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孝感的古书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2-19 09:42: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孝感的古书院


西湖书院
  西湖书院,位于湖北孝感。明嘉靖间知府陈谟建于西湖中之明月台,后废。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知县梁凤翔重建于城内汪公池畔,并作记。乾隆三年(1738)知县靳树本、九年知县曹銮、二十六年知县冯浩先后集资修葺,四十二年知县高质义与邑人夏扶黄增建斋舍12楹。梁凤祥碑记称:“余窃以为士之所重于当时者二,曰:学术也,事功也。语学术,则曰儒,而儒非守一家之言已也,其用可以彰三光而综庶汇;语事功,则曰才,而才非负尺寸之长已也。其原由于泽道德而阐性灵。”要求“士之肄业于其中者,饰以六德,齐以五行,典坟邱索之悉探,而礼容乐律名物度数之悉察。童而习之,长而安焉,使小子有造,成人有德,居则称先生,出则毗天子”。反对“专训诂,攻占毕”,斥之为“取之也狭,教之也简”。提倡“自勉者耻不修,不耻不闻;耻不能,不耻不达”的学习态度。
附楹联一:
  劫后文章归化境;
  风前翰墨有余香。
  ——民国萧楚称题西湖书院化纸炉

碧霞书院
  碧霞书院,位于湖北安陆城北碧霞台,故名。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提学使葛亮创建,招德安府属各县诸生之优者肄业其中。
附楹联一:
  当窗水草之元字;
  绕窗松吹律吕声。
  ——吴嘉宾题碧霞书院

汉东书院
  汉东书院,位于湖北安陆。清乾隆十二年(1767)建于府城内,三十八年知府罗暹春捐赠膏火。道光十八年(1838)县人李承学捐银,知府方庆重葺。咸丰三年(1853)毁于兵,同治元年(1862)知府吉尔哈春移建于晚香亭旧址。光绪末年改为中学堂。
附楹联一:
  县考难,府考难,院考更难,三十二岁游泮水;
  经试易,会试易,殿试更易,八个半月点探花。
  ——佚名题汉东书院

其它主要书院简介:

  甑山书院  北周保定元年(561)于汉川马鞍乡甑山设治置甑山县,后改名汉川县。清康熙六十年(1721),知县钟嘉襜于甑山始建紫阳书院,以纪念宋理学大师朱熹。乾隆二十四年(1759)伍泽概重修,后废。嘉庆五年(1800)原贵阳知府邑人程煜捐置北街房屋1所,重立大门,改名甑山书院。

  兰台书院 位于湖北安陆。清乾降十五年(1750)知府张世芳建于文昌门内,后颓败。道光二十六年(1846)知县贾世陶修复,增学舍24楹及灶厅堂等,后又遭兵毁。咸丰八年(1858)汤德帅兵守邑,又修复,建讲堂3楹,楼1间,东西学舍12间;后阳春白雪台,左斋房,右奎阁。光绪三十四年(1908)改为中学堂。

  蒲阳书院 位于湖北应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知县曾长源建。道光四年(1824)知县黄崔崙山修,十七年县人士再增修,“斋庑楹所,渐次完美”。有《励志诗》勒石,解元楮香畹题“筠巢”额于东轩,后遭兵毁,“学田亦沦汩无从稽核矣”。光绪二年(1876)知县洪锡爵重修,认为书院若“徒云工词章,掇青紫而已焉,则浅之乎其旨矣”。

  梦泽书院 位于湖北云梦,原为儒学。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知县蔡振中建。“东偏建层阁以祀文昌,前置讲堂,列号舍寝室斋厨及器用什物悉备”。宣统二年(1910)改为高等小学堂。

  观山书院 位于湖北孝感。清道光十年(1830)汉阳知府杨蕉雨以此处为南北往来要冲,民以商贩为本业,不好读,为陶铸民俗,乃嘱县尹张韵泉建书院。门东向以避市嚣,西为讲堂,名春风堂,两庑斋舍各一,前为厅事,廊宇宏敞,可坐数百人。由此前而北为头门,“门外群峦争奇献媚,如揖如拱,如屏障环立左右”。“借彼灵秀,毓我人文”,故名“观山”。又为之捐募膏火田,延主讲,定课规;每月初一考课,课前一日由县令封题送丞署,次日于厅事由丞揭题,坐堂监试,试毕封卷送县定甲乙列榜。自此“家立塾,户奏弦”,“礼教兴而后趣向正,趣向正而后风俗醇”。光绪三十一年(1905)改为高等小学堂。
2#
 楼主| 发表于 2011-2-19 09:43:38 | 只看该作者
[文史资料]从西湖书院到书院中学


  清末废除科举以后,推行新教育,兴办新学堂。孝感县亦遵照谕旨,在城内汪公池畔西湖书院办起官立孝感初等小学堂,儿童七岁入学,五年毕业。教育科目和内容,按《章程》规定学科进行讲授。开始有修身、读经解经、中国文学、算术、历史、地理、格致、体操等八科。每周授课30小时,视学校实际加授图画、手工一、二科,或简略合并为简易科,在教学上不同程度的注意了循循善诱,纠正以往死读、死记、死背的教法。清末新学堂,虽吸收了某些西学,但实际上仍是沿袭崇尚经术、以忠为本的封建教育。
  清嘉庆丙子(1816年)丁丑(1817年)间,有沈祥祖(道光举人)与程淳敏、谢葵、魏文徵、魏文绪、颜宗珏、邹维鲁、王奉诰等人,在西湖书院倡立了以诗文相唱和的“诗社”。一时相与酬唱者多达数十人,风雅称盛。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邑人秦应逵同治甲戌会元,曾任山东泰安、历城、滕县等知县之职,卸任还乡后,在西湖书院设教育会办公,辅助教育行政,并被推定为教育会长。其时,会员仅六人,还规定了例会为一年一次,持续了一段时日。
  民国三年(1914年),在西湖书院首创女子小学堂,后改为县立小学。课程开设有:修身、国文、算术、手工、图画、唱歌、体操、缝纫等八科,使用共和国教科书。在教学方法上虽提出“教员口讲、学生笔记”,但实际上仍是教员讲、学生听的老一套。
  民国四年(1915年),教育部将《小学校令》重新订正公布为《国民学校令》,将初等小学改称为“国民学校”,以示培养国家人民之意。据此,原办和新办的初等小学堂,统称为“国民学校”,课程的开设先后调整为:国语、算术、社会(公民)、卫生、历史、地理、音乐、体育、自然等九科。同年,又在西湖书院女子小学堂内开办孝感县女子初等师范学校,设一个班,学生约二十人,校长刘季阳。师范学校仅办一届,学生毕业后,都被分到县辖区、乡小学任教,开创了女子执教的先例。自后直至民国十四年(1925年)的十年间,因军阀混战,天下大乱,兼之京汉铁路贯穿县境,孝感一时成为南北之要冲,城内军队麇集,校舍不时让作北洋军的营房。其间,初等小学教育时办时停。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孝感有名望的塾师罗素吾、戴绍庭、周鹤山、徐佑之、王柏声、肖楚称、严淦垣、龙寿民、魏典林等九位老先生,组织起“九老消寒会”,在重阳佳节聚首吟诗作赋时,议及筹建私立启澴中学,意在“启迪澴川”,为桑梓培育人材。由罗素吾为首向前任孝感县长郑莹及后任县长欧阳洪烈进言,要求协助开办一所私立中学,旋即成立了以郑莹、欧阳洪烈等领衔的孝感县私立启澴中学校董会,办理立案手续,募集办学经费。县拨出西湖书院为校舍,并由欧阳洪烈兼任校长,罗素吾主持日常校务。私立启澴中学的开办,揭开了孝感教育史上新的一页。学校开办时仅设两个班,学生八十余人,教职员十一人。翌年将校址由西湖书院迁至小东门外文昌阁。课程与教材有公民、国文、英文、算术、代数、几何、卫生、动物、植物、物理、化学、历史、地理、图画、音乐、体育、童训、劳作、周会等。使用的教材是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复兴初中课本。私立启澴中学自开办以来,一直是校风朴实、人才辈出,毕业生遍及各地。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襄郧师管区竟进驻了西湖书院,并在院内设立了招兵站,学府一时成为军营。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孝感沦陷期间,日伪为了实现奴化教育,在西湖书院开办两级小学,共有八个班。其中,一、二年级上下学期均为单式教学,计四个班;三至六年级上下学期各按年级合为复式教学,计四个班。学生共三百余人。学校开日语课,并统一使用日伪教育总署审编的小学课本。校长孙继华。翌年将两级小学迁往儒学。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秋,日伪为加强对青年的奴化教育,又在西湖书院开办女子初级中学,招收一上新生两个班,学生近百人,校长徐咸正(前清秀才),教务主任汤嘉谷(湖北省立文科大学),训育主任郑汝骥。课程设有日语、公民、国文、算术、代数、历史、地理、动物、植物、体育、音乐、美术、家作等十三科。翌年,又将女子中学先迁往儒学,后转迁至东门私立求实小学。此后,西湖书院一度沦为日寇马厩,任其糟踏,听其毁坏。目睹此景,无不为之痛心。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县政府迁回县城,在西湖书院开办首善镇第二示范中心国民学校。校长先后有梁承德、戴协萱,主任先后有严长煦、严发显、徐明静等人。初期,学校教职员工只有十六人,八个班,学生三百余人。至一九四八年底,发展至教职员工三十五人,班级十二个,学生六百五十余人。学校还在校外开设了一所分部,先后有朱朝枢、王世伟、杨炳熙任分部主任。在教职员中,本乡土的男女青年较多,刚走入社会,就都有为桑梓造就人才的热忱,有办好基础教育的事业心,并以示范学校自励,使这所学校在县内起了真正的示范作用。
  一九四九年孝感解放前夕,云孝县县长饶民太同志发出“做好护校工作,迎接孝感解放”的指示。四月,派沈舟来示范二小传达了护校迎解放的具体内容,并指定张景龄代理校长、朱朝枢代理主任,一面做好护校工作,一面维持教学秩序,保证了解放前后这一段时期的正常教学。
  一九四九年八月,人民政府派员正式接管了示范二小,任命朱朝枢为校长,学校被命名为孝感县第二小学,维持了原有的十二个班,六百余名学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教育行政部门及时发出了“积极恢复、初步整顿、初步改革”的指示,第二小学的教学工作迅速步入了正轨。
  一九五〇年至一九八八年的三十八年间,西湖书院一直承担着培育英才的任务,从未间断。其间,校名变更过多次,诸如:孝感县第二小学、城关二小、书院街小学,文革期间又改名为永红小学。粉碎“四人帮”后,学校恢复为城关二小。一九七六年九月,学校增设初中一年级,自后,逐年增加初中班,减少小学班。至一九八一年九月,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具有十二个班六百余人的初级中学,定名为书院初级中学。
  以后,学校班次逐年增加,一九八九年有了十八个班,一千余名学生。
  解放后历年来,在西湖书院小学至中学先后担任过领导的有:朱朝枢、李意诚、苏俊清、李益贞、胡兵臣、李辉、徐万珍、冯明朗、朱林甫、朱冬爱、孔庆林、程胜祥、刘大范、魏年元、喻仰民等十五人。
  西湖书院在近百年来,培养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今天的教学大楼巍然矗立,取代了古老的西湖书院。

  (文:徐明静 载1989年《孝感文史资料.第六辑》 紫檀略有删改)

补充:西湖书院始创于明嘉靖年间,院址在孝感西湖明月台上,后废。1691年(清康熙三十年)知县梁凤翔重建该院于城内汪公池畔。故址为后来的书院中学。
3#
 楼主| 发表于 2011-2-19 09:44:19 | 只看该作者
古人赞西湖书院的诗(摘自冰雪先生跟帖):
  《游西湖书院》 程大章(字奎山,康熙贡士)
    高阁凭城映水湄,薜萝挂月影参差。
    光摇玉案书千卷,字问云亭酒一卮。
    细竹翻风吟翠叶,疏篱带露驻游丝。
    时随琴鹤追函丈,满院春风覆碧池。

  《游西湖书院》 程大华(字宝夫,康熙贡士,官竹溪教谕)
    东阁开生面,西池启大观。
    疏林团野色,画舫漾文澜。
    月映千峰秀,春回五夜寒。
    何人广厦庇,到此应欢颜。

  《和梁邑侯西湖书院韵》 程光祀(孝感人)
    天回霄汉耀朱垠,闲气凭临紫阁氲。
    倒影当门悬日月,疏林夹岸护风云。
    城边仿佛河阳柳,座上纷披邺架文。
    何必骚坛高屈宋,楚人原自读三坟。

  《和梁邑侯西湖书院韵》 程光祁(康熙举人,陕西岚县知县)
    万堞森萝抱画阑,远山近黛拥层峦。
    堂悬彩笔生风细,水尽平湖着月宽。
    醉后香花能解语,兴来鱼鸟亦言欢。
    新亭结构横千古,曲屈疏篱绕画兰。

  《和西湖书院韵二首》 屠洵(字少泉,孝感人,康熙癸巳进士,彰德知府)

         其 一
    高阁崚峥覆地垠,盈街景物倍氤氲。
    桐阴时护城头月,竹影常披湖上云。
    卓茂原无蝗入境,扬雄谁似马能文。
    门墙敢负衡材意?纳履追随问典坟。

         其 二
    徙倚登临兴不阑,远峰遥映到层峦。
    迁莺欲向春林出,奋鬣偏宜水镜宽。
    多士弦歌归有造,万家烟火倍生欢。
    公余览胜携图史,阶下清香遍芷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1 20:46 , Processed in 0.11206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