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语文之魂是人文 “归类打包”的语文教学不可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3-8 16:02: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语文之魂是人文 “归类打包”的语文教学不可取
作者:汤民  来源:光明日报

  近日聆听了一场小学语文教师讲课比赛,从中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语文教学中的文本归类、情感打包、思想定性。比如写景的归结到喜爱大自然、热爱祖国这一思想层面,写人的全部落到学习主人翁某种品质这一情感角度,且同类文章的教法、设问、练习、情感体验如出一辙。然而,这种教法真的能让孩子们感受到语文教学中的人文 关怀,培养孩子们的优秀人格吗?

  把人格发展放在首位是中小学教育的立足点,语文与人的思想品德联系得更加紧密,尤其是语文的人文教育是学生人格塑造的基础。应该说,语文教学“归类打包”的教学模式向学生传递的思想和情感是正面的,而且从课堂教学来看,也注重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看似热闹的课堂,同学们的言行其实都在老师设计好的教学思路中打转,而且学生的个性发言、独特发现一旦与老师框定的价值标准、思想要求、审美取向不符,便被老师否定或不予理睬,孩子的个性表达因为得不到及时的点拨和引导而受到压抑。孩子的话语常常幼稚可笑,但展现了他们真实的情感和想法,而且,孩子纯真的心灵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只要创造一个良好开放的环境,这种珍贵的禀赋就会绽开绚丽的个性之花、创新之花。

  蕴涵着生命之爱、人性之光、自然之美的人文精神是创新之源。可以肯定,语文课文本都是经过专家精心筛选和编排的优秀作品,其语言魅力、思想内涵、审美情趣体现了作者独特的生命感悟,是学生人文教育的生动教材。而且每个文本中的人和事都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情感系统,每个学生都可以从自己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和情感体验出发,在诵读、学习和思考中进行多方面的解读、体验,逐步学会用心灵去观察、感受、思考和表达。可令人遗憾的是,语文教学在强调人文性时,过于注重文本中的人文精神的分析和灌输,而恰恰忽视了学生内心世界的真实感受和情感体验,抑制了他们的个性思维和真情实感的表达。

  保护青少年的原创精神和鲜活个性事关民族创新力的发展。而如此“归类打包”的语文教学很容易使学生思维固化、情感同质化,于是学生作文的感慨、抒情、议论和思想都惊人地相似,难以找到富有个性的情感话语和心灵独白,空话、套话甚至假话连篇,这实在令人忧虑。即便作文写的是真事,但其中的思想情感却是跟着别人说的,因为只有这样才符合老师强调的立意深远、思想正确,也才能得高分。语文教学应以语文文本的独特魅力和深厚的人文精神去滋润、去涵养、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品位,塑造学生的优秀人格,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汤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14:50 , Processed in 0.08994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