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名校”情结背后的名师成长困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18 09:35: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名校”情结背后的名师成长困惑



只重视成名前的培养,而缺乏必要的再成长机制,一些地方的名师资源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浪费—— “名校”情结背后的名师成长困惑                                                    ■浙江省宁波市仁爱中学 刘波
  读了贵报8月18日《名师赋闲为哪般》后,笔者深有感触。现在,“教师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关键”等越来越成为教育界的一种共识。各级教育部门也在大力推进名优教师队伍建设,为广大教师铺设各种各样的成才之路。但实际上,许多名师成名后要么“名实不符”,要么大量闲置,其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名校”逻辑作祟
  在一所学校,名师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授予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的教师组成,另一部分是拥有高级职称的教师。
  现在,无论从教育部门还是从学校来说,都非常注重打造名师队伍,教育部门更是大张旗鼓推行“名师工程”,可谓用心良苦。学校本应充分发挥各类名师的辐射作用,带动全校教师的发展,这就是“兴校”。而现实中,“兴校”的作用还远远不够,很多学校的领导把目光放在追求更多名师为学校扬名上,将参与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类名师评选作为学校提升知名度的法宝,甚至不少学校在醒目位置悬挂名优教师照片和简介。
  事实上,如果从名师对增强学校吸引力和提高知名度的角度来看,名师的确可以为学校扬名,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这所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情况。但是,正因有这样的“名校”情结,使得一些学校只在追求名师数量上下功夫,而忽视名师的后续培养。于是,名师赋闲或退化便成了一种必然。
  名师再成长机制缺乏
  “35岁以后不作为”,是对教师评上高级职称后无所追求的形象说法,也是名师赋闲的具体表现。很多教师在评上高级职称后,确实止步不前。
  其实,这是机制不完善所造成的。对于获得各级名师称号的教师,每年考核和任期考核其实大多只是填一份表格了事。对于校级骨干教师而言,由于他们的名师之路还有很长,因此这部分教师还有前进的动力。但是,对于那些已经获得省、市级学科带头人等称号的教师来说,似乎功成名就,已经没有成长的阶梯了,因此他们就很可能原地踏步甚至退步。
  无论是获得教育部门授予的名师称号,还是获得高级教师职称自然生成的名师,这对教师来说都是多年努力的结果。如果没有相应的再成长机制,势必会导致他们产生惰性。
  按理说,如果有一套科学的名师再成长机制,这些名师可发挥的作用,除了对他们自身的专业成长有促进外,也会对学校其他教师有很好的示范作用。但是,现实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有着学科带头人或拥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在学校的作用甚至还不如一些普通教师,这就不得不让人深思了。
  从成名前的“求索”,到成名后的“赋闲”,原本应该挑大梁的名师们,不仅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不断退化,这对学校乃至整个教育事业来说,无疑都是一种资源浪费。
  从“量”的追求到“质”的转变
  当前,对于学校来说,如何推进名师的再成长,这是推进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是学校师资队伍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笔者认为,有三种途径也许能改变名师赋闲现状:首
  先,学校要转变观念,变“名校”为名师兴校。这样,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变单纯地对“量”的崇拜到“质”的追求,要真正把名师的兴校作用变得名副其实。少点功利心,多做点实事,真正发挥名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带动全校教师发展,从而推动学校的整体发展。
  其次,学校要营造氛围,变“单飞”为“群飞”。当然,一所学校需要名师来“名校”,这对提升学校的品牌很有价值。而学校是一个共同体,需要发挥团队精神。如果学校只重视少数教师的发展,那就会忽视大部分教师的成长。因为教育部门授予的各类名师评选名额是有限的,能获得相关殊荣的只是少数。同样,能评上高级职称的教师也是少数。因此,学校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大力营造人人追求专业发展的氛围,促进全体教师的专业发展。
  再其次,学校要健全考核体系的建设,变名师赋闲为名师再成长。对于学校管理来说,要对各级名师和高级教师提出明确要求,搭建他们成长的平台。让他们感受到自己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给他们必要的压力。同时,教育部门也可出台高级教师评聘分离制度,让教师不断成长。这样,也许能更好地发挥这些优秀教师的专业引领和示范作用,提升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10:46 , Processed in 0.07778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