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书,其实很简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4-13 13:28: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书,其实很简单
---读曾纪洲《教书,不简单》
刘恩樵




   

         

朋友给我寄来一本大夏书系的新书《教书,不简单》(作者曾纪洲)。往日对曾纪洲其人一无所知,因朋友极力推荐,勉强读之。然,不读则已,一读则不可收,对书、对人便敬重有加。于是,我吃饭时读,在上班的校车上读,在厕上读,在深夜的灯光下读,在值班的教室里读,在税务局大厅里等候办事时读,甚至在感冒头痛时也读……我仅用了两天时间就读完了,这是我阅读史上最快的速度了。

读《教书,不简单》,是什么吸引了我呢?我觉得,它亲切,润泽,质朴与平易,又不失洞达,邃深,明晰及晓畅。它给了我一种贴身又贴心的惬意与愉悦。《教书,不简单》以温暖的故事,告诉你教书不简单,但是,它也告诉我,教书,其实很简单,更让我坚信教书的美丽。

说教书很简单,是因为,在曾纪洲老师的书里不谈理论,不谈模式,不谈后现代,有的只是常识,只是常理,只是常规。而恰恰是这些常识、常理、常规里蕴藏着教书的智慧,孕育着教书的美丽,也让我们明白了大道至简的道理。



“因为在乎”



“因为在乎”,曾纪洲离开海南来到小坌;“因为在乎”,曾纪洲“与教书结缘”;“因为在乎”,曾纪洲“做永远的乐观主义者”;“因为在乎”,曾纪洲“想着法子夸学生”;“因为在乎”,曾纪洲“不拿学生说事”;“因为在乎”,曾纪洲在小坌收获着“乡趣与感动”;“因为在乎”,曾纪洲“心里装着孩子”;“因为在乎”,曾纪洲“拜学生为师”;“因为在乎”,曾纪洲“先做自己”;“因为在乎”,曾纪洲成为“让家长放心,让学生骄傲的老师”;“因为在乎”,曾纪洲“快马加鞭地写作”《教书,不简单》……

“因为在乎”,这是曾纪洲老师之所以能够创造“带有浓郁乡土气息和质朴的生命本色的教育传奇”的“不简单”的理由,也是“很简单”的理由。做教师,搞教育,干教书,首要的就是需要这种“在乎”的精神与情怀。所谓“在乎”,就是“在意”,就是“用心”,就是“内心的喜欢”,就是“情怀上的热爱”。有了“在乎”,就能倾心而为,就能收获丰硕,就能创造传奇。

读曾纪洲老师的《教书,不简单》章章节节,我始终感觉到字里行间都闪烁着他对教书对学生的真心实意的“在乎”的光芒。正是这种光芒,照亮了学生的心,也照亮的读者我的心。

读完《教书,不简单》,我们无法忘怀这样的镜头:当曾纪洲老师“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萌生弃教的念头”而乘着汽车离开小坌的时候,学生竟然“租了辆摩托车赶上了我坐的汽车”,且在汽车的前面“把车给拦住了”,使“汽车没法走了”。最终,“曾老师不走了”,学生“上车把我的行李提了下来,打道回府”。回到学校,曾老师面对的“冷嘲热讽自然少不了”,但是,他表示,“我一点儿也不在乎”。那么试问,曾老师“在乎”的是什么呢?

我们所有做老师的,什么时候也可以像曾纪洲老师这样,“因为在乎”而在其位?



“功夫在诗外”



“功夫在诗外”,这是曾老师《教书,不简单》中的一个章节的标题。我觉得,书中引用这句关于诗论的句子,颇有深意,也颇为简单。对于曾纪洲老师而言,他说的“功夫”是什么?这里的“诗”指什么?那么“诗外”又指的是哪里?

我的理解是这样的,曾老师所说的“功夫”就是“做个让家长放心,让学生骄傲的老师”。这是多么朴素而真诚的愿望。这个愿望,“因为在乎”,曾老师实现了。曾老师的“诗”就是教书,是一种“不简单”的“教书”。通读《教书,不简单》,我终于明白曾老师的“诗外”指的是哪里了。我认为,在曾老师的书中只有一章是讲“教书”的,这就是“第七章  铃声响起”,而另外的九章,都是“诗外”。

我不妨来爬梳一下曾纪洲老师的“诗外”,大致包含着这么几个方面的层次:一是小坌的“本土”与“当地”。南布山上的松树林,端午节成熟的梅子,清明节的米果,秋天的煨红薯,稻田里“抓人”的游戏……小坌的风土人情,小坌的乡趣,让曾纪洲濡染到了教育的灵气,更激发了他教育的灵感与智慧。二是“因为在乎”情怀与真诚。“因为在乎”,“先做自己”;要教学生,“先做自己”。曾老师认为,只有找到生活之美,才能远离抱怨,才能热爱生活,“我对学生的热爱以及站在讲台上的激情和感染力,都源于这份对生命、对生活的热爱”。三是“教学生有个好心态”的理念与思路。学生在学校里,不仅仅是学知识,更要学做人,首先是学做人,然后再学知识。曾老师明白这个理,于是,他把“教学生有个好心态”作为切入口,从“好心态”到“做好人”,再到“学习好”,这是学生学习的一条尊重规律且颇有成效的路线。

依我看,这三个层面依次就是托起“诗”即“教书”的根基。“教书”不是空中楼阁,在曾纪洲的教育实践中,立足小坌是他教书的第一根基,“因为在乎”是第二根基,“教学生有个好心态”这是第三根基。三层根基,坚实叠累,“教书”怎能不生动美丽?

我们许多教师的教书往往是没有“诗外”的,没有根基的。为教书而教书,画地为牢地教书,这是教不好的。曾纪洲这个山村教师的经历,是不是给我们启迪:跳出教书看教书,打好“根基”再教书!



“万事有招”



通读曾老师的《教书,不简单》,我们可以看到书中呈现了许多“招数”。诸如:与学生一起做点“坏”事,跟学生分享自己的糗事,想着法子夸学生,跟学生私底下约定,他们不需要跑步,选出班级的“形象代言人”,“强势”排座,善于做“神探”,做个“偏心”的教师,不要急于离开教室,这些话不该说,“骗”来的感觉,等等。无论是教育,还是教学,都需要入微,需要细节,需要方法。读着这些故事,分享着这些招数,我们确有心动之感。我们在赞叹曾老师真是一个有办法的老师。

曾老师的这些招数,给我们启迪:其一,“万事有招”,凡事有招。不管什么事情,比如,我们的校园生活中常常遇到的逃课、请假、打架、“盗窃”、“早恋”、“小团体”、抄作业,等等,我们总有一个或多个方法与之对应,可以解决。二是,招数是教育的智慧,是“具体”的方法。凡是招数,都是对事件本身的洞察与剖析,是综合、分析、判断的结晶。教师要有这种理事的智慧。第三,也是最主要与根本的,招数都是有思想有情感的招数。凡招数都是浅层的,招数背后的思想与情感才是招数的深层。曾老师的所有招数,都深植于他的教育思想与情感之中,唯有如此,招数才能称之为招数,才能积极、有效、深远。学招之术,首先得明招之理,感招之情。

曾纪洲在一个叫做小坌的山村里演绎了一段教育传奇。《教书,不简单》以朴实的叙事诠释着教育的真谛。这是一部教育学,让我加深了对教育的理解;这是一本励志书,让我增添了继续前行的动力;这更是一本操作手册,让我获得了与孩子们在一起快乐生活的经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04:49 , Processed in 0.09792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