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农村初中校本课程研发的几点思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19 14:17: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农村初中校本课程研发的几点思考
 张志军

    一、正确认识校本课程的内涵及特点
     
    1.校本课程内涵:开发校本课程是当前新课改革的主要内容,也是新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校本课程是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师资水平、学生需求、地域差异和当地经济文化的特点,由学校自主管理、教师自主开发的具有本校特点的相对稳定的课程。

    2.校本课程的基本特点:
   
    (1)以学校为基础。课程开发的全部活动要素,从计划的制定、内容的设计、课程的实施,都应该体现在本校。同时开发校本课程必须以学校自身的性质、条件和特点以及可利用开发的资源为依据。
   
    (2)以学校为主体。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的自主行为,学校在课程开发过程中,虽然需要校外的专家、学者和教育行政部门及专业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但参与开发的主体成员仍然是学校内部的成员。学校是真正课程开发的主体,广大教师是名副其实的课程开发的主人。
   
    (3)以满足学生需求和当地经济为宗旨。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旨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多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4)促进教育与“三农”的结合,增强基础教育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职能,在实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快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中发挥更直接、更有效的作用。

    二、校本课程开发与农村初中办学模式改革的关系
   
    新一轮课程改革实行三级课程体系,把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有益补充,为农村初中教育服务于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专业素质开辟了新的渠道,提供新的空间。在校本课程研发中必须考虑农村初中的办学宗旨,必须考虑农村实际、生源特点和就业取向,必须着眼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即服务农村、立足农业、致富农民,必须着眼于大多数学生毕业后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现状。所以要紧紧围绕这些因素来研发校本课程。
   
    从以上分析我们看到研发校本课程,会更有利于深化农村办学模式,为农村初中办学模式改革创造更有力的条件,进一步彰显了农村初中教育的强大活力。

    三、校本课程研发的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认真地考察了当地的农村产业结构情况,第三产业情况,再结合学校的师资情况、基地情况、办学传统多种因素,如我校研发了如下七门课程:《大棚瓜菜栽培管理技术》、《水稻种植技术》、《畜禽饲养技术》、《农机车驾驶修理技术》、《建筑技术》、《园林设计与生态保护技术》,还有体现民俗特色的《珍珠球》(满族传统体育项目)。
   
    2.在师资上我们除了挖掘本校具有专业特长的教师外,还聘请了农业科技人员和专业大户、科技示范户人员做兼职教师。建立了专兼职教师持证上岗和定期接受业务知识更新的培训制度。在基地建设上,我们利用校园植物园、校田地,建造了两栋面积为1200平方米温室大棚和一栋饲养场。同时还与农机站、果园、林场、饲养大户等协作,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3.制定课时计划,每周每班一课时,全校统一时间。学生自主选修,不同专业到指定的教室或基地去上课或动手实践等。

    在教学中我们本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课堂理论教学与基地实践讲解相统一,通过看、听、问、做几个环节的教学实践,看作物的长势,分析内在因素;听教师的经验传授,验证实践操作;问自己不解的问题,明确疑难杂症,掌握要领等。在教学中强化对学生进行学农、爱农、务农、兴农的“四农”教育,渗透着爱家乡、爱劳动教育。

来 源: 《现代校长》2006年第12期
2#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9 14:18:00 | 只看该作者
校本课程莫成“山寨课程”
 夏维波

    ■东北师大附中

    近年来,市场上突然流行一类外形时尚、功能齐全、价格低廉的手机,名曰“山寨手机”。从网上了解到,“山寨手机”乃杂牌手机之戏称,即没有自己的技术,完全靠攒件组装,在手工作坊类的小工厂生产的手机。

    由“山寨手机”联想到目前一些学校在新课程背景下开设的五花八门的校本课程,因其质量不高、开设随意、缺少监控,似乎也不妨可以戏称为“山寨课程”。其表现特征有四:

    其一,开发随意。许多学校开设选修课,没有明确的目的,未经科学的论证,完全从教师的特长和兴趣出发。教师喜欢唱京剧,即开设“京剧赏析”;教师喜欢厨艺,就开设“厨房里的化学”;教师喜欢修家电,就开设“生活中的物理学”。当然,也有从学生兴趣出发的,学生喜欢看电影,教师就开设“现代西方影视欣赏”。

    其二,内容芜杂。课程设计应有一定的基本模式,背后需要有教育理念或教育哲学作指导。而目前的校本课程内容芜杂,有些学校一个年级一个学年能开设一百余门校本课程,内容涉及文学、艺术、天文、地理、政治、经济等许多方面,但却很少有人追问一下开设的理由和必要性。

    其三,组织拼凑。课程内容的组织要有一定的规律,要注意连续性、顺序性、组合性。目前许多校本课程在内容组织上东拼西凑,甚至是网络资源的拼盘,没有内在逻辑或心理的顺序或直线、螺旋的层次。

    其四,运行不稳。由于校本课程的设计和开发是一个短期行为,其运行也并不稳定。教师或一时兴起,或为完成任务,准备十节八节的校本课程,有的校本课程甚至是“沙锅里捣蒜——一锤子买卖”,这次开设之后,不知道下次开不开。

     “山寨课程”最大的问题是缺少必要的课程规划,随意性强、不正规,出现这种情况在新课程推行过程中是一种不可避免的阶段性现象。但是,如果一门课程的开设不考虑目标,它的存在价值就值得怀疑。基于这一想法,我认为校本课程开发当然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经验,但是不能简单地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学生的兴趣不一定是学生的发展需要;校本课程开发也不能简单地从教师的特长和喜好出发,教师的特长和喜好与课程目标并不是一回事。没有明确和科学目标的校本课程,表面上对学生没有什么害处,但实质是在浪费学生的生命。学校和教师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主体,应该正确认识并努力超越校本课程开发和运行初始阶段的不完善,积极研究改进对策。为保证和提高校本课程的开发质量,不妨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第一,校本课程开发培训。目前,大多数教师已接受过新课程理念的培训,但很多人并没有接受校本课程开发的培训。要想开发高质量的、有意义的校本课程,专项的、高质量的培训是必要的前提。让学校课程管理者和教师了解课程编制、课程规划、课程评价的一些基本知识和规律,才能使每个校本课程的实施者知而后行,知行合一。

    第二,课程集体审议机制。美国课程论专家施瓦布提出集体审议的方式,就是要对共同要素进行慎重思考并协调。他建议成立由校长、社区代表、教师、学生和课程主席组成的“课程小组”,由课程主席领导,通过小组合作进行集体审议,作出有关课程的各种决定。这个做法不妨借鉴,但关键是要落到实处。

    第三,借助力量合作开发。任何一门课程都是一项大的工程,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即使是高水平的教师也不妨走合作开发的路线,最好能够借助高校的学术力量。另外,还可以尝试搞校际课程、区域课程,进行联合开发。

    第四,借鉴引入优秀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采取“拿来主义”。如果学校的校本课程一时开不起来,为配合学分制的需要,不妨使用国家或地区提供的选修课程,引入相关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同时,也可以引进外校、外省或外国的优秀课程。经过检验的外部优秀课程,去粗取精,为我所用,即是校本课程。

    第五,优质课程形成品牌。校本课程的开发一定要把握质量,不盲目追求数量、形式。一个学校首先要着力开发几门主打的校本课程,形成自己的品牌。这些优质校本课程要有自己的特色,适合校情,而且使之成为学生目前和未来发展的重要影响因子。同时,一些学有所长、业有所精的教师也要有自己的品牌课程,并使之成为自身发展和业务精进的标志。

    学校和教师要大胆、理性、稳健地开发校本课程,努力提高其质量,提升其价值,而不要把校本课程开成缤纷时尚、拼凑组装、质量堪忧、一次性消费的“山寨课程”,学校也不能流于形式,成为大量拼凑“山寨课程”的“山寨作坊”。

来 源: 中国教育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04:28 , Processed in 0.07911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