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0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肖港镇   文 / 舒飞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9-20 11:45: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肖港镇   文 / 舒飞廉


由北边的柏油路,骑自行车,半个小时之后即可到肖港镇。家里没有自行车的时候,就沿着小河堤走,一直要走小半个上午,才可看得到由镇口伸出来的京广铁路在阳光下闪着白光。沙堤两边是四季常绿的针叶松,河堤曲折如蛇。走一会,歇一会,过梅家河,黄家河,汪家竹园等村,村下的狗即狂吠如豹,让人寒毛直竖。
镇上有火车站,邮局,新华书店,高中,银行,镇政府,电影院,照相馆,百货商店,供销社,棉花采购站,菜市场,还有两条长长的街,一条在铁轨旁边,一条在一0七公路旁边。街上有许多卖杂货与衣服的小铺子,有理发店。几分钟即会有一列火车呼啸过去,令镇子震动起来。
去肖港镇是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许是去卖棉花,也许是去购过年的新衣,也许是家里收音机坏掉了,要去寻师傅修。也许是去发一封给在外地做工的人的一封信。也许是去照一张像。夏天卖苦瓜的时候,天还未亮就要到镇上去,将提篓中的苦瓜卖给赶早班火车上汉口的菜贩。大年三十,吃过了年饭,家里人也会到骑车到镇上去,妹妹还要特别为她的房间挑几张印着香港明星的年画。
我最喜欢的事情是到镇上的新华书店去看一看书,再到邮局去看一看有没有新的一期《少年文艺》,铁路边有几个租小人书的摊子,大可以在那里坐上一上午的。我记得有一回一个剧团来到镇上,唱楚剧《四下河南》,母亲与村里的女人一起去看。这是我第一次上电影院,第一次看演出,母亲在一边为秦香莲的悲惨的身世伤心得眼泪汪汪,我只觉得两层的电影院竟是如此之大,在戏台的柱子上打出的字幕也非常好玩。
2#
 楼主| 发表于 2008-9-20 11:52:58 | 只看该作者
附近的村子   文 / 舒飞廉

  
    西边有肖家坝。离飞廉的村庄只有一里地,村里的棉田一直伸展到肖家坝的村口上,它迎向棉田的东边是一条细长的池塘,夏天的时候,里面开满了荷花。蔺家台子。很小的一个村子,后来举村移走了,村里的房子平掉成为一片庄稼。想到这一片稻田之上原来盖着房子,还有小学的同学,家就在这里,真是非常奇怪啊。何砦,这个砦字就是王维写的辋川诗里那个鹿砦的砦字。可是何砦平平展展,并没有什么大石头吧,何砦入村是一座小石桥,村巷里如同迷宫。下雨的时候去,一定会弄得一身泥水。舒家湾。舒家湾由三个小村落组成,在飞廉的村庄的正西,在环河堤下,黄昏时分,太阳就是由舒家湾的村树与堤影中落下去的。
    北边。程家湾。程家湾的村外扎着长长的篱笆,夏秋之交,上面会有丝瓜花与牵牛花一起开。读初中时,我心里爱慕的一个女生就是这个村上的,她脸圆圆的,喜欢穿红色的上衣。如果我还住在飞廉的村庄上的话,程家村恐怕会成为我的孩子的外婆家,他们会像我熟悉我处婆所在的汪梁岗村一样熟悉程家湾吧,我只去过这个村子一次,心里紧张至极,尚未弄明白那个女生的家在哪里。匡埠。由肖港镇往飞廉的村庄的乡间柏油公路即经过匡埠,村上的水田一直伸展到匡埠。小时候村里的男孩子们结伙四处征伐,战果不小,却不是匡埠的小子们的对手。所以匡埠放电影,我们是不敢去送上门讨打的吧。蔡家河。飞廉的村庄的祖坟即是在蔡家河村的村口。
3#
 楼主| 发表于 2008-9-20 11:53:54 | 只看该作者
东边。梅家湾。梅家湾也有三个小村子连在一起,傍在河堤下面,堤上是墨绿的松树。翻过堤即是一条清亮的小河,小河没有名字。平日我们就叫它小河。梅家湾上的河堤是我去外婆家的必经之路,村中常有狗子狂吠,一口气冲上河堤上来,令我肝胆几裂。梅家湾以南肖家河,在飞廉的村庄的正东方面,也傍着那一段河堤。早晨的太阳就是先挂在肖家河村的树上,再挂到我们村的树上的。月亮也是。肖家河的庄稼一直种到我们村东的池塘上,他们的菜地种得是极好的,夏天长出的西瓜与蕃茄,都被我们摘过,我想我们村的小孩在他们的心目中,一定是很坏的。
   南边。魏家河。魏家河又叫新村。几十年前小河的堤溃过一回,即是由魏家河一段,魏家河水退后重修了房子,所以有新村这个名字。魏家河的房子修得整整齐齐,一条大路就由南向北穿过村中,一直通往小学校。晏家湾。南风吹起来时,举头遥遥看见的就是晏家湾。晏家湾北有好几棵大桑树,小时候晏家湾的同学曾请我们去爬树吃桑椹,将身上的上衣染得一片紫红,村上的小丫头们也喜欢去采桑叶,挤出绿稠的汁液洗头发,据说可令头发又黑又厚,常看着她们忙碌一个上午,到晏家湾弄一堆桑叶回来,挤出半盆粘粘的绿稠的汁水,而后将头发浸没在里面搓啊揉的,大人们也不管。这些小丫头的臭美有无道理,鬼才知道。还有就是夏天里的阵雨,好像雨脚都是从南边来的,沙沙地由棉花地里传来。村中人抢雨,收摊晒的麦谷与衣服,就会喊起来:“雨都到晏家湾了。”
4#
发表于 2008-10-25 06:18:08 | 只看该作者
一河之隔。风情无异   年龄相仿。感受共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26 08:54 , Processed in 0.08008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