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批评——成长的动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3-15 09:35: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批评——成长的动力
   文/黄昌之



   每个人在其人生旅途中,都必须面对两种情境,一个是赞扬,一个是批评。如何正确地面对赞扬,对于多数人来说,似乎不成问题;但如何面对批评,却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赞扬与批评本是人类成长进程中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双重动力,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偏爱赞扬而冷落批评。事实上,如果没有批评的力量,人类不可能成长和进步,更不可能走向完善。人们之所以偏爱赞扬而冷落批评,因为赞扬总是令人愉悦的,而批评却是一柄双刃剑,它既能促进人类成长和进步,但也会带给人们痛苦甚至伤害。因而无论是批评者还是被批评者,只有运用正确的方法、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把批评真正变成一种促进成长的强大动力。其关键在于辩证处理如下几种关系:



   一、剌其痛,促其通。

   如果害怕伤及被批评者的面子和感情,于是批评时隔靴搔痒、蜻蜓点水,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批评如针灸,只有扎到一定的深度,让患者感到痛,甚至如被电击,才能针到病除。针灸的原理在于以瞬间的强剌激促进经络畅通,从而化解病痛。中医的一个基本原理就是: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针灸之痛为的是促进经络畅通,而批评之痛则是为了促进思想畅通。

人们的错误大多是在浑然不觉中犯下的,是由错误的思维方式、思维定势所造成的。而要改变一种多年形成的思维习惯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有运用针灸般的强剌激才可能奏效。因为一个人通常只有在痛苦中才会深刻反思,只有深刻反思才可能改变一种顽固的思维习惯。但前提是,必须找准“穴位”,打通“经络”。这里的“穴位”即批评的着力点——通常是影响批评对象成长或工作的一个关键的问题;这里的“经络”通常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因而无论是批评者还是被批评者,当用针灸原理来看待批评,这样,扎针时才不至于心慈手软,被扎时才不至于耿耿于怀。



   如果你想成为王志纲工作室的一位合格员工,你必须做好被“痛下针砭”的准备,这里的领导、尤其是王老师堪称“针灸高手”,不仅针针都能扎到你的关键穴位,且下起针来毫不留情。因为这支团队如同一辆高速飞奔的战场,容不得任何一个零部件“带病作业”。



   二、揭其短,促其长。

   闻过则喜这是中国古代哲人对待批评的态度。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过错为何不感到沮丧、反而欣喜?因为人类只有认识到自己的过错才能纠错改过、走向完善;只有认识自己的短处,才会想方设法补其短、促其长;或避其短、扬其长。故真正的智者决不回避自己的短处或过错。诚如孔子的高足子贡所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当然,君子闻过而改并非是为了让人仰之,而是为了实现自我的价值、人生的梦想。北大方正创始人王选本是一介书生,却以羸弱病躯发明了中国自己的激光照排系统,开创了中国印刷出版的新时代,成为名符其实的“当代毕升”。其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知道自己的不行”——即种种短处。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行,他广揽英才,打造团队,从而将自己的“不行”,变成团队的“特行”。



   被称为经营之神的日本松下公司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同样是因为知道自己的三个不行而成就大业的。因为太穷,所以拼命挣钱;因为身体不好,所以努力锻炼身体;因为知识有限、能力有限,所以刻苦学习,并充分借用别人的智慧,吸引优秀人才。最终成就大业。



   知人难,自知更难。国人一向特重面子,许多人往往既不愿轻易承认自己的短处,也不愿轻易指出别人的短处。因而如果有人准确地指出你的短处,你不感到庆幸和欣喜吗?这意味你可以通过补其短、促其长或避其短、扬其长,从而让自己变成一位不仅拥有独特“长板”、而且没有明显短板的强者。



   如果你能意识这一点,在工作室你将能经常体验什么叫“闻过则喜”。在这里,无论你知识上的短处、能力上的短处还是工作中的短处,总会被毫不留情地指出;当然,揭短者也一定会直接、或间接告诉你,你的长处在哪里,你应该往哪个方向下功夫。



   三、击其惰,促其奋。

   为了生存,为了尊严,为了幸福,人类渴望奋斗;然而人的本性之中,却藏着挥之不去的惰性。多数人的生命状态往往是在惰与奋之间挣扎、摇摆、跌荡、起伏。惰压倒了奋,一个人就会变得浑浑噩噩、无所作为;奋压倒了惰,一个人就会变得意气风发、勇往直前。一个人奋斗的动力从何而来?不错,从根本上说,来自于个人的人生理想或愿景。但这只是生命动力的一个方面,即内在动力;事实上,生命动力还有另一方面,即外部压力。而外部压力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便是批评。



   怎样的批评能够最有效地激发人的生命动力? ——击其惰,促其奋。既毫不留情地批评你的惰性,指出你在种种机遇和挑战面前的态度问题——“非不能也,实不为也”;但又毫不吝啬地激发你的奋斗精神——告诉你,你有优势、你有潜能,如果充分而有效的释放,必能大有作为。



   面对这样的批评,你的生命还能只冒烟不燃烧吗?一句话,批评比赞扬更加珍贵,更加难得,它是完善人格、激扬生命的一种特别的动力,每个渴望成长或渴望助人成长者都应善加珍重,善加利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2 04:00 , Processed in 0.09597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