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31|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首届中国青年辞赋论坛为赋界广泛关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20 16:46: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首届中国青年辞赋论坛为赋界广泛关注,纷纷致电或电话祝贺,赞誉是中国赋界的盛举。
2010' 首届中国(南昌)青年辞赋论坛为中国辞赋界广泛关注,纷纷致贺电、贺词、贺诗、短信,或电话直接致贺,均赞誉是中国赋界的一个盛举。


2010' 首届中国(南昌)青年辞赋论坛受到中国辞赋界、诗词界、文化界和辞赋家、诗人、作家的广泛关注与支持,论坛收到许多辞赋名家致电、致词、致诗、致短信或电话直接祝贺。论坛组委会还受到许多机关、机构和著名文化人士的致贺。


发来贺电、贺词、贺诗、短信致贺,或电话直接祝贺的单位和知名人士主要有:

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 、中国文促会副会长、著名作家 金坚范
世界文化总会主席、美国加州大学院士、 世界桂冠诗人 范光陵
全球人居环境论坛理事会(GFHS)秘书长 吕海峰
国际书道联盟副理事长、新加坡兰亭笔会会长、著名诗人 丘程光
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作协副主席、著名辞赋家 魏明伦
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比较文学博士、辞赋研究学者、诗赋评论家 史虞凡
世界辞赋家协会主席、著名辞赋家,书法家 贺兴桐
国家发改委《中国中小企业》杂志总监、著名辞赋家 雪川
洛阳大学辞赋研究所所长、著名辞赋家  孙继纲
乌鲁木诗词楹联协会副会长、中辞网总监、著名辞赋家 王宇斌
中国骈文网站长、总编、著名辞赋家 周晓明
世界汉诗协会会长、著名诗人、辞赋家 周拥军
世界汉诗协会副会长、世界诗人大会中国事务顾问 著名诗人 北塔
江西省赣商联合总会副会长、秘书长 江云龙
上饶市副市长 胡汉平
抚州市人大副主任、著名辞赋家 张山东
甘肃省江西商会秘书长 彭才芳
南昌市人大原副主任  孔炯
南昌市文化局局长  杨文彬
南昌市科技局副局长  胡向萍
南昌市餐饮(烹调)行业协会副会长 冯小燕
南昌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李木旺
江西大宇学院理事长、院务委员会主任、著名教育家 章跃进
中国高级根艺美术师、著名诗人吴万卿
北京青年文化策划家、中国产业报协会新闻中心总策划 屈金星
浙江省辞赋学会会长、著名辞赋家、书法家 王翼奇
中国辞赋网•中辞网副站长、著名辞赋家 李学文
中国辞赋网•中辞网特邀评论员、著名诗人、辞赋家 静云
杭州西湖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著名诗人、辞赋家 张洞
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著名辞赋家 易闻晓
河南省诗词学会副会长、洛阳大学副校长、著名辞赋家 谭杰
北京香山书院院长、著名国学家、辞赋家 王少农
鲁南辞赋协会主席、著名辞赋家  韩邦亭
世界汉诗协会常务理事辞赋委员会副主任、著名辞赋家 姚平
南通大学教授、著名辞赋家、诗赋评议论家 王志清
贵州省茶文化研究专家、湄潭县政协副主席、诗人 周开迅
《中华人物网》总编辑  尚地
《中华人物网》总策划、《雷池文化》总编  江改银
著名辞赋家、教授 北方朔
著名辞赋家 董晋
著名辞赋家、女诗人 姜书荣
著名辞赋家、女词人 陈瑞萍
著名辞赋家 戴永兵
著名剧作家 金桑
《中华茶报》总编、辞赋家 王艳均
《西祠•东坡紫砂》网总编 崔波
洛阳大学辞赋研究所副所长、著名辞赋家 扈耕田
江西大宇学院人文与外国语分院专职日语教师 左口智香
旅俄罗斯诗人 王登才
文学评论家 邓居柱
青年女辞赋家 赵薇
青年辞赋家 马铭清
青年辞赋家 陈郑云
少年辞赋家 徐佳华
辞赋家 郭平德
2#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0 16:49:32 | 只看该作者
张友茂在首届中国青年辞赋论坛上的报告:中国辞赋经典流变与当代文学青年的历史担当。辞赋, 中国, 张友茂, 青年, 论坛

.
中国辞赋经典流变与当代文学青年的历史担当


在首届中国(南昌)青年辞赋论坛上的主题报告

组委会主任  张友茂(下府岸人)



(2010年10月17日,鄱阳湖畔,西湖李村)


尊敬的李豆罗市长,尊敬的文师华会长,
各位辞赋家、诗人、诗赋作者和文学爱好者,
江西各大院校的老师们、各院校文学社的同学们,
各位来宾、文朋诗友们,大家好!

辞鉴日月,赋藻乾坤。

为了中国辞赋诗歌的复兴和发展,为了我们共同的辞赋诗歌情结,今天,我们聚合在鄱阳湖畔,集会在进贤西湖李村,执手倡启与诵咏中国辞赋诗歌的春天。
今天,我们聚拢在辞赋的身边,旨在探讨辞赋文学促进与发展。组织文学青年与著名辞赋家见面交流,推进百花赋创作活动,培养青年辞赋俊才,推进江西辞赋学会的筹备与成立,开展中国新农村诗赋创作,为中国辞赋诗歌复兴和赣文化打造强势平台。
前不久,我在出席南昌的中国-东盟书画文化艺术巡展式上,我向南昌市原市长李豆罗汇报了举行首届中国青年(南昌)辞赋论坛事,李市长很重视,很支持,安排去进贤他挂点的新农村试点村去开,他并亲自做出全程安排,对此,我谨代表本次论坛组委会对李市长并李家村表示真诚的感谢。
本次会议举办地进贤县前坊镇太平村的西湖李家,是一座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古村庄。这里风光旖旎:春天桃红柳绿,夏天荷花争艳,秋天桂花飘香,冬天天鹅戏水。在这个美丽的乡村,既有浓郁的民俗风情,也有厚重的悠久历史。
进贤西湖李村,可是个热门的旅游地,电影《命根》在西湖李村拍摄。2006年以来,西湖李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围绕“古村神韵,田园稻香,塘中莲藕,山间鹭翔,农家饭菜,湖边泳场”的建设思路,突出了“马头墙,红石路,碧绿水,满村树”的特色,呈现“古村神韵,田园稻香,塘中莲藕,山间鹭翔,农家饭菜,湖边泳场” 。2009年,该村被评为江西省省级生态村,是文学采风创作的好去处。
参加本次辞赋论坛的与会者将以中国新农村为主题,进行参观采风和诗赋创作,相信会取得良好收获。中国青年辞赋论坛将在鄱阳湖{青岚湖)畔的进贤西湖李村挂牌设立创作基地。本次论坛后,将进行中国新农村主题诗赋创作征文。

为传承中华辞赋文化,开衍时代辞赋文学气象的流风,由中国辞赋学会,南昌滕王阁辞赋研究所、江西大宇学院、南昌市诗歌学会,中国辞赋网共同主办,由江西高校文学社团联盟协办,星月文学社主持。由世界文化总会、世界汉诗协会、中华国学院、北京香山书院、浙江省辞赋学会、杭州西湖文化研究会. 山东大学辞赋研究所、洛阳大学辞赋研究所、聊城传统文化研究会辞赋专家委员会、鲁南辞赋协会和中国诗赋网鼎力支持。并在中国辞赋家、青年辞赋作者和诗赋爱好者的关注下,首届中国(南昌)青年辞赋论坛如期举行。
来自全国的部分辞赋名家、辞赋作家和学者出席了本次论坛。他们有的远途而来南昌赴会。有的虽末与会,但许多辞赋名家均致电致词致短信祝贺。江西高校文学社团联盟、星月文学社,以及江西各大院校部分辞赋作者,诗赋爱好者参加了本次论坛。在这里我要感谢出席本次论坛的嘉宾和诗赋大家,辞赋作者和诗赋爱好者。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感谢!

中华辞赋,国学经典。辞韫九畴,脉恒流而久远;赋雅华镂,传盛衍于时代。

中华辞赋是汉语言的精华,是中华民族国学文学的特殊文体,是历史的隽永和时代的印痕。中华辞赋以其最俪雅的古典辞格赋体形式,对后世文学以深远的影响,彰显着时代文学气象的流风。首届中国(南昌)青年辞赋论坛,为辞赋学界所关注,为辞赋学人之瞩目,是为中国赋兴又一盛举。无疑,这些都将开创中华辞赋学术研究与辞赋创作的崭新局面,势将推动中华辞赋文学事业的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
本次青年辞赋论坛是对2007年首届中国(洛阳)辞赋创作研讨会,第二届中国(聊城)辞赋创作研讨会以来,中国当代辞赋复兴与发展进行学习和回顾;是对中国青年辞赋创作的发展、流变以及成绩进行学术探讨;是对中国辞赋专业动网平台「中辞网•中国辞赋文化论坛」工作进行梳理、评鉴和讨论。旨在围绕“赋的传承、复兴与发展研究”、“古赋的体式、类型及赋学创作理论研究”、“今赋的流变、创新及辞赋创作实践研究”、“巩固辞赋骨干队伍与培养辞赋新人研究”、“当代青年辞赋作家的辞赋作品的分析与研讨”等主题进行深入交流与探讨。进而促进中国青年辞赋作家不断加强艺术修养,充分认识辞赋创作的艰巨性时代性,促进推出更多高水平的青年辞赋作品,努力为中国文学事业做出贡献。
本次中国青年辞赋论坛新理念是:我们不仅要有一流的宣传平台、一流的辞赋家、一流的支持实体,更要有不计名利、为国学复兴不竭奋斗的精神。由此,本届中国(南昌)青年辞赋论坛将同前两届中国辞赋创作研讨会,以其重大的历史赋学事件意义而载入中华辞赋文学的史册!

中华辞赋,阙引昭畅,行时今之衍稷;
国学文化,灵序机张,承传统之脉渊。

中国乃诗歌辞赋之国度。中国辞赋诗歌从《诗经》、《楚辞》以降,为我国文学史上巍然屹立的两座峰碑,代表着先秦诗歌辞赋的最高成就,至唐宋明清己成为中国文学尉然之大观。中国辞赋诗歌始终是国学文化的主流,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华夏人类文明的巨大财富,代表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先进方向。
中华辞赋是汉语言的精华,是中华民族国学文学的特殊文体。
中国,辞诗歌赋之国度。中华辞赋是汉语言的精华,是中华民族国学文学的特殊文体。辞赋,以其最俪雅的古典辞格赋体形式,对后世文学以深远的影响。辞赋,是时代的隽永和历史的印痕,彰显着时代文学气象的流风。辞赋文化可以为时代造成之一种或雄浑或壮丽或悲壮或抑郁的气势。中国辞赋始终是国学文化的重要构成,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华夏人类文明的巨大财富。当代辞赋讴歌时代关注社会之造化,充分体现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先进方向。
我们青年辞赋作者应当学习龚克昌、颜麒麟、魏明伦、雪川、孙继刚、贺兴桐、流沙河、范曾、袁瑞良、闵凡路、张友茂、金学孟、王宇斌、周晓明、孙五郎、胡迎建、谭杰、刘祥、潘承祥、王翼奇、沈不沉、黄扬略、周笃文、詹杭伦、张昌余、高志奇、钱明锵、王金铃、王铁、布茂岭、姚平、陈逸卿、王泽生、蒋红岩、周拥军、韩邦亭、杨纪伟、易闻晓、程建平、郝丽云、贾玉宝、于海洲、王少农、刘长焕、张本义、钟阳、戴永斌、陈秀冬、李学文、陈瑞萍、何督勇、张心豪、陈恩田、陈光文、董晋、刘青山、马培国等辞赋家对当代中国辞赋创作、评论、研究的贡献;我们应当学习周汝昌、范光陵、金坚范、刘上洋、张福有、李豆罗、袁志敏、黄彦、丘程光、许结、谭家健、邝建行、章方松、莫道才、郭建勋、扈耕田、冷卫国、张山东、皮德义、王志清、静云、尚地、许传刚、屈金星、江改银、应宗强、刘泽民、张洞等辞赋家、评论家、策划家对当代中国辞赋创作发展与促进工作的影响与推动作用。我们要积极探索辞赋人才培养与成长模式,寄希望于青年辞赋作者、诗人和辞赋爱好者,努力学习和传承中华辞赋经典文学。
我们要整合青年辞赋力量,加强赋人团结,导引辞赋健康與论。要加强辞赋网站建设,开展赋网交流、协作与互动,打造研、创、宣赋网优势平台。当代青年辞赋更要走时代、自律、传承、创新式发展之路。青年辞赋作家要严格要求自己,争出时代辞赋精品,承衍中华民族诗赋文学的未来和希望。


辞赋文学创作及其文学作品,是辞赋传承活动的主体。

赋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文体,虽然对于现代人来说,虽不及诗词、散文、小说那样脍炙人口。但在古代,特别在汉唐时诗与赋往往并举连称,从曹丕的“诗赋欲丽”和陆机的“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可窥端倪。
辞赋创作的前导是其理论准备、文化积淀、艺术修为和生活积淀。时代辞赋发展,即需要有人来研究古典辞赋,同时也需要有人来创作现代辞赋,拓展文学视野,提高创作技巧,传承与摸索适合当今辞赋文化发展的新路子。中华辞赋需要传衍与流变,也需要不断革新,乃至是革命。包括辞赋创作形态、理论、观念与辞赋文化体制、机制、产业的认知,也包括辞赋文学的思想价值观、创作价值观、文学价值观、学术价值观乃至辞赋文化生产力的解放、继承与创造。
赋萌生于战国,兴盛于汉唐,衰于宋元明清。在汉唐时期,有只作赋而不写诗的文人,却几乎没有只作诗而不写赋的才子。建安以后乃至整个六朝时期,对赋的推崇甚至于诗。《史记》中称屈原的作品为赋,《汉书》也称屈原等人的作品为赋。后人因推尊《史》、《汉》,所以便把屈原以及宋玉、唐勒、景差等人作品称为之赋。真正把自己作品称为赋的作家第一人是司马相如。而后,到西汉末年,文人们就常以“赋”名篇自己的作品了。
赋的似诗似文的特征,与现代文学中的散文诗有些相像。汉赋的体式上大致有三种,即骚体赋、四言诗体赋和散体赋(或称大赋)。从赋的结构、语言方面看,散体、七体、设论体、及唐代文体赋又都比较接近于散文,有的完全可归于散文的范畴。
中国辞赋文学创作是一个形象思维之过程,辞赋文学创作者必须要观察万物,钻研文辞古藻与时之变化之事物,须具有高洁之心情。两汉的许多大赋作家同时又是文字学家,如司马相如、扬雄、班固等。东汉中至汉末大赋创作减少,抒情小赋兴起,即是汉赋的衰落,也是汉赋的转型。明清两代受各个时期的文学发展、嬗变和文艺思潮趋动,文学的历史分期也有其时代思想特点,这个时期的辞赋由是也就产生和涌现了一些辞赋的新特点和新题材。一篇好的辞赋必然是:语言精练,简约含蓄,隽永传神,辞词典雅,用典生动。汉赋乃有韵之散文,散韵结合,专事铺叙。在汉武、宣、元、成帝时代,汉赋达到全盛期。写法上大多丰辞缛藻,穷极声貌而大肆铺陈,为文治武功歌赞,结略微露讽谏之意。

中国古典辞赋的抬升,形成经典辞赋风雅格局。

辞赋作为古代文学的一种文体,起源于战国时代。汉朝人集屈原等所作的赋称为楚辞,后人泛称赋体文学为辞赋。
滥觞于骚,盛于汉,故世称汉赋,后转为诗文之总称。《汉书•王褒传》:“辞赋大者与古诗同义,小者辩丽可喜。” 梁刘勰《文心雕龙•辨骚》:“名儒辞赋,莫不拟其仪表。” 《唐书•薛登传》:天授中,上疏曰,汉世求士,必先其行,魏取放达,晋先门阀,陈梁荐士特尚词赋,试赋取人,始于梁陈也。唐天宝十三载,始试诗赋,盖用梁陈之意云,“科举之以词赋,此其始也。国家自神宗专以经术取士,词赋遂罢”。
至清姚鼐《古文辞类纂序》曰:辞赋类者,风雅之变体也。楚人最工为之,盖非独屈子而已。余尝谓《渔父》,及楚人《以弋说襄王》,宋玉《对王问遗行》,皆设辞无事实,皆辞赋余耳。辞赋固当有韵,然古人亦有无韵者,以义在托讽,亦谓之赋耳。
魏晋南北朝是继战国“百家争鸣”以后历史上又一个思想解放之时代。玄学之兴起,佛教之兴盛,道教之风行,亦是文的重要发展阶段。时之辞赋、骈文与散文在艺术形式上比一般骈体文,更蕴寓着其时代的文化嬗变。其使藻饰、声律、骈偶、用典这四种修辞手段被大量地使用,语言也特别工整精丽。藻饰、骈偶、声律、用典,成为普遍使用的手段。曹氏父子为中心之“邺下集团”,以阮籍、嵇康为代表之“竹林七贤”,以陆机、左思为代表之“二十四友”,以沈约、谢朓为代表之“竟陵八友”等促进了文学亡兴盛,促成新的文学亡现象产生江风格文学之多样化。建安文人胸襟开阔、抱负远大、质朴刚健,人生通脱,直抒胸臆、形成了建安诗歌所特有己梗概多气、慷慨悲凉风貌,并确立了“建安风骨”之美学风范。王粲《登楼赋》情景交融,曹植《洛神赋》理想曲折,向秀《思旧赋》欲吐还忍,阮籍《大人先生传》锋芒毕露。
骈文受赋的影响很大,骈文起于东汉,成熟于南北朝。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其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被称为骈体。在声韵上,则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由于骈文注重形式技巧,故内容的表达往住受到束缚,但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而南北朝时期,亦不乏内容深刻的作品,如庾信的《哀江南赋》等。汉世校书有《辞赋略》,其所列者甚当。用赋的骈比形式,是汉代文人的常习。以至于有些以赋名篇的文章都被人视作骈文。象南朝刘宋的鲍照的《芜城赋》、谢惠连的《雪赋》及谢庄的《月赋》等。
范晔《后汉书》有骈体论赞,而刘勰《文心雕龙》乃骈体之文论巨著。陶靖节在辞赋散文诸方面取得高出时辈之成就,其最负盛名当是《归去来兮辞》与《桃花源记》。齐梁新变,四声协调,趋向格律,有韵曰文,无韵曰笔。江淹《别赋》、《恨赋》,情为主线,布局空间,追求新变。孔稚圭《北山移文》俳谐嘲弄,赋诗化彩。充满趣味。又丘迟、吴均、陶弘景之山水文字,皆清朗疏朴,清新优美。又谢灵运之山水赋新,重巧清似。又颜延之之骈文,典故繁博,修辞巧丽。其时代之赋,融乐观、悲观、慷慨、颓放、嬉笑、讥讽、自得、内疚,沉潜、感悟,赋式工丽均可尽意倾注于笔端。韩愈的文学时代,骈体文很是流行。韩愈等把骈文称为“时文”,而把骈文形成以前的古代文体称为“古文”,也是先秦和汉代的单行散句。

诗和赋是有区别的,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赋是由楚辞衍化出来的,也继承了《诗经》讽刺的传统。赋,除了它的源头楚辞阶段外,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几个阶段。辞赋语句上大多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讲究文辞藻饰和用典。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排偶和藻饰是汉赋的一大特征。经历长期的演变过程,发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的影响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骈偶、音律,句式参差,叶韵比较自由,则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此又叫做“文赋”。今天,受国学热流辐射,辞赋依旧焕次新的青春。
赋是介于诗、文之间的边缘文体。在两者之间,赋又更近于诗体。从汉至唐初这段时期,赋近于诗而远于文,从主题上看,楚辞体作品主题较为单一,多为“悲士不遇”。而其形式也比较固定,都是仿效屈原作品体式,象屈原那样书写自己的不幸与愁思。屈原的《招魂》全篇的铺张夸饰,对汉大赋的影响不言而喻。
赋自诞生之日便带有浓厚的文人气息,这就是受楚辞影响极深的原因。骚体赋,多采用楚辞的“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也常继用了楚辞的“引类譬喻”手法。
古代以不合乐为“诗”,合乐的为“歌”。诗有古体诗、近体诗、现代诗(新体诗)之分。古体诗指汉魏六朝以前的诗作,它句式较自由,不讲求对仗、押韵;近体诗指唐代开始形成的律诗和绝句,也包括排律,它们在字数、句式、格律、押韵上都有严格的要求;现代诗指以现代汉语写成的较自由的诗,它可根据需要,尽情地抒发感情,讴歌生活。
赋是兼具诗歌与散文特点的文体。赋的特点在于铺陈事物,讲求文彩,文词华丽。“赋”的称谓,汉代称“古赋”,篇幅较长,篇中多用问答式表现内容;六朝的称“排赋”、“骈赋”,讲求骈偶;唐宋的称“律赋”,是科举应试的一种试体,讲究格式,对仗工整。赋与诗的盘根错节,互相影响从“赋”字的形成就已开始。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更出现了诗、赋合流的现象。但诗与赋必竟是两种文体,一般来说,诗大多为情而造文,而赋却常常为文而造情。诗以抒发情感为重,赋则以叙事状物为主。清人刘熙载说:“赋别于诗者,诗辞情少而声情多,赋声情少而辞情多。”

辞赋是中国文学的独特形式,引领了中国文学大潮。

晋代文学家陆机在《文赋》里曾说: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即是说,诗是用来抒发主观感情的,要写得爽朗而通畅。赋是用来描绘客观事物的,要写得华丽而细腻;陆机是晋代人,他的话说出了晋代以前的诗和赋的主要特点,但不能作机械的理解,诗也要描写事物,赋也有抒发感情的成分,特别是到南北朝时代抒情小赋发达起来,赋从内容到形式都起了变化。
赋之流变大类其略述有三。谓骚体,其变化较少,后世者有的在骚赋间或插入无“兮”字的散文句或整齐的对偶句、排比句。至魏晋以后有的骚赋篇幅很短,类似《九歌》,甚至比《九歌》更短之。谓诗体赋。变化亦较少,大仍是以四言为基本句式,惟班固《竹扇赋》为七言,齐梁后又有以五、七言诗句为主之小赋。谓文赋。变化最大。乃具有独特风格的赋体也。其之逞辞大赋起兴盛行于两汉。骈赋或俳赋赋孕育于汉,而盛于魏晋南北朝。律赋在骈赋之基础上形成。自姚铉《唐文粹》以来,多把骚赋、逞辞大赋、骈赋等称为“古赋”,以与律赋相对。新文赋乃伴随唐代古文运动而产生之一赋体,其语言基与唐宋古文风格似,大体押韵为所谓“押韵之文”也。
此外,尚有俗赋,乃近于白话之通俗语言写赋,其始于王褒的《僮约》,唐之俗赋语言亦通俗生动且超过前代作品。俗赋近于诗体赋,亦有的同于文赋,差乎语言雅俗也。赋至宋滞。宋以后新之体较少,乃其社会的体性少变化。至鸦片战争后,由于社会性质发生变化,赋作中才出现了新的题材和主题。衍至文学改良运动之兴起,赋乃被认为“古董”渐而趋微趋衰。
辞赋是中国文学的独特形式,是号称高山仰止、阳春白雪的文学最高体裁。诸如被后世誉为汉赋四大家的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他们的辞赋文学成就,根源在于丰厚的人生阅历,其于厚积薄发的逻辑存在。汉赋作品,讲求诗画合一的赋学造境,追求写意辞题联想的人学精神,力求风物镜头挪移的美学规则。以铺之技启文之韵,以叙之体达赋之神,合理讲究平仄,合理宽范韵律,合理适当谐音,具有生命轮次、流畅意达的鲜明艺术个性。中国现代辞赋之发展,也要从赋的体式上,承习古赋和注入现代汉文字要素,丰富其独特表现力和丰富内涵。从赋句上,对赋的叶韵、平仄、粘对、时仗、起势、收宫方面认真研习。 从赋的比兴、辞质、意境方面作认真探讨。

江西辞赋文化底蕴深厚,唐王勃《滕王阁序》誉满天下,为不朽名篇。

滕阁子安序,瑰玮绝特风。
历史上,江西辞赋文化底蕴深厚,这里不仅是千古辞赋范文滕王阁序的诞生地,而且历代辞赋华章迭出,蔚为壮观。陶渊明、欧阳修、黄庭坚、曾巩、王安石、杨万里、刘过、包希鲁、陈三立、陈寅恪等文学大师也是辞赋大家,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辞赋佳作,引领了中国文学大潮。
江西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誉,江西是一块神奇的土地,鄱阳湖隐藏着远古的秘密。唐王勃《滕王阁序》誉满天下,为天下第一骈赋,誉满天下,为不朽名篇。王勃《滕王阁序》作为千古美文,在精美严整的形式之中表现了江西文化史涵,描写瑰丽,以或浓或淡、或俯或仰、时远时近、似有声有色的画面,神采飞动地俪叙洪城雄伟地势、珍异物产和杰出人才,令人击节叹赏。全赋立意谋篇,紧扣文题。构思精绝,通顺畅达,纵横交错。历叙洪城雄伟地势、珍异物产、杰出人才。王勃神采灵动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赋句,意境浑融,浓墨重彩,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文学家韩愈撰文述“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丽绝特之称”。
江西辞赋实力比较雄厚,拥有一批辞赋作者,更有一大批青年辞赋爱好者。江西辞赋作家的创作实力和影响力,已在全国已有较大影响。滕王阁辞赋研究所及其主持的中国辞赋网•「中辞网」•中华辞赋文化论坛,汇聚了全国主要著名辞赋家和著名诗人、词家,已成为中国辞赋文化的风向标,宏开一代辞赋新风。江西已成为当代中国辞赋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今天,南昌地区高校云集,汇聚了大批青年辞赋俊才,这是辞赋与诗歌发展的宝贵资源。我们要打造为中国青年辞赋与诗词文化的品牌论坛,打造赣文化与国学复兴的强势平台。
这次,我们将在江南名楼滕王阁举行"滕王阁辞赋研讨会",应邀来昌的来宾、与会的主要辞赋作者、诗人和滕王阁辞赋研究所、南昌市诗歌协会人员将参加研讨会。我们将在名楼滕王阁诵吟《滕王阁序》,围绕"当代辞赋与诗词网络文化发展趋向","初唐王勃《滕王阁序》与中华经典辞赋文化",进行主题交流。这些,无疑都是具有很好的辞赋文学意义的。

青年是辞赋的未来,是中国辞赋文学的希望。时代青年肩负着的中华辞赋文学传承的历史担当。

青年是辞赋的未来,是中国辞赋文学的希望。而高校辞赋与诗词的崛起,在其中又起着关键作用。
中国辞赋文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元素,在复兴国学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树立当代青年辞赋的新形象。时代文学青年是辞赋诗歌发展的动力,青年辞赋与诗词作者的培养对辞赋文化的发展至关重要,而高校辞赋与诗词的崛起在其中又起着关键作用。
青年辞赋俊才,是中国辞赋与诗歌发展的宝贵资源,蕴育出了许多的辞赋奇才,衍绎了不少辞赋逸事。

因此,
本次论坛设立了"青年辞赋文化国际交流贡献奖",表彰左口智香,王登材等辞赋文化交流青年人士。
设立了"优秀青年辞赋作家奖",表彰何智勇、李靖、李明阳、汪逸、赵薇、陈郑云、马铭清、徐佳华、慕容相如、修殿武、汪福水、谈云峰、长歌采薇、刘德毓、黄凯、南宫琦、徐骏伟等青年辞赋作家。
设立了"青年辞赋创作突出成果奖",表扬钟剑、孟飞、谢金凌、叶保根、韦天罡、林青国、张冠军、李连松、刘磊、吴明丽等青年辞赋作者。
设立了"青年辞赋创作进步奖",鼓励韩瑜、胡景盛、陈朝芳、张瑜军、卓建国、王瑞平等青年辞赋爱好者。
期望通过这些表彰、表扬和鼓励,能够更好地激发获奖者的辞赋文学创作动能,能够激发更多地青年辞赋爱好者的辞赋文学热情。弘扬辞赋人文精神,努力培养出新生代优秀辞赋家,这是我们的期望。

因此,
促进辞赋青年群体张力、青年作者群体人格境象,青年读者群体认同意识,推导辞赋青年魅力人物升华,这是我们的期望。
促进总览赋坛走势,观察赋学异动,推导辞创趋向,捕捉赋家资讯。在传承下复兴,于创新中发展,这是我们的责任。
我们要以弘扬中国辞赋文化为已任。青年辞赋人应更加注重致力于提升中国辞赋文学形象,促进构建高层面辞赋衍进平台。
青年辞赋人应当背负责任,继承传统,紧跟时代,和谐民生,以期获得辞赋研究、创作、批评和辞赋鉴赏的人学力量、国学力量、现实力量、思想力量与正义力量的基本心理支撑。获得对历史与生活、古典与现实、自我与他人、文学与情感、物质与精神、技巧与渊流的体验与感知,逐步提升中华辞赋界人文修为的境界,根深叶茂地扎根于中国辞赋传统与当代辞赋现实的沃土中。
青年辞赋与诗词作者的培养对辞赋文化的发展至关重要。我们不仅要有一流的宣传平台、一流的辞赋家、一流的支持实体,更要有不计名利、为国学复兴不竭奋斗的精神。

由此,
中国辞赋文学发展特别需要有全体青年辞赋作者、诗人和文学爱好者关心、参与和支持。
中国辞赋文学发展与传衍,期待青年辞赋人共同携手,致力为中华辞赋诗歌的时代传承与繁荣而献力!

谢谢大家。

3#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0 16:50:25 | 只看该作者
李靖(楚北散人):在2010首届中国青年辞赋论坛上的发言:青年辞赋作者的时代责任。
青年辞赋作者的时代责任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非常荣幸,在这个欢庆的日子里,来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革命英雄城市----南昌,参加2010首届中国青年辞赋论坛大会。

记得几年前,很多朋友问我:“在今天的社会,大家所关注的是流行文化,像辞赋这样稀有冷门、阳春白雪的古典文学体裁,写它还有什么用?稿费多吗?”每次遇到类似问题,我都不知道从哪儿回答。如果说,这仅仅是个人的兴趣爱好,没有带着什么特殊的目的去研究或者写作它。往往理解的人会认为:有这样的一种典雅的文学爱好,也是件好事,只要有那个时间和精力。但是不理解的人,会认为拿有限的生命,在做没有意义的事情!

然而,果真如此吗?

我们知道,自从仓颉造字之后,华夏文明随之产生,在遥远的先秦时代,就有《诗经》、《楚辞》这样伟大的文学著作,它们就像长江和黄河,灌溉着后世文坛,光耀千秋。虽然,沧海桑田,历次朝代的更替,时代的变换,文学的车轮也驶到了21世纪的今天。近代,鸦片战争以来,随着外敌的入侵,人们逐渐的开始反躬自省,西风东渐,文体改革,首当其冲。于是文言文学,逐渐黯淡;白话文学,百花齐放。所谓“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而一代又一代文体之间的嬗变,又有着深深无法割裂的联系,例如辞赋与骈文,诗和词。清代的张潮说:“后世必会有一种文体新人耳目,可惜不能亲眼得见,以此为憾事!”百多年来,几辈人的努力探索,白话文的普及,文学又经历了一次洗礼。其中,作为传承千年文化载体之一的文言文,这个曾经出现过无数经典作品的文言,渐渐的淡漠在人们的视线当中。有的人说,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诚然,历史的发展,总会淘汰许多东西,但岁月的淘洗,也总会沉淀许多东西,那么文化就是人类过往经历的高度结晶。它不会因为历史的发展,而显得苍老和过时。就好像千多年前西方人所编写的《圣经》,今天的人们依然可以奉为行为准则一样。文学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辞赋这一兴盛于汉代的文体,完美的体现了汉民族语言文字独一无二的巨大魅力。它以铺藻攡文,体物写志的特点,千多年来,历代不乏名篇。从司马相如,到建安七子;从魏晋名流,到六朝才俊;从唐宋气象,再到清代中兴。辞赋这一文体,受到了历代文士的喜爱,也成为文学体裁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体裁之一。我坚信“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因而,传承与探索,推动当代中国文学创作的发展,则是今天的我们,无法回避的时代责任!

在物华天宝,人文荟萃的江西,有着悠久的文学传统,不必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也不必说开启一代文风的欧阳修,并列散文八大家的王安石、曾巩,至于大明才子解缙,戏剧文豪汤显祖,哪一个不是像天上的星辰一般光辉灿烂呢?

我们怎么能忘记,即便是在国难无比深重,不少人对本民族文化感到无比怀疑、极度否定,甚至是悲哀沮丧的晚清时代,依然有像辜鸿铭这样的人紧紧守卫在民族传统文化的周围。这位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娶在东洋、仕在北洋的“清末怪杰”,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创造性的将中国传统儒家经典“四书”翻译成英文,令那些“西方文化优越论”和推行“西方普世价值”而骄狂不可一世的西方人流传着“去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但不可不看辜鸿铭”之说。

我常常说,我们这辈人是幸福的,纵观几千年的历史,有多少时候,能像今天这样,国内安定,经济上升,周边没有战争呢?古人说:“穷者欲达其言,劳者须歌其事”。作为80后的我们,还没有来得及瞻仰一代学者、国学大师陈演恪先生,匆匆的人生脚步。然而,谁能不对这些学贯中西,博通古今的前辈们,感到深深的缅怀呢?

今天的中国,其命维新,奥运成功,探月在即,全球侧目。辞赋古典之体,方兴未艾;国学传统之势,任重道远。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踵武先贤,运用辞赋这种古老而又独特的文体,尽情书写时代的华章吧!

我的发言完毕!
谢谢大家!

李靖(楚北散人),2010.10.17

4#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0 16:51:11 | 只看该作者
辞赋发展之我见

.

黄凯

.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辞赋界的前辈和辞赋界志同道合的朋友们:

.


大家上午好!幸蒙“首届中国青年辞赋论坛”组委会的厚爱与邀请,给了我一个好机会,使我得以荣幸地认识诸位领导与辞赋名家,并且得以学习到一些很好的辞赋创作方法和心得。也同时希望各位领导和辞赋前辈们在今后能对我们在座的各位青年辞赋爱好者多多指教和培养,使辞赋能更好的在青年这一代兴盛的发展下去!在此先谢过诸位领导和辞赋前辈们!

.


时在九月,辞赋会,隆重召开!群贤皆至,少长齐集;俊彦携手,英才汇聚。只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弘扬国学,振兴辞赋!而英雄城南昌,更是辞赋兴起之地!千年范文《滕王阁序》就在古老的洪城横空出世,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如今,我们欢聚一堂,召开盛会,研究和讨论国学辞赋的发展和传承,这既是对国学的发展也是对国学的弘扬必须做出的举措。这个举措的意义是重大的,也是该铭记于史册的!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


在这个普天同庆的大喜日子里,我谨代表各位莅临南昌与会的代表和辞赋界前辈以及网络世界里的广大辞赋爱好者们,向筹办此次盛会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以及支持筹办此次盛会的学会和辞赋家们,表示诚挚的问候并致以崇高的敬意!对于你们的辛勤操劳与盛情接待,对于你们的周到服务与热情好客,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无比的敬仰!

.


国学—辞赋,是一种号称阳春白雪的文学最高体裁。各位辞赋前辈和辞赋爱好者们对辞赋有着深厚的感情。对辞赋的创作更是精益求精,孜孜不倦。然而,当代辞赋的创作和发展必须与传统文化的复兴相结合,走适当现代化的道路;同时,当代辞赋创作在内容上应贴近时代。形式上要一定程度地解放,以探索辞赋创作的新形式。而我对辞赋有一下几点看法:

.


一、辞赋平民观。辞赋文学是民族文化,应该普及和推广,而不应少数化。由于辞赋文学刚刚兴起,很多文化人和学者逐步踏入了辞赋文学的创作群,使得辞赋文学得到长足的发展。
   
二、反对辞赋过分空洞。过分铺排造成了的赋文学水平低下、形成了一种浮夸、轻薄的风气。为了彰显自己的才能,对于所有涉及的内容无论巨细、不分主次详略,肆意铺排文字,造成了文字泛滥,内容平平。有的现代语言太多而类似于白话文,把一些数据或资料性的嵌入文章;另一种是从古风气严重,文字用语古典生僻,走进了文化的死胡同。对于这种观点,我个人意见是不可取的!

   
三、应当批判辞赋界争斗。辞赋文化圈内的严重的褒贬,而并不是中肯的评价。对于名人名家的过分吹捧和恭维。评一些虚伪的头衔,只能给自己带来名誉上的舆论包袱。对于不利于自己的言行就一棒子打死,这是不可取的。我们必须客观公正地看待作品。

.


四、应注重对辞赋后辈们的指导与培养。我个人认为这点尤其重要,如若不重视,可能就会出现辞赋家断层的现象,就会导致写赋的人多,而像样的辞赋却没有多少。所以,这一点我想是必不可少的!

.


在今天,英雄城南昌汇集了一些当代最有名的辞赋界泰斗和大批青年辞赋俊才,这是辞赋复兴和发展的宝贵资源。辞赋,必将在我们辞赋界的前辈和青年辞赋俊才的大力弘扬和努力发展下,会更加的兴盛和强大,使辞赋这门国学永远的传承下去!

.


最后,我预祝首届中国青年辞赋论坛取得圆满成功;并祝在座的各位领导和辞赋界前辈以及辞赋爱好者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


谢谢大家
5#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0 16:51:50 | 只看该作者
对辞赋创作三种类型的认知

——在2010年首届中国(南昌)青年辞赋论坛上的发言

作者:何智勇

我很高兴能参加这次会议。这是我初次来南昌,昨天刚去了滕王阁,今天又来到颇有田园风情的西湖李家。此时此刻,我不禁想起王勃所说的“四美具,二难并”,我想我们今天正如所说。这次会议规模很大,与会者将近两百人,举办方安排得细心周到,我想它必将在中国辞赋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本次会议也很有特色,一是青年性,大会主要面向青年朋友,这是很好的,可以将辞赋创作普及开来;二是当代性,这也很好,因为我们并不是在研究古人的作品,而是深入探讨当代辞赋的发展方向。

另外,我想略微谈一下我对辞赋创作的一些看法。我觉得辞赋创作有三种类型:

一是才气型。比如说来过江西的王勃,他26岁(一说14岁)就能登上滕王阁,写下传颂千古的《滕王阁序》,并且一气呵成,文不加点。王勃也创作过其他辞赋,他的其他辞赋作品也是才气奔涌,不亚于《滕王阁序》。他胸中自有文章,只要遇到时机,就能倾瑰泻玉,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正是所谓才子。王勃应该是那种才气型的辞赋创作者;

二是学识型。比如说江西的黄庭坚,他是江西诗派的创始者,其诗歌创作理论为“无一字无来处”、“点铁成金”。我对这两句话的理解就是大量的知识积累与合理的典故运用。一个典故被用滥了,成了“废铁”,但如果将它化用、反用、移用或者嫁接到另一个典故上合用,那么有可能别开生面、“点铁成金”了。当然,这也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积累,那么胸中也可能只有一堆废铁,要想将它们化为金子,还是需要足够的阅读量和高超的艺术手腕的。上述是诗歌创作的理论,但诗赋一家,将它移植到辞赋创作上来,也未尝不可。我想如果读书太少,下笔就会窘涩,自然也不会写出像样的辞赋作品;

三是责任型。关于责任型,我选择江西著名的史学大家陈寅恪先生为代表。大家都知道陈先生著名的观点,说一个学者应该有“独立之精神与自由之思想”,我想将它归化为两个字,就是责任。所谓责任,就是我们对自己、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我想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看到国学一蹶不振的境况,应该要有一种弘扬复兴的志愿,应该要有一种舍我其谁的气概。同时,对于辞赋创作者而言,责任还应该包括创作态度。我想我们应该独立创作,自由思考,不盲从权威,不人云亦云,用自己的笔写出自己的话,那样才算是对自己负责。

上述辞赋创作的三种类型,才气型、学识型和责任型,如果一个人要完全齐备,不太可能。但我想我们任何一个人,通过努力的学习和不懈的追求,具备其中一种或两种,应该是可以的。我们可以没有才气,但可以有学识;可以没有学识,但可以有责任。只要具备了其中任何一种,发扬扩充之,定能胸次浩然,写出好的辞赋作品。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应该说人人都是辞赋家,人人都可以写出好辞赋。愿与诸君共勉!

2010.5.17,
6#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0 16:52:39 | 只看该作者
为国学复兴打造强大平台

——在首届中国(南昌)青年辞赋论坛上的发言

本次论坛秘书长  钟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朋友: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盛大的辞赋会议,令人非常振奋。

首先,我想谈为什么我们要举办这个会议。这主要是基于六个原因:

第一、辞赋是中国文学独特的文体,是国学之经典、汉语之精华,是中国二十余种文体中号称阳春白雪的顶峰。辞赋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精神、韵律之美。辞赋唯有中国有,西方的文字,根本无法对仗,对偶,写出辞赋来,日文和韩文,也有困难。振兴辞赋对复兴国学具有重大意义。在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大潮中,以西方学术为坐标的人文指数的影响将逐渐下降,而辞赋,必将成为未来中国高校重要的人文指数。

第二、目前,江西的辞赋在中国发展得最好。网上可查的辞赋作者有180位左右,占全国四分之一左右,并且老中青少结构合理,形成古奥、哲理、山水、田野等不同风格的辞赋流派,可谓百花齐放,是当今中国第一大辞赋创作集团。

第三、青少年是辞赋的后备军,是振兴国学的未来和希望,而高校辞赋的崛起在其中又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在江西高校中,大宇学院的辞赋作者有二十多位,是当代辞赋复兴策源地洛阳大学的四倍。但其他高校只是零星出现了数位辞赋作者。我们希望,江西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兴起辞赋。江西高校辞赋兴起了,赣文化的复兴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第四、我们要通过这个会议,推进江西辞赋学会的建立,有了组织保障,辞赋事业的发展就会顺利得多。浙江已于九月底建立了辞赋学会,做为当代中国辞赋之都的江西,我们理应加快自己的组织建设。

第五、我们中国辞赋网启动了百花赋创作活动,已有近百位辞赋作者参加,这是继光明日报百城赋之后,又一次大规模的为城市打造文化名片的辞赋创作活动。我们希望有越来越多的青年赋才加入创作活动。

第六、这次会议,将进行李家中国新农村采访和诗赋创作。贴近生活、走向群众,是诗赋创作的生命和泉源。

其次,我想谈谈创作辞赋的体会。我认为,辞赋创作,主要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注意对联和古体诗词、辞赋的学习,读、背、写。这是写好辞赋的基本功。

第二、要有广博的知识,文史经哲宗教地理等都要有一个广泛的了解。没有广博的知识,是写不出好辞赋的。

第三、要加强自身修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中国文化是心性的文化,心性的修炼,好比画圆的圆心,圆心稳固了,才能画好圆周。你的辞赋也达不到高深的境界。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今天能够在这里召开这个会议,是诸多因缘聚合而成。这包括李豆罗市长和李家村的热情接待和提供这么好的会场,张友茂老师的精心策划,星月文学社的严密组织和主持,陈光文先生的慷慨解囊,以及与会者们的关心支持等等,这些都是保证这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的必要条件,但其中最重要的,我认为是我们大家都有一颗复兴辞赋的心。我们不仅要有一流的宣传平台,一流的辞赋家,一流的支持实体,更要有只不计名利,为国学复兴不竭奋斗的精神,这样才能够保证我们的辞赋复兴运动由弱到强,乃至长盛不衰。这也是中国青年辞赋论坛的核心理念。

各位朋友,今天,辞赋复兴,方兴未艾,前景广阔。我们要努力使中国青年辞赋论坛象奥运圣火一般传递下去,打造成国学复兴的强大平台,为民族的崛起做出应有贡献
7#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0 16:53:29 | 只看该作者
为中国诗赋的春天而欢呼

张来芳  采耳

中国本为诗歌辞赋大国,自先秦《诗经》《楚辞》以降,至唐宋诗词,蔚为诗国大观,辞赋以其“铺采摛文,体物写志”(梁。刘勰《文心雕龙。全赋》)为主要特色,在诗歌、散文、戏曲、小说诸种文体中独树一帜。世界各国几乎皆有诗文等四种文体,唯独没有辞赋,可见辞赋实乃中国文学之独特代表,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宝库中,占有相当特殊的重要地位。

“辞”系屈原所创《楚辞》之简称,而“赋”本指“敷陈其事”的诗法,又有诵诗之意,“不歌而诵谓之赋”(汉.班固《汉书.艺文志》。古者辞与赋同义,清代刘熙载《艺概.赋概》称:“辞既是赋,赋既是辞。”故汉代将辞赋混用并称辞赋。辞赋是一种介乎诗与文之间,非诗非文又兼有诗文特点的特殊文体。它既讲究声韵和谐,形式整饬,具有诗的特点,又使句式长短自由,无严格限制,凡叙事、抒情、状物述理均可,含有文的特点。辞赋最显著的特色是善于铺张扬厉,最大的缺陷是堆砌词藻。辞赋兴启于楚,鼎盛于汉,以后各朝一直绵延不断,并不断求变求新,为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宝库增添了无数艺术珍品,并深刻影响着其他文学样式创作。

中国诗赋以其独特的语言魅力,令人回肠荡气,回味无穷,怡情、养性、启智、励志,鼓舞着人们亢奋激进,创新求变,成为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和谐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国优秀诗赋彪炳文化史册,代表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先进方向,是中华民族文化之瑰宝,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乃至人类发展史上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已经成为人类文明的精神财富。

然而近代以来,辞赋这一中国特殊文化样式却遭到冷遇,除了学术界研究玩赏之外,几乎很少人进行创作,诚如香港著名学者饶宗颐先生所言:“余独惜研究者多而撰作者寡,但得此资为宪章,有所凭籍,何患乎无大作乎哉!故知积习生常,幽思摛藻,张大汉之德馨,冀来者之秀发,指日可期,无待扬扢。(《辞赋大辞典》序),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大大改变了神州大地的社会经济面貌,也大大改变和丰富了中华诗赋文化的面貌,饶宗颐先生“冀来者之秀发”的局面终于出现了,试观今日之诗赋园地,一篇篇辞赋新作层出不穷,一批批辞赋新人脱颖而出,大大丰富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时代内涵。

作为“润色鸿业”歌扬盛世的辞赋这朵古老奇葩,在诗赋艺苑中绽放出艳丽的花朵,“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学艺术春天已经到来,诗赋文化勃兴的春天已经来临,尤其是2003年9月在山东泰安召开了首届中国诗人大会,中国诗赋大放异彩,中国诗人扬眉吐气。世界诗坛因中国诗赋勃兴而更加绚丽多姿,中国诗赋的艺术魅力吸引着世界诗人的目光。中国诗赋文化犹如一条涓涓不息的长河,从远古荒蛮之地发源,越过历史风云穿过急流险滩,以其奇特的艺术情采,向着浩瀚无垠的世界诗歌海洋奔流而去,为世界和平和人类文明谱写出更加扣人心弦、催人奋进的俊美华章,为世界人民提供更加丰富美味的文化大餐和精神食粮。

让我们为中华诗赋文化春天的到来而欢呼吧!

让我们为中华诗赋文化的勃兴而喝彩吧!



作者简介:
1、张来芳,男,南昌滕王阁辞赋研究所执行所长。《滕王阁文化》执行主编,南昌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省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
2、采耳,男,原名张峥,江西新华印刷集团职工,知名网络诗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1 23:57 , Processed in 0.08128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