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菜鸟也上网]冽也是一家之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3-17 01:14: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湖广填四川”300多年 川人之根确定在孝感



四川人都知道"湖广填四川"的历史,也知道大多数川人是几百年前从外省迁入,但究竟哪里才是他们的"根"呢?是"麻城孝感"还是其他地方?当年祖先真的是被捆绑入川吗?昨(13)日,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湖北麻城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国内首个纪念"湖广填四川"340周年、以"移民文化与当代社会"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在成都召开,来自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的近百位代表,除研讨"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以及相关的移民文化、客家文化等问题外,还针对川、渝地区民众普遍关心的"麻城孝感乡"现象进行了讨论。

报仇只是传说 战争才是原因

四川一直流传着"八大王剿四川"的传说,真的是八大王剿川才导致了后来的湖广填四川吗?来自重庆的蒋志鸿否定了这一民间传说:"不是八大王恨四川人,而是连年战争导致了四川人口凋零。"
"八大王"指的就是张献忠,在民间传说中,张献忠对四川人恨意颇深。传张献忠曾贩运枣子到四川做生意,赶着马队到内江桂湖街时,一路留下许多马粪,被当地人拦住,令其清理干净才能离开,张献忠只得当场扫街。走出城外,又觉得腹内绞痛,在草丛中"方便"时,顺手扯了一把野草清洁,却抓到了藿麻,弄得叫苦不迭。张献忠恨恨地说:"四川好恶,连草草都咬人。"并 当即立誓,得势后要杀得四川鸡犬不留。
蒋志鸿认为,张献忠在四川混战20多年是不争的史实,但并非真如传说中的"进川为报当年之仇"。蒋志鸿查证,20多年的血腥战乱中,还发生过清顺治五年大旱引起的大饥荒。康熙十三年时,平西王吴三桂起兵反清并派遣大将王屏藩分道攻取四川,再度战乱7年。至康熙二十年,清廷才平定吴三桂判乱。"经过前后37年战乱,四川人口大量减少。《重庆市志》记载当时的情况是,‘川中百里无烟,人民所存有数。蜀省有可耕之田,无耕田之民。"蒋志鸿说,为了补充兵员和收取税赋来维持清朝的统治,清廷开始计划向四川大规模移民,而这场移动运动竟在百年以上。


"解手"不忘当年被绑入川?

四川方言将"方便"称为"解手",传说这是因为当年湖广填四川时,祖先们均被捆绑入川。路途上需要"方便"时,便叫押解人员"解手"。逐渐,移民们便把"方便"叫做"解手",并流传至今。事实真是如此吗?
四川省宜宾市历史学会副会长任德清认为,在历史上有两次"湖广填四川"。第一次始于元末明初,第二次则是明末清初。有专家认为,第一次湖广填四川,是因为"天灾人祸,灾民进川"。据此推论,元末明初时的移民应该不是被捆绑入川。对于第二次移民入川的途径,蒋志鸿归纳为三种:"从外省举家迁移到四川;先移民到贵州等地安置几代人后再转到四川;还有便是由强劳力到四川打探情况并置业后,再举家搬迁入川。"
蒋志鸿说,在初始阶段,清廷为吸引外省人入川,陆续制定七个方面的优惠政策。如移民不受户籍限制;官府无偿给耕牛,发给路费和种子,提供农具,鼓励农民开垦;开垦的土地拥有所有权等。在蒋志鸿看来,"优惠政策的制定使许多外省人举家入川,在移民中有自愿的,也有被迫押解而来的"。


考证 大多川人来自麻城孝感

  大多四川人会说自己的祖宗来自湖北麻城孝感乡,但在现今的湖北地图上,根本找不到"麻城孝感乡",所以有学者提出"孝感乡"乃是一个子虚乌有的地名。"今年年初在湖北麻城市发现的《都碑记》一文,可以为孝感乡的历史真实性之争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湖北省麻城市政协主席、麻城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凌礼潮带来了麻城市的最新研究发现。

  凌礼潮表示,《都碑记》的发现不仅证明了孝感乡的存在是真实的历史,解释了孝感乡的得名时间和原因,而且从其文字可以看出,自数万麻城将士入川以后,明初的"江西填湖广"与"湖广填四川"基本上是同时进行的判断也是完全正确的。

"湖广填川"最新史料披露 川人的根在麻城孝感

    300多年来,"湖广填四川"的川人后代自问:"我们的根究竟在哪里?"昨(10)日,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将借"湖广填四川"340周年祭举办"移民文化与当代社会"学术研讨会,12个省市的专家将以最新史料为川人"寻根"。
  "川渝两地有60%左右的民众称祖籍是麻城孝感乡,这一现象一直是川渝文史学界的困扰。"四川省社科院移民与客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陈世松说,在川渝百姓的家谱记载中,都提到过祖籍是麻城孝感乡,但今日麻城市的地图并无孝感一地,这也使得专家对"大多川人来自孝感"提出质疑。
  "在历史上,的确有麻城孝感一地。"陈世松说,在麻城一个小村庄,研究人员从一本周氏家谱中找到一篇《都碑记》。"《都碑记》记载了明初年间,发生在孝感乡的一次大移民。自此,孝感人烟稀少。清康熙九年《麻城县志》记载,成化八年,以户口消耗,并为九十四里。复并孝感一乡入仙居,为三乡。"在明代麻城县有人口记录的240多年间,全县人口一直保持在10万人左右,后因"户口消耗"而被撤并。陈世松认为,《都碑记》和《麻城县志》均说明孝感乡在历史上确实存在,后因移民大量迁移至四川,才导致孝感乡因无人丁而并入他乡。
  此次研讨会还会首次展出"湖广填四川"时的"路引"(即路牌)和"十家牌"。据资料显示,凭路引入川制度最早可追溯到康熙51年。"也就是说,入川的人员必须出示路引一路到川。"在一份乾隆44年的路引上可以看到,一名来自湖南宝(庆)府武岗州村民,因与周智文之女为婚,凭路引搬眷回到"四川重庆府巴县分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2 13:37 , Processed in 0.08459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