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名篇去留之争:学者建议删除,教材专家不认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21 10:55: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名篇去留之争:学者建议删除,教材专家不认同 


作者:范宁   来源:楚天都市报
  《背影》太孱弱《水浒》很暴力? ——学者建议删除语文名篇,教材专家不认同

  “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背影》)有人说这太暴力。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水浒传》)有人说这太孱弱。

  近日,北外副教授丁启阵在博客中直指朱自清名篇《背影》文风孱弱、翻越月台的描写误导学生,建议将其从教材中删去,再度掀起教材名篇去留之争。此前鲁迅、施耐庵也因种种原因,被学者要求“下课”。但本报对一线教师、语文教学和教材专家采访发现,他们并不支持驱逐名家,而认为名篇的传承自有其道理,丁启阵的言论有哗众取宠之嫌。

  学者发难——教材中“不合时宜者”请“下课”

  丁启阵近日连发博文,论证自己赞成语文教材删除《背影》的理由。他认为,《背影》、《荷塘月色》等课文,反映出朱自清孱弱的文风,对教学并无益处,而且“名篇不等于杰作”。他在文中说,《背影》中父亲翻越月台为儿子买东西的情节,有违反交通规则嫌疑,且属于“变态审美”、“不够潇洒”,所以此课文应从教材中删去。

  无独有偶,首都师大教授侯会日前也指出,《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武松醉打蒋门神》三篇文章过于血腥暴力,会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不宜编入语文课本。

  和朱自清、施耐庵相比,鲁迅受到此类争议更多,其多篇入选教材的文章,都被人指出含义晦涩、不便阅读,应该“下课”。

  众人质疑——删除名家名作没有道理

  丁启阵博文发表后,立刻引来网友一片质疑与反对。网友“公主的情书”称:“《背影》讲述的是父子之爱,又不是交通规则,朱自清的父亲当时穿越铁路给儿子买橘子,在朱自清看来那就是真真实实的父爱。”网友“海曙云崖”认为,散文就是散文,不是思想政治课,否则课本上只能列一些圣人言论了。更有网友认为,丁启阵的言论有哗众取宠嫌疑。

  侯会也面临反对意见。网友们认为,现在的学生不容易被一篇文章中的暴力描写影响,而且出现暴力倾向的学生,问题大多也来自自身或身处的环境,与课文并无直接关系,“驱逐鲁提辖”对净化校园环境将收效甚微。

  华师一附中语文教师肖科告诉记者,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在于它能唤起人们的思考和讨论,语文教学在于“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老师要通过经典文章对学生有一定的引导,“经典在教材中的去留其实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教学者和学习者怎么看它。”

  专家回应——不会轻易将名家名作“驱逐”

  湖北教育出版社教材部主任孙艳魁说,《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和《背影》都收入了鄂教版语文教材,在其他版本如人教版语文教材中,这些经典文章都是常客。他表示,不会轻易删除这些经典文章,“它们已经被时间证明是好文章,受到学生和读者欢迎。”

  《语文教学与研究》主编晓苏说,从鲁迅的去留,到现在施耐庵、朱自清的取舍,关于语文教材的争论由来已久。他提醒争议者注意,衡量一篇文章的好坏,应关注它是否具有经典性,对学生的学习和精神面貌是否有积极的影响,不应落脚在“是否违反交规”等小细节上,“比如现在很多学生写作文充满假大空,那么《背影》可以告诉他们,什么是真情实感。”他认为,鲁迅的艰涩、施耐庵的“暴力”、朱自清的“孱弱”,实际上提供给读者多元化的审美,有熏陶作用。

  他说,和这些经典作品相比,反而是一些看上去时髦、却不具有经典性的时文应该从教材中拿掉,“教材编写将对学生、对社会影响深远,不能盲目迎合学生喜好,要更重视对他们的引导作用。”(记者范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11:11 , Processed in 0.09888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