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的篮球情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9-7 06:13: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的篮球情结
篮球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幼年时期村西头稻场边的一个篮球架,支架是方形水泥石柱,上方弯曲,像小日本鞠躬的样子。篮板灰褐色,木纹被风雨雷电侵蚀得历历分明,仿佛荡漾的微波,下方的一块木板就像文革中的黑五类,受到的打击太多,破了一个洞。篮筐耷拉下来,球砸在上面,铁环便剧烈地上下弹跳,哐铛作响。平日,几个是湾里的几个二杆子在篮下跳蹦,等到我能够模球时,生产队解体,稻场被几家瓜分做了房子,那个鞠躬的小日本被挖起,垫在墙底下,做了坚实的墙脚。

上学前,我看到了篮球,

就读的永红小学有四排两两相对的房子,分别是学校、大队部、加工厂、商店及诊所。东西两排房子之间也有一对小日本鞠躬的篮球架。那时学校也办初中,也就没有我们玩的份。我只在那个学校读了半年,永红大队一分为二,曰孙桥村,响水村。东边的两排房子拆到响水村,篮板篮筐被卸,只留两个小日本永远地低头认错。西边的两排房子属于孙桥村,前排是学校,后排是加工厂,中间的空地是没有围墙的操场兼放牛场,总有老师或学生在上学时将牛带到学校拴在操场上,课间十分钟时牵牛到学校旁边的港里喝水,顺便换一下牛桩的位置。

五年小学,我没有碰过篮球。

陡岗初中有两副篮球架,但球少人多,可惜我身竿纤弱,胆小内向,不敢在人堆里去哄抢,只作忠实的球迷。学校老师里有不少真正的“灌篮高手”,下午放学后,他们便在操场上跑跳投抢,龙腾虎跃。我们几个傻小子斜背着书包站在一边随着球入网欢呼雀跃,看球在篮筐转了几圈又溜出来跺脚惋惜。直到夕阳西下,暮色四合才恋恋不舍回家。到初三时,身竿像冲天杨一样蹭蹭地长了一大截,也就有了信心到人群中抢球投篮,往往二三十人拼抢一个篮球,半天还碰不到球,偶尔幸运地接个漏眼,拍两下眯眼作投球状,冷不丁背后一个四川火锅盖过来,辣得眼泪流。再后来学习紧,不要说打球,连看球都没时间了。

读初中,我摸过篮球。

1990年,北京亚运会如火如荼时,我考入孝感师范读书,学校充溢着浓郁的庆亚运,迎农运气息,体育活动精彩纷呈。班主任见我海拔称雄,直观地任命我为体育委员兼篮球队队长。到了球场上,班主任和同学们才发现我是典型银样蜡枪头,控球不稳,投球不准,防守不狠,规则不清,跑位不勤,传球太笨。仅仅靠身高优势抓了几个篮板,得分鸭蛋,倒是犯规和失误的数据可观,于是早早地坐在板凳上做了超级替补。班上的 “小李广”、 “拼命三郎”、“坦克”星光闪耀,我这个月亮却黯然无光。赛后,几个班级荣誉感特强的同学散发舆论“弹劾”我,并且召开班委会让我 “引咎辞职”,理由是弱将带不出强兵。班主任深明大义,能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说退众人,给我一个月的观察期。我这个人优点不多,但自信和吃苦方面还比较闪光。请教师哥级的灌篮高手,秘诀是熟能生巧,他们教我夜晚控球练习手感,直至球随人动。于是,晚自习后,双休日晚上,星光照我再球场上孤独地跑动运球,嘭嘭声在寂静的夜空回荡。不久,白天蒙眼控球,球随人跑,不曾失误。之后,周日不回家,不逛城,专攻投篮,也邪乎,手感好了,准星也有了。到打篮球联赛时,“弹劾”我的同学们不由感慨“非服吴下阿蒙,及更刮目相看”。此后,我便成了当仁不让的主力中锋,我们班一直是年级冠军球队。

中师三年,我打会了篮球。

毕业后回到母校任教,晚餐后,除了收音机和破二胡外,无所寄托,一大把力气和时间要找地方消费,篮球场便成了最好的发泄和放纵的场所。和昔日敬仰的灌篮高手过招,他们惊异地发现,以前那个文弱的,听话的好学生变得“粗野”了, “霸道”了。于是在校际篮球比赛中,他们渐渐放弃了首发机会,把我们一群后生推上了前沿阵地。
30岁前靠身体打球,30岁后靠脑子打球。30岁前,跑跳手指摸环,削尖脑袋地突破,前面有堵墙也敢闯,打完全场不叫累。三十而立,人是立起来了,身体零部件性能却呈下滑趋势。篮筐够不着,速度跟不上,强行突破,难免受伤,因为后起之秀比我们当初还生猛。
勇斗不过就斗智,在欣赏CBA,NBA中,领悟学习挡拆协防、轮转换位、传切配合、声东击西。几个老杆子打球,感觉到妙传助攻比突破上篮还惬意。
打篮球使我一直保持着年轻的心态,拼搏进取的精神。同时领悟到其通力合作,团结协作的精神内涵,在工作学习,待人接物也要贯彻这种篮球精髓。篮球不仅仅是一项体育运动,更是一种文化。

现在,我读懂了篮球。

前段时间,学区举行教工篮球赛,有近60岁的老同志上场,他们慢条斯理的动作确实是一道亮丽风景。也但愿篮球在给我精气神的同时,给我一个好身体,打到70不休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2 01:00 , Processed in 0.05952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