寄来的你那篇介绍我一封书简的文章,题为《不肯红的花》,其中你对我当年的弃硬笔而换用毛笔大大张扬了一番。那时确有点想法,但其实还是因为我对毛笔‘情有独钟’的缘故吧!现在正流行电脑,可以想知我这个‘顽固分子’更不会去亲近这玩意。有人给我信,不但信的内容,连他的名字都用电脑敲出来,我觉得此人立时跟我拉远了距离,他不知道笔锋是最善于流露感情的。”
《抱叶居手函墨迹》中精彩的篇章应属忆明珠写给作家朋友刘祖慈、沙白、唐吟方、刘章、宫玺等人的手札。忆明珠与同道书信往复,自然勾起对青春岁月的怀念,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对自己的反省和认知。
诗人丰沛的情感需要落脚点的,需要输出和反馈的,所谓“宝剑赠给英雄,红粉送给佳人”是也。忆明珠的手札基于这样的姿态,自然规定了忆明珠手札往复的世俗意义和文化属性,而不是文化名人的做作,更不是清高者的呓语。尽管这种做作和这样的清高在当今中国俯拾皆是。
原文刊发于《书法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