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孝昌县王店镇八景咏 文/老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6-7 10:43: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孝昌县王店镇八景咏



一、一里三庙古迹多
相传在春秋时期,公元前671年,周成王封熊鄂的曾孙熊驿于荆州居住,熊鄂喜欢云游,他发现孝感北部的磨山绿荫葱郁,认定是一个风水宝地,便弃荆州而居磨山。

战国时期,公元前535年,楚蒙谷不愿接受楚王的封侯,步熊驿的后尘,跑到庙里做了庙祝,后得到了楚王的援助,在磨山之巅修建了南华寺庙。从此,磨山香火不断,朝拜者甚多。后来又有人在磨山修建了中城庙、北城庙,三庙相隔大约一里路程,即为“一里三庙”。

二、       玉皇阁下打儿窝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在孝感北部,有一个很大很深的潭,深潭里有一妖怪作祟,它把深潭边缘之土一方一方的塌下,使之面积不断扩大,如果不及时控制,此地将变成一片汪洋大海,村庄和田地就会淹没,害得当地百姓不得安宁,村民们忧心如焚。村里召开了民们大会,村民们商议齐心协力地挑土填塞深潭。观音菩萨云游到此,她看到了村民们过着吃不饱穿不暖受着累的日子,就托梦点化挑土的民众,她让每一个挑土的人的扁担上系一根红绳子,挑着的担子就会轻松一些。民众都按菩萨梦中的点化去做,果然挑着的担子轻得多。过了几天,一个赶南山塞北海的人赶着山来到此地,此时正值晌午,赶山的人又累又困,把山正好盖在深潭上,就在此地睡起了午觉。观音菩萨看到这种情形,喜上眉梢,此地的村民有救了,她点化一个老者:“您看赶山的人的鞭子是用红绳子做的,跟你们扁担上系的红绳子一模一样,何不将民众的红绳子收集起来套成一个鞭子换那赶山人的鞭子玩玩。”老者听了观音菩萨的话,就做了一个与赶山人一模一样的鞭子,乘那赶山人在酣睡中,换下了那赶山的鞭子。

下午三点,赶山的人一觉醒来,准备起程,他用鞭子抽打着山,山丝毫不动,他生气地猛力地抽打此山,竟把山南尾抽打成了一个形似扬叉的大洼,(此地称为扬叉洼,王店变电站所在地),山依然巍然不动,赶山的人更加生气,用尽平生之力抽打着山,山还是一动也不动,鞭绳却抽断了,飞到了河南的新野,他气乎乎地将鞭杆一扔,正好落在河南的邓县。山盖着了深潭,妖怪再也不能作祟,从此当地的老百姓安居落业。

这件事让玉皇大帝知道了,他老人家驾着一片祥云来此视察。当地老百姓为了纪念这件事,在磨山北顶修建了一座玉皇阁(1966年被毁),观音菩萨又在玉皇阁端设置了一个打儿窝,据说当地百姓求儿求女,只要多积德,扔石进窝,观音菩萨都会满足他们的愿望。

三、       百冲汇集千口堰
在磨山的北麓,有一座水库,名为千口堰,始建于宋朝,自明朝以后,当地的老百姓重视水利建设,水库逐年扩建,终于在1959年建成了一大型水库。

传说如果某地有一百条冲,此地就会出帝王,笔者曾过细地数过,数不出一百条冲来,大概只有九十几条吧,当然也就没出现什么帝王。每到下雨的时候,冲里的雨水就汇聚到千口堰。千口堰还有天子坟、避风港、一百(一柏)土地庙等传说。

四、十八滚桥贤人坡
在王店镇台子湖东侧,有一个小桥,桥墩是用十八个石磙垒成的。贤人坡即指经过滚桥往西走,再上一段陡坡,就到了王店镇台子湖中学,这是学生上学必经过之路,所以称为贤人坡。

五、    商周台子书声朗
台子湖很久很久以前是一片平地,相传在商周时期,有一王侯死后埋葬此地。后来,在其附近逐年挖湖疏通成港道,此地就堆积成一个土台子。到了南北朝时期,大兴庙宇,当地的村民就在此台子上修建一所小型庵堂,直至明清朝后,此地又建成一所较大规模的尼姑庵堂,名为张家台子庙。新中国解放后,考古工作者在此地挖掘了大量的新石器和西周时期的陶瓷碎片,台子湖被纳入了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区。尼姑庵堂早已不复存在,代替的是一所具有相当规模的中学校园,学校人才辈出,师资力量强大,被列为孝昌县重点中学之一。

六、    春水玉塘荡碧波

在磨山南麓有一石洞,名为春水塘。磨山之石是做石磨的上等材料,石匠们在此成年累月地琢石磨,就琢出了一个宽十余丈,约五百米深的石洞,此洞长年积水。1962年天旱,两台6—8马力抽水机,架长管抽了两个多月,没有抽干。现在春水塘的水质清澈,青松倒影,美景宜人。

七、    西造仙景千秋业
在王店镇以西有一坐小山,名为西山,此地现被开发成一个农业生态园,成为避暑旅游休闲之地。园内楼台亭阁,山水相连。牛、羊、猪、鱼生态养殖;果、茶、花四季飘香。松柏成林树成行,百花季有余香。走进西山,如临人间仙景,这是勤劳的王店镇人民创造的千秋大业。

八、    东架长虹万民歌
在王店镇敦厚白鹤庵有一个势如飞虹的放水渡槽,此渡槽全长800余米,横跨栀子港东西,气势宏伟,犹如飞虹。此渡槽能灌溉耕地一万余亩,十余个村。每逢天旱的时候,从芳畈水库引水抗旱。自从有渡槽,此地旱涝保收,因此渡槽受到当地老百姓的歌颂和称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7 18:54 , Processed in 0.12786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