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图文:给60年艺术旅程打个分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19 18:00: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图文:给60年艺术旅程打个分号2010-11-14 来源: 楚天都市报(武汉)
楚天都市报讯 魏明伦,1941年生于四川内江,现居成都。当代著名戏剧家、杂文家、辞赋作家。
时间10月29日
人物魏明伦
采写本报记者范宁
图片CFP供图
对话背景
10月25日,魏明伦受第二届中国(潜江)曹禺文化周之邀,前往湖北潜江担任第三届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评委会主席。从武汉到潜江的高速公路上,半睡半醒间,魏明伦瞥见路牌上“仙桃”二字,顿时睡意全消:这不是刘启华先生所在?
回溯到10年前。2000年时候,魏明伦随性作一骈文自娱自乐,不意被四川自贡第六届国际恐龙灯会拿来做了一副上联,并向全国征集下联。仙桃市民刘启华出手应对,引起魏明伦关注。两人电话联络至今,魏明伦也早说要到仙桃看看。10月29日,文化周甫一落幕,魏明伦便携夫人奔赴仙桃,探望这位忘年之交。
本报记者随同魏明伦走完这趟仙桃之旅,在路上完成了这次对话。魏明伦已到古稀之岁,恰逢入行文艺60周年,他路上给记者看了姜文、高敏等人发来的祝贺短信,笑言会有一个纪念活动,为自己这60年作一个小结,打上一个分号,然后重新出发。一路上,魏明伦笑讽新版《红楼梦》“不懂文化”,慨叹张艺谋“走火入魔”,调侃老乡郭敬明“醉生梦死”,巴蜀鬼才已是两鬓风霜,犀利却不减当年。
《洪湖水浪打浪》真是好听
问:湖北来得多吗?这次参加潜江曹禺文化周印象如何?
魏明伦(以下简称“魏”):多啊,主要是到武汉。八艺节的时候我的戏还在武汉演出。但是其他市州去得比较少。潜江也是第一次去。曹禺实在是一个幸福的作家,就我所知,在中国还没有哪座城市给予哪个作家这么高的待遇,看看那些博物馆、祖居、大剧院,规模很大,让人羡慕啊!
问:那您对湖北还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东西?
魏:那应该算洪湖了吧。我是搞戏剧的,歌剧《洪湖赤卫队》我特别喜欢,尤其是《洪湖水,浪打浪》,旋律真棒,好听,这恐怕是现代湖北知名度最高的一首歌了哟!
应有听诤友说话的海量
问:今年是您从事文艺工作60周年,有什么庆祝打算?
魏:在四川会办一个纪念研讨活动。这次北京、湖北走一路,出门时间很长,还收了不少字画,朋友送来祝贺的。
问:您今年69岁,岂不是9岁就开始从艺?
魏:对啊,很多人也很惊讶,觉得我至少80多岁了,没想到我9岁就开始唱戏了。像我这样是比较少的。现在我就是想给自己一个小结,打个分号,然后进入新阶段,夕阳阶段吧(笑),写写碑文之类。
问:回望这60年艺术旅程,有怎样的“碑文”评价自己?
魏:我在前30年积累,后30年有所作为。我是自学成才、逆境成才,拿不出小学文凭,却可以拿出大学教授聘书。很多人知道我是一个戏剧家,却对我的杂文了解不多,知道我写骈文诗词的更少。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写杂文,一度是领军人物;1994年开始写古体诗词、骈文,但是将古代骈文继承、变革而成现代骈文。我反对那种歌功颂德的骈文,而是把骈文当杂文来写。
问:从您通过媒体议论社会热点事件的频率,可以看出您的“杂文”精神。
魏:呵呵。现在社会评论进入了网络时代、文化新闻时代,你再写长长的评论文章也没地方给你登,但一些观点可以通过文化新闻传达,很多文化大事也是靠文化新闻推动的,这个挺有意思。我现在讲话也越来越多,这还不算在我那戏剧、杂文和骈文三大块里面。
问:您当初挑赵忠祥、董卿的毛病,就是通过媒体传递出去的。
魏:对。赵忠祥现在写诗,就根据我给他指出的问题在改了。赵忠祥过去的诗平仄乱、失粘,现在则很少出现了。娱乐圈丑闻多、佳话少、诤友少,能听真话的良友更少。赵忠祥这方面还算不错。借我60周年这个纪念活动,赵忠祥还寄一幅画来,几头驴子有他老师黄胄擅长的笔墨,画得不错。而对于董卿,我指出她的口误后,她给我发了短信,通过我向大家道歉。我觉得这种气度很好,值得提倡。对于善意的批评,应该有这种听诤友说话的海量。
新红楼梦铜钱头是“冒妆”
问:您刚才说经常通过文化新闻表达观点,对于新版《红楼梦》似乎您的看法也挺多?
魏:是啊,尤其是那个俗称“铜钱头”的额妆,实在是不对的。
问:我对那个额妆也感兴趣,但我想知道“铜钱头”究竟不对在哪里?
魏:额妆出现在昆曲里,因为它是戏;徐克的电影《青蛇》里面有额妆,因为那是一部讲神仙妖怪的电影,额妆契合了电影的氛围;《红楼梦》毕竟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从古到今,现实生活中没有哪个女性会这样打扮。
额妆应该和老生的髯口、武将的靠旗、花脸的脸谱、马鞭等配套出现。舞台上女子化额妆,必然要凤冠霞帔,配以夸张的戏剧化妆,例如吊眉等,这样才符合那种夸张的戏剧美学。从川剧来看,在演出中,如果吊起来的眉毛忽然落下来,恢复常态,那就叫做“冒妆”,是非常丢脸的事情,也很难看。铜钱头的出现,就是为了绑住眉毛的。到了新版《红楼梦》里面,化了额妆,可脸部还是平常的表情,没有把眉毛吊扯起来,这不就是“冒妆”了吗?这是天然的不配,违背了中国戏剧崇尚夸张的美学原则。
问:艺术需要创新,也需要“试错”。叶锦添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曾反驳,说为什么这样就不可以呢?
魏:他完全不懂中国戏剧。在戏剧中,一旦某个角色只有额妆,却没有凤冠霞帔、满头珠翠,没有那些夸张的配套妆容,那这个角色只有两种解释,要么他(她)正遭遇巨大的灾难,要么就是异兆、魔怪的化身,披头散发嘛。这就是为什么新版《红楼梦》看上去阴森森的原因之一。因为从传统心态上来讲,看到大观园里的人都是这种装束,必然让人联想到一些愁苦悲伤的事情,该是多么不祥和压抑啊!
张艺谋又回到自己路上
问:秉承专业精神,看问题一针见血,不分内外。您曾经与张艺谋一起合作《图兰朵》,对他有什么评价?
魏:我觉得张艺谋过去的电影都很好,可是《活着》之后,逐渐走火入魔,尤其是《英雄》之后,几乎就没有拍过什么好电影了。
问:为什么会这样呢?
魏:因为走上了一条只强调商业成功的道路。真正的大师会去追求自己艺术上的东西,而不是商业;但是从《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这些电影来看,它们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能不能赚钱。可赚到钱就是成功了吗?现在还有多少人记得这些电影?
问:他中间拍了一个《千里走单骑》。
魏:是啊,发现延续《英雄》和《十面埋伏》的路子不行,张艺谋想回去拍一点艺术的,片子是不错,但很快又变了方向,为什么?不赚钱嘛。其实现实中有一个和张艺谋刚好相反的例子,那就是冯小刚。冯小刚近年来的电影已经超越这个时期的张艺谋了。你看看《集结号》、《唐山大地震》,这些本来应该是张艺谋干的活儿,现在冯小刚做得却很好。而且他不是不赚钱的,也赚钱,这样一来张艺谋就没话说了,别人成功的例子摆在那儿嘛!
问:那您怎么看张艺谋的新片《山楂树之恋》?
魏:这个好,确实是好的。我形容张艺谋的新片是“浪荡十年,浪子回头”,这部电影唤起了很多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的记忆,的确有很多纯真感人的东西。张艺谋又回到自己这条路上来了。
忧患的人也许注定孤独
问:说说您的小老乡郭敬明吧,如果在小四(郭敬明的外号)和韩寒之间选择,您会选择哪个?
魏:那我当然选择韩寒。我觉得郭敬明代表了醉生梦死的一批人,那种文风适应了一种忧伤的心理情绪;韩寒也玩赛车,也把自己打扮得很酷,也很喜欢玩,可是在本质上有不一样。这样形容两个人吧:郭敬明是升平文化的宠儿,而韩寒则是忧患文化的肖子。
问:那您和您的小老乡郭敬明接触多吗?
魏:我们没有打过交道。不过我也很奇怪,郭敬明似乎很少在作品中提到家乡,对吧?为什么他会很少说起自己是自贡人呢?为什么他的作品中极少出现家乡的影子?从创作上来说不太正常,不知您知不知道其中的答案?
问:这个答案可能要问郭敬明。您认为两人发展的前途如何?


魏:他们各自有自己存在的理由。看看郭敬明有那么多的粉丝就知道了。韩寒的博客其实就是一种杂文,因为它也属于呼痛的文体,所以吸引了很多人来看。但郭敬明的粉丝可能更多一些,这个有点可悲。韩寒其实就是在孤军奋战了,他这样的人也许注定就是孤独的,从古到今都是如此。
问:您情感上似乎更爱韩寒多一点。那您接触网络吗?会在网上顶一下韩寒那样的孤独行者吗?
魏:我不会上网,我的重要作品网上看不到,但我能接触、感受到网上的信息。我创作属于“苦吟派”,郊寒岛瘦型,我是苦吟成戏、苦吟成文、苦吟成碑,东西不多,但是精。 (本文来源: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5 13:59 , Processed in 0.08457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