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7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常熟虞山著名画家管仲贤的艺术成就[z]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4-14 18:39: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常熟虞山著名画家管仲贤的艺术成就[z]

        管仲贤先生出生于晚清,主要艺术活动在中华民国和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十年里,在艺术上,他在释道画、人物仕女画方面是一个集大成者。他继承了传统人物画主流画派的技法,在民国时期也吸取了西方绘画的一些表现手法,主要特征体现在人物面部加强了渲染,增强了立体感,形成了民国时期独有的风格。他对于人物画的发展,真正做到了洋为中用,虽然参用西法,仍保持了中国画的鲜明特点。在民国时期,管仲贤主要从事释道绘画,在常熟的一些寺庙中都留有他的作品,从他的作品“释迦牟尼像”中可以看出他的释道画确有不同凡响的效果,为同时代的行家所推崇,称之为“庄严妙相”。
    管仲贤先生早年从潘有佳和许兆镜等画家那里学习并继承了大量的社会风俗画,这些画稿历经了多次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保留至今,使我们能得于再见明清流传下来的古韵风情。管仲贤先生在青年时代就已经崭露头角,与上述两位画家的传教是分不开的。
    管仲贤的人物画,题材广泛,门类众多,有释道(佛像)、社会风俗画、喜庆吉祥画、仕女画和古代人物画。这些画从社会意义上来看,较之山水、花卉画显然承载了更多、更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这些画有继承、有创作。管仲贤先生对于人物画在色彩应用方面有较大的发展,他的画,色彩鲜艳而不俗,既有新意又有传统中国画的特色。他对于谢赫的“六法”中的“随类赋彩”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他指出随类赋彩不是简单的模仿某 种物体的色彩,这个类是一个物种的大类,所谓类相就是要在这一种类的千万种色彩中找出一种有代表性的又能合乎于绘画规律的色彩,才能称之为“随类赋彩”。他提出设色也应遵从“骨法用笔”的原则,从而达到色彩淡雅而不虚浮,浓艳而不俗腻,这些宝贵的经验无疑是对中国绘画的重要贡献。
    管仲贤先生的绘画线条完全继承了正宗的中国画传统技法,表现为行云流水,柔中含刚。他笔力雄健,但不外露,线条的应用完全切合于内容的表现,从而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被同行们称之为“绵里藏针”。
    管仲贤先生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人物画,其中以佛象画和仕女画最为成功,除此以外,他的风俗画和走兽画也颇见功力,在晚年时他又向其老友张怀瑾学习山水画,他的青绿山水也很成功,他画的仕女画中也有很多花卉作为背景也画得很不错,因此管仲贤是一位很全面的画家。他的一生,正处在社会动乱的时代,解放后,他的画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属于“四旧”,只能出口到国外换取外汇,而不能在国内发展。正当他的画艺达到炉火纯青的时候,遭遇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迫于形势,他只好改画山水画。
总之他用坎坷的一生,在本地区完成了中国人物画从清代到民国到解放后的过渡,其中既有继承又有发展,他的艺术成就不容置疑。他所擅长的人物、仕女、佛教绘画长期受到批判,因而影响了他的声誉,然而在民间他的作品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他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他的作用是其它同时代画家所无法替代的。他的作品象一颗颗夜明珠,在不被人注意的地方,散发出不灭的光辉。
2#
 楼主| 发表于 2011-4-14 18:40:39 | 只看该作者
管仲贤《昭君出塞图》赏析
法国大文豪罗曼罗兰说:艺术中没有进步的概念,因为不管我们回头看多远,都会发现前人已经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此图源于汉代王昭君与匈奴和亲的故事。
王昭君和西施、貂婵、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的美誉。
王昭君,姓王名嫱,湖北省兴山县人。她是汉元帝时以“良家子”入选掖庭的。时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帝敕以五女赐之。王昭君入宫数年,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绯徊,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
王昭君于公元前52年生,自幼天生丽质,聪慧异常,琴棋书画,无所不精。王昭君出塞时汉元帝亲自送出长安十余里,于第二年初夏到达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欢迎,并被封为宁胡阏氏。昭君出塞后,汉匈两族团结和睦,国泰民安。为歌颂王昭君的功绩,她的故事成为艺术家笔下的常用题材。管仲贤的昭君出塞图就是表现了这一题材,此画为长卷,高30.8cm,长300cm,原画绢本,成画于六十年代初。此画为工笔重彩,管仲贤创作此画时参考了金代宫素然的“明妃出塞图”以及金代张瑀的“文姬归汉图”。对照上述二图管画尺幅较大,人物略多,最大的区别在于前二图为水墨淡彩而管画为工笔重彩。在人物面部表情等特征的刻划上。管画更加细腻而生动传神,这也正是一般画家力所不逮的地方。观张画,主要人物王昭君上半身直立坐于马上,略有不自然之感,而管画的王昭君坐于马上身体略向前倾,一手执缰,一手以袖掩面挡风,姿态更为优美。管画增加了三名汉族仕女,使整幅图画更加壮观。纵观此图,有人物、有马匹均以典型的中国画线条勾勒完成,画面用线千万条,然根据人物、动物的特点,多有变化,抑扬顿挫中无一丝弱笔,繁密纷杂中无一处败笔,尤其是人物和马匹的面部表情刻划的栩栩如生,充分体现了画家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在用色方面,更是发挥了画家的特长,以千变万化的色彩中保持了和谐,正可谓媚而不妖,艳而不俗,象一支优美的交响乐既有主旋律又有丰富的和声。
关系此画的名称历来有所争议,因发现近似的古画有二幅,一幅为张瑀的《文姬归汉图》,另一幅为宫素然的《明妃出塞图》。张瑀的《文姬归汉图》本来并无题目,只有乾隆题词认为是《文姬归汉图》,因此后代便称为《文姬归汉图》。而宫素然的《明妃出塞图》中的明妃就是汉代的王昭君,王昭君在和亲匈奴时被汉元帝封为明妃。从画面中南飞的大雁来看,昭君所行的方向显然是北方匈奴国的方向。从侍女所抱的琵琶,结合历史的记载, “唐代诗人杜甫有:“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元代诗人王思廉有:“黄沙堆雪暗龙庭,马上琵琶掩泪听。”王昭君善弹琵琶有明确的史载来看此画定为《昭君出塞图》更为合适。


管铁亚
2009年5月6日
3#
 楼主| 发表于 2011-4-14 18:41:29 | 只看该作者
咏   莲
却如焰日竞相红,君子花开六月中。
枝叶同心齐向上,唯求雨露与清风。

夜游曾赵园  
曲榭幽廊生意趣,荷塘偃柳戏游鱼。
风摇珠露花中转,涟镀月华叶下揄。


方 塔 园
光焰德星名九垓,骚人墨客去还来。
闲吟醉尉亭边石,漫话文华堂下台。
千座古碑年有记,一方宋井岁无猜。
公孙银顶祥云绕,宝塔金瓴虹气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20:02 , Processed in 0.06337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