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知识面决定收藏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3-16 20:57: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知识面决定收藏面


  中国古代的大收藏家一般都是读书人——因为读书而涉足收藏,又随着收藏的进度而更加需要读书,二者往往是一种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黄显功收藏藏书票最早源于他对书籍的喜好。他本身学的是历史专业,又在图书馆工作,与书的联系自然紧密,因为读书,便对与自身阅读有关的纪念物格外感兴趣,“因为喜欢小说《堂吉诃德》,见到以此为题材的藏书票便会格外喜欢,最后逐渐形成了这一主题收藏”,通过阅读进而从事收藏,可以促进对于原作品的进一步理解。而反过来随着收藏品的日益丰富,想探寻藏品背后的故事就要不断地再去找书看。如此一来,便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


  “收藏者其实就分三种:一种是读书人,一种是伪读书人——也就是附庸风雅的,还有一种干脆就是投资者。”中国书画藏家艾青这样定义自己眼中的收藏者。这里所说的“读书人”并非专指以读书为业的专家、教授或是学生,而是广义上的文化人——具备较高知识素养的人。


  从事一般职业,或许只懂得专业知识就足够了,但收藏却不同,除了针对不同门类的专业鉴定知识是必备的之外,还需要了解与之相关的历史、文学、美学、哲学、社会学等方方面面的知识,而且最好要广泛涉猎,并有所侧重地深入了解。黄显功认为,一个人的收藏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知识厚度。


  读书对于收藏的帮助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一个人对明清历史都不懂,甚至连年代都分不清,他就没办法收藏明清古玩和字画”,孙晶坤说,“为什么明末的鸟多惊恐,而雍正朝的鸟多肥硕,是要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结合起来考量的”。艾青也认为,对于收藏者而言,各方面的知识都应该有所了解,尤其是历史方面,“随着对历史认识程度的加深,才能发现更多有价值的藏品”,在某种程度上,知识面决定了收藏面,二者是成正比的。


  真正的收藏,不能是单纯的收藏——把藏品保管起来,这已经成为业内有识之士的共识。出于爱好、有所研究、陶冶情操,才是收藏的真谛。黄显功只收藏与自己的读书经验、切身经历能产生共鸣的藏品,比如对亚当夏娃题材藏书票的收藏源于其所学历史专业中涉及的考古学知识,从而生发出对于人类起源的兴趣;孙晶坤也曾心仪于一块普通瓷片,“一片残瓷上的图片让我有所感触、有所回味,这是在整器中都没有过的感觉”,如果只懂专业知识,而缺乏其他方面的修养,是很难摒弃价值更高的整器而独享残瓷之美的。
2#
 楼主| 发表于 2011-5-30 23:09:45 | 只看该作者
收藏古钱币必读[转]
近年来,收藏古钱币的人越来越多。古钱币具有一定收藏价值,也具有较大的升值空间和潜力。但是,并非所有的古钱都具有收藏价值,收藏古钱币时有必要掌握识别技巧,做到有的放矢。
首先要弄清历史价值。珍稀古钱币是货币历史的实物,更是历史的见证。因此在收藏前有必要弄清它在历史上的地位。如“成都交子”和在呼和浩特市发现的“十文中统元宝交钞”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纸币,被学术界视为无价之宝;吉林的“广平银币”被认为是我国第一枚机制币;1985年8月在黑龙江阿城县出土的“承安宝货”为我国“一两半计数白银币”的罕品。短命政权的钱币收藏价值也很高。短命王朝或农民起义时的铸币,流通时间短,发行量少,是不可多得的珍品。如“靖康通宝”、“靖康元宝”是宋钦宗时期铸造的,他在位16个月就被掳往北方。因此,“靖康”钱铸量很少,“靖康通宝”更为罕见,属国家一级文物。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后铸有“永昌通宝”,此钱币铸量少,且流通时间极短,存世稀少,因而很珍贵。还有一种被称为“罗汉钱”的钱币也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康熙帝在西藏平叛时,因军饷不足向当地喇嘛借了铜佛和18尊金罗汉,铜金共熔铸成钱币,当时在钱币正面印有标志,即“康熙通宝”的“熙”字少一竖,以便日后识别收回,因钱是熔金罗汉所铸,民间称其为罗汉钱。
其次要了解现存数量。遵循“物以稀为贵”的集藏原则,既要看年代是否久远、流通时间的长短,更要看存世量的多少。我国钱币有近5000年的历史,大体可分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刀币、布币、蚁鼻等,秦代的外圆内方钱、唐代的通宝、宋代的年号钱、清末的“宣统通宝”,品种有数万至数十万种。齐、燕、赵等国的刀币,韩、魏、秦等国的布币等年代久远,比圆形钱稀少,价格昂贵。存世数量少的钱币还有唐代叛军史思明占领洛阳后铸的“得壹元宝”,后发现“得壹”两字不吉利,便改为“顺天”,铸“顺天通宝”。这两种钱币传世很少,“得壹元宝”尤其罕见,为稀世珍品。此外,如1972年在吉林库伦旗一辽墓中发掘的“大康六年”纪念铜币,也是罕见的珍品;1984年在宁夏银川贺兰山出土的西夏“光定元宝”篆、真书体对钱,引起藏界轰动;迄今为止仅发现一枚的南康“大齐通宝”、西汉时的“国宝金匮直万币”等,均堪称币中的“孤品”,具有极高的收藏和投资价值。
还要看文化价值。一些传世并不太少的品类,则主要因其文化品位、艺术价值极高而备受青睐。如汉代王莽新朝时的“货泉”、“布泉”等钱币,用的是垂针篆;北宋仁宗时所铸的九叠篆书体“泉体通宝”,是中国最早的美术字,为收藏珍品。唐高祖武德四年的“开元通宝”,系大书法家欧阳洵的手迹,其书风端正古朴,法度严整,劲健含蓄;“淳化元宝”由宋太宗赵光义用楷、行、草三体书写,楷书浑厚端庄,行书隽永流连,草书奔放流畅,使宋代钱币文字艺术走到了空前绝后的境地。还有宋代的一对钱,原文行草分别由司马光和苏东坡所书,飘逸劲拔,为古今一绝,收藏价值很高。另外享有“篆法绝工、六朝之冠”和“北周三品”、“重宝”的古钱币均属此列。
掌握观赏品相至关重要。古钱币的投资价值、增幅大小与品相密切相关,同一钱币若有品相差异,则价格之差往往高达十几倍甚至几十、上百倍,足见其品相的重要。无论钱币珍罕与否,凡有币面模糊、轮廓缺损、锈蚀严重、看相较差者,尽量不要收藏。收藏古钱币时还应注意是否有月纹、星纹等标识,古钱的鉴别以背文来区分铸造年代和地址,品评其稀珍。一般来说,钱币背面有月纹、星纹等记号的要比背部光面的更有收藏价值。值得收藏的钱币中,用金、银、白铜等精制而成的宫廷钱币,铸量少,质量佳,属珍贵文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6 19:15 , Processed in 0.17046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