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楼主 |
发表于 2008-8-29 17:49:55
|
只看该作者
湖北省小学语文网络教研与习作教学研讨会会议收获点滴
| | 作者:胡敏若 来源:黄冈市麻城实验二小 上传时间:2007-06-21 人气: 308
| | 湖北省小学习作研讨会收获点滴
黄冈市麻城实验二小 胡敏若
这次湖北省小学网络教研研讨会暨表彰会、青年教师研究中心习作教学研讨会在宜昌兴山隆重召开,兴山之行,虽然路途颠簸,坐汽车13—14 个小时才能到达(现在正在修路),学习日程短,时间安排紧凑,但是身体疲劳的同时,也享受了精神的大餐,对我个人来说收获很多.下面和大家分享.
一. 工作着,快乐着----认识上有了提高
要说,我自认为也不是一个懒惰的人,总是尽力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但是意识里或多或少有种份内份外的事.有时候事情多了,难免会抱怨,或者应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短时间的任务似乎完成了,但是做事没有目标,没有计划性,领导打到哪,我跟到哪,累得气喘吁吁,并没有什么佳绩.什么原因?一个认识的问题,对工作态度,工作目的的认识问题.因为这次的会议有两个议程:表彰网络教研先进个人和单位以及习作研讨.麻城一共表彰6个网络教研先进个人,其中列宁小学就有4个!邬主任说,城区学校一个也没有.(就是<白鹅>和<搭石>的研讨,我们学校也组织了学习,讨论,但是我们没有与别人资源共享的意识,可能觉得麻烦?包括我自己也只发了2个帖子,就不再关心人家的意见.其实网络是个很好的交流平台,跨越了时空的限制,在交流中有思想碰撞的火花.) 列宁小学在她们的教务主任徐能英老师的带领下,网络教研非常火热,这次在会上做了汇报交流. 徐能英老师挂在口头的一句话就是:我蛮爱做这些事情.她所说的”这些事情”就是学校的一切工作.朴实的一句话却演绎的就是那句美丽的话----工作着,快乐着.
在我的印象里,张化万, 贾志敏,窦桂梅,董琼啊,那些名师离我很遥远,似乎觉得他们的条件也比我们好;对于学校的身边的名师,也好象觉得她们天生就是名师.于是心安理得地做我的教书匠.不想什么教研,什么创新,只做好日常教学就好.可是,同徐能英老师,狄香云老师的接触,内心似乎被点燃了一把火. 徐能英老师的起点是民师, 狄香云老师先教数学再转行教语文,而且她致命的缺点是方言严重,但是这并没影响她钻研的脚步.我敬佩,惭愧,并有一种探究的冲动.我问自己:就这样混日子吗?我至少可以每天把自己的东西记录,整理,反思,梳理,在这中间成长一点点吧?坚持的人,实践的人总会有收获.听说美国有位母亲坚持每天给女儿拍一张照片,后来办了母爱影展,参观者不计其数.
有了认识.有了冲动,但更重要的是坚持. “工作着,快乐着”,记着这句话,并且践行着!与大家共勉.
二.体验, 激活,角度,开发----关于习作教学的几个关键词
这是我第一次外出听作文课,但是在网上我经常学习别人的教学方法,努力寻找教学资源.借鉴了不少好的方法.象实验,活动,游戏都是很好的方式,它们都有共同的特点:体验.所以学生兴趣浓,有话可写.但是仅仅靠课堂的体验是不够的,专家们反对在课堂上将游戏进行到底.认为激活学生的生活积淀, 激活情感体验更重要.这样才有丰富的作文素材,有了作文素材,表达的角度,技巧也很重要.平时也要注重作文资源的开发.
这次一共听了三节课.第一节《角度与风格》执教者:罗珠彪,他是一个作文培训公司的总裁.
主要内容:事件一一桌面文化,刻桌子;引申一一思考与表达的角度与风格. 第二节《学写童诗》执教者是:兴山实小的一位老师. 第三节《易拉罐》(想象作文)执教者:吕国凤,宜昌西陵教研员.
下面把这几节课作简要介绍. 第一节是研究习作教学多年的专家罗中彪老师的六年级习作《角度 风格》,全课以罗老师口授为主线,学生动笔练习为主体,可谓有板有眼,沉寂中透着些许乐趣。这堂课与我们平时的语文课堂是不大相同的,甚至有满堂灌的嫌疑,但在我们这些大多没有受过系统写作教育的老师心里,真像及时雨。他着重指导了角度----即在文章中”我是谁”?风格----四种风格:优美,悲剧,惊险,喜剧.还有表达形式:日记,实验报告等,还出示了范文.不过,小学生能接受吗?我真有些担心。就课堂最后效果来看,孩子们的习作还是相当精彩的,说明这种方式用在恰当的地方,还是能大放异彩的。当然,罗老师的这节课争议颇多,相当一部分老师是不赞同这种“按鸡头啄米”的方式的,这从当时的互动交流和晚上的分组讨论就可以看出。我始终认为,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一种方法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结果才能说明一切。
第二节是兴山县实验小学的青年才俊乔能俊老师的四年级习作《学写童诗》,全课以一段视频小诗《我要哭》为切入点,以自然现象为载体,引导学生由欣赏到填词、填句,最后自由创作,充满了诗意和童趣。令人欣赏的是全课所用的赏析诗、填充诗都是乔老师自己创作的,为此,有老师质问,为何不用名家的诗?乔老师很干脆地说,自己成天和孩子们打交道,懂孩子的需求,自己写应该更适合孩子的水平。其中有一首赏析诗《腰带》,“咦,是哪个调皮的小鬼,给大山系上了腰带?”乔老师让学生想象,会是哪个调皮的小鬼呢?孩子们说了很多,云、雾、小树、映山红……他一一点拨,最后揭穿谜底“噢,原来是小山路。”旨在引导学生体味作者创作时的情感,却没想这一小小“腰带”竟成了老师们争议的焦点,有老师打趣说“成也腰带,败也腰带”。我觉得,太理性的诗那就不叫诗了,天马行空般地任想象驰骋,成就的才是诗。所以这“小山路”在这里恰当与否似乎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孩子们喜欢。当然,乔老师在这里的处理还是不够深入的,对于孩子们美丽的想象应该引起足够重视,不能将孩子们的个性思维一带而过。不过很多老师认为这节课符合儿童认知特点,具有操作性,但是我个人认为,不可盲目跟从, 乔老师自己喜欢创作诗歌,平时对孩子们有一定的熏陶作用,并不是每个老师都会教出会写童诗的孩子.这里把他的诗歌摘录一首:
我要哭 我要哭
你们为什么笑我尿裤裤?
我要哭 我要哭
你们为什么不给我穿衣服?
我要哭 我要哭
你们为什么不给吃母乳?
我要哭 我要哭
你们为什么总说我傻乎乎?
我要哭 我要哭
我要回到妈妈的大肚肚。
听完课,我就想,其实我也喜欢写点诗,可是我没想到把这个作为一个可以开发的课程资源,用到教学中来.反正乔老师的热情感染了我.我也现场写了一首:
我要出来
我要出来 我要出来
你们为什么不让我
和柳树一起跳舞?
我要出来 我要出来
你们为什么不让我
早一点问候燕子姑姑?
我要出来 我要出来
你们为什么不让我
听听春雨的倾诉?
我要出来 我要出来
我要在春天的曲谱
做个快乐的音符!
三. 段老师报告
1、可待期许的愿景
●本真的境界
(1)真实的生活一一情境的本真
教学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创设真实的生活情镜,激发学生表达生活欲望。(还原生活)
(2)真实的思想一一内容的本真
现实的真实
想象的真实(两只蛋的故事)
敏锐地感受生活的本质,表达有思想的生活。
真情为先
真言为要
思考:怎么把学生心灵倾诉的需要与习作训练的需要巧妙勾连起来,融合在一起。
说心里话,说思考过的话,说自己的话。
(3)真实的过程一一效能的本真
凡学文,初要胆大,终要小心。(放胆文一一小心文)
思考:怎样把习作教学中的多种元素协同结合起来?
实际上:指导过程的最优化。
●开放的时空
从课堂辐射开去
从一题辐射干去
从一时辐射开去
从习作辐射开去
●精神的家园
让习作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
(1)滋养精神
作文先做人,育情养德,储备精神。
(2)释放情怀
抒发情怀是永恒的。
享受抒发的快乐。
怎样让学生做到这一点
2.努力前行的鼓点
●研究目标
开展习作教学的实践性研究
开展习作教学的理论研究
●研究内客
●研究步骤
上述内容见方案。
四、李老师大会总结
1.习作教学怎样解决积累的问题
学会感受生活(十岁孩子要做的32件事)
2.习作教学与阅读的关系问题
读写结合之方法:
仿一仿文本的美点
挖一挖文本的趣点
抓一抓文本的情点
叙一叙文本的悬点
探一探文本的疑点
3.习作的评改问题
教给学生评改作文的方法
小组合作评改与个人结合
评改中的老师:读(学生作文)一指(指导方法)一点(点到差生)一提(再提意见)
4.习作教学中内容与形式的问题
高段要注意形式。
五. 对革命领袖个革命传统课文的认识
除了两节课外,人教版小语室陈主任的报告也给我留下了些印象。因为平时遇到革命领袖和革命传统教育方面的课文,总觉得不好教,所以听得比较认真。不过,几个小时听下来,收效甚微,唯一记得比较清楚的一句话是“革命领袖和革命传统教育方面的课文有着较明确的价值取向,最好不要做多元的解读,不能因为时代感的要求,随意改变其编排意图。”我也很痛惜现代孩子对革命传统知之甚少,但又苦于无法可依。这个问题要想根治,不是一次专题报告就能解决的,那毕竟是理论性的东西,主要还得靠我们自己,多尝试,多积累。
两天的时间是短暂的,研讨会虽然圆满结束了,但研讨的路却是永无止尽的,我只求自己能走得远点,远点,再远点。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