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城市文化的生命与细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2-6 10:56: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城市文化的生命与细节
作者:贺善侃


    ●广泛吸纳世界各国优秀成果的广阔胸襟表现为:继承传统而不保守;与时俱进而不猎奇;视野开阔而不媚外。这正是具有全球化时代特征的城市文化所必需的

    ●城市作为文化的集聚点,以积留、汇聚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为天职。上海城市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海纳百川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这一优良传统,对于上海城市文化的深入发展,意义重大

    ●一个有国际影响的城市,一定要主动参与世界间的信息文化交流,向外传播本民族的优秀灿烂文化,传播具有本国特色的城市文化;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们了解本国本民族,全方位地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

    日前召开的上海市文化工作会议明确了上海城市文化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城市文化建设的十大任务。“搭建国内外文化交流平台,把上海建成展示中华文化精品的窗口和引进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的舞台”是十大任务之一。“搭建中外文化交流平台”任务的提出,体现了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发展的必然规律。

    从历史看,文化的发展进程包含着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一是纵向的继承;二是横向的开拓、交流。纵向的继承凸显着文化的民族传统性;横向的开拓交流凸显着不同文化的“交融”。不同文化之间的这种“交融”存在于任何历史时代,并随着各国、各民族相互交流范围的扩大而日益深化、发展。在全球化时代,伴随着各国经济交往的日益频繁,各国、各民族文化交往的空间也日益开阔,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这种更为广阔、更为宽容的文化发展空间正是促使现代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历史表明,一种文化得以长存的首要条件就在于能在人类文化的发展中作出自己特有的贡献而有益于其他文化。文化必须在交流、融合中发展,这是其生命力、创造力之所在。这一规律决定了文化发展必须破除唯我独尊、夜郎自大的封闭心态,更多地从全人类的延绵及持续发展着眼,确立融汇中西、贯通古今来思考问题的眼界。这种理念的形成是文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中外文化交流平台的搭建需要虚怀若谷的胸襟。全球化条件下的文化发展以跨越国界为特色,而跨越国界、能融合各民族文化的全球意识是对以地域、民族为特色的地域、民族意识的突破、创新。这种创新视角的确立,需要有广泛吸纳世界各国优秀成果的广阔胸襟,表现为:继承传统而不保守;与时俱进而不猎奇;视野开阔而不媚外。这正是具有全球化时代特征的城市文化所必需的。

    城市作为文化的集聚点,以积留、汇聚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为天职。纵观当今世界,任何一个有特色的城市,都是以吸纳人类文明成果,海纳百川而著称的。恩格斯当年在评价法国巴黎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在这个城市里,欧洲的文明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这里汇聚了整个欧洲历史的神经纤维,每隔一定的时间,从这里发出震动世界的电击。”无论在哪一个历史时代,作为闻名遐迩的世界级城市,总是凝聚了当时世界文明的成果。古希腊的雅典,近现代的伦敦、巴黎、纽约,无不如此。以纽约为例,在延续和继承欧洲文明的基础上,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各国移民的不断涌入,各国移民带来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民族文化的大汇聚促成纽约形成了“民族大熔炉”的城市文化特色。上海城市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同样具有海纳百川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这一优良传统,对于上海城市文化的深入发展,意义重大。

    搭建中外文化交流平台,以保持自身民族文化特色,形成各各相异的城市文化为基础。文化发展的规律表明:一种文化对他种文化的吸收总是通过自己的文化眼光和文化框架来进行的,并且多半是取其所需而很少全盘照搬;一种文化对他种文化的接受也不大可能原封不动地移植。文化的全球交流和文化民族特色的强化是不可消失的两个方面,必然相辅相成,紧密相连,缺一不可。因而,世界范围内的广泛的文化交流不会缩小、更不会消失各国、各民族的文化差异。相反,城市文化的个性化发展恰恰是不同文化相互交融的必要条件。德国历史哲学家斯宾格勒曾说,每一种文化都植根于她自己的土壤,各有自己的家乡和故土的观念,有自己的“风景”和“图像”,“每个文化的存在都是为了把自己的特性表现在她的生命的发展的每个细节之中”。所以每种文化都应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世界级城市要在国际上有其立足之地,必须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事实上,在国与国、民族与民族、城市与城市的文化交流中,每一方也必然力图维护自身相对独立的利益和文化特征,这实际上是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需要,也是维护民族传统的需要。一个丧失了思想文化独立的国家或城市,也就不再有国家或城市的真正独立了。

    中外文化交流平台的搭建,又以增强城市文化的辐射力为必要途径。在全球范围内不同文化的融合和冲突中,城市文化辐射力的强弱关系到该城市能否以平等的地位、主动的姿态融入世界文化潮流。文化在国际间的融合性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融入世界文化潮流,不仅需要敞开胸怀,广泛吸取对自身有益的外来文化;而且更需要主动出击,加强本民族、本国文化的对外辐射作用。一个有国际影响的城市,一定要主动参与世界间的信息文化交流,向外传播本民族的优秀灿烂文化,传播具有本国特色的城市文化;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们了解本国本民族,全方位地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一个文化中心不能仅仅是艺术的集散地,它必须是艺术的生产、交流和消费的地方。这样的中心显然具有很强的对外辐射力。纽约作为世界级的文化名城,就是这样一个文化中心。

    对于我国而言,增强城市文化辐射力,又是坚持文化的社会主义方向,保持文化的先进性,反对“文化帝国主义”战略的需要。只有增强城市文化的辐射力,我们才能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方向;处理好继承传统和勇于创新的关系,激发全民族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热爱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大力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维护民族尊严;才能警惕崇洋媚外、奴化思想回潮;警惕否定历史、数典忘祖的民族虚无主义倾向抬头;警惕否定社会主义方向、贬抑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思想泛滥。

    为增强城市文化的辐射力,必须增强城市文化的创新力,必须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大信息产业的投入,积极探索网上信息国际合作的途径,始终不渝地以提高自身信息资源的开发能力、弘扬民族文化为目标,增强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这次上海城市文化发展目标和任务的确定,无疑是增强上海城市文化辐射力,提升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举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22:50 , Processed in 0.07746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