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让名师的作用最大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13 18:29: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让名师的作用最大化


来源:中国教师报 作者:刘衍丽 添加时间:2009-5-11

    目前,全国很多地方都十分重视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各种形式的“名师工程”纷纷启动。那么,实施“名师工程”后,名师的作用是否都得到了应有的发挥?制约名师作用发挥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怎样才能使名师的作用最大化……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对我市近200位名师进行了细致的问卷调查和深入的座谈。
    一、调查结果
    名师的作用通常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认真履行自身职责,在教育、教学、教研活动中勇挑重担;二、带动他人共同进步,踊跃参与帮扶、帮教、支教活动。但我们的调查显示,许多名师承担工作明显不足,帮教活动大打折扣。
    在对“名师在教育、教学、教研活动中承担的主要工作及自我满意度”的调查中发现,尽管许多名师对自己参与活动的满意度还是比较高的,但事实上确有部分名师参与的活动较少,例如63.49%的名师能够担任年级或学科组长,但承担过示范课和观摩课、召开过经验交流讲座的仅占总人数的37.04%和22.22%,50.79%的名师能够承担学校的课题研究工作,但发表教研论文的仅占总人数的31.75%。
    在“出示公开课、示范课的次数和范围”的调查中显示,虽然我市“名师管理规定”中明确要求名师对年轻教师开放课堂,每学期至少讲授2次校级以上的公开课、示范课,但75.14%的名师出课的次数达不到规定要求,出课范围达县级以上的只有一半。而对名师“参与全市范围内的帮教活动情况”的调查表明,虽然我市施行城乡教师挂职支教、优秀教师巡回教学等制度,为大批名师施展才能与发挥作用提供了舞台,但参加过“送课下乡”和“到农村支教”的名师只占总人数的13.23%和13.76%,近三成的名师没有参加任何形式的帮教、支教活动。
    二、原因分析
    名师的作用之所以不能充分发挥,既有内在因素,又有外在因素,并且内因、外因呈现相互影响的态势。
    内因方面:主要表现在部分名师缺乏压力和上进心,评上名师后觉得功成名就,沾沾自喜,故步自封,逐渐滋生了消极懈怠情绪。调查中,高达92.06%的教师认为名师应该实行动态管理,不搞终身制。这是调动名师积极性,使之不断努力、勇攀新高的重要举措,然而缺少了考核监督等外部环节,动态管理无法真正实现。
    外因方面:主要表现在缺乏合理的监督激励机制。有的单位没有必要的考评制度,有的虽有制度但没有任何的奖惩措施,有的制度健全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落不到实处……所有这些,都大大挫伤了名师承担工作和参与帮扶的积极性。此外,外部环境不够和谐,人际关系相对紧张,也是制约名师作用发挥的重要原因。调查发现,以考核为代表的教师评价、评优树先、职务竞聘等给24.83%的教师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压力,有62.96%的名师对单位的人际关系表示不满。缺乏人文关怀和沟通交流,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名师无私奉献、团结协作的热情,导致部分名师自私保守,不肯与他人分享先进成果。
    三、改进策略
    要使名师作用最大化,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辐射、带动、帮教功能,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从多个角度入手,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首先,名师本人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强化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奋发向上、努力进取、刻苦钻研,将成为名师当作前进路上的一个加油站,激励自己不断探索创新,促进自身业务水平持续提高;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唤醒内心深处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甘为人梯,以满腔的热情自觉主动地带领全体教师共同进步。
    其次,各级教育管理机构必须努力完善激励机制,建立科学规范,为大家认可的考核评价标准,为每位名师建立详细的个人档案,切实加强名师的监督管理。除了要从师德修养,出示示范课,参加听评课的次数与范围,教科研工作的数量和质量,帮扶对象多少及帮扶效果好坏等方面做出明确要求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务必要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并狠抓落实,保证对全体老师一视同仁,从而实现有序竞争。
    再次,各级教育管理机构应本着尊重、理解、信任、关心、爱护名师的原则,采用民主、平等的管理模式,创设宽松和谐的外部环境,构建融洽和睦的人际关系,引导名师敞开心扉,顾全大局,将先进的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教师。同时还要积极行动起来,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名师论坛、名师沙龙等,为名师施展才能搭建舞台,创造机会,进而充分发挥示范、辐射、拉动作用,逐步推动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胶南市教师进修学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0 09:54 , Processed in 0.09357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