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阎步克:在北大历史系开学典礼上的讲话——给一年级历史系新生的开学寄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6-11 08:41: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阎步克:在北大历史系开学典礼上的讲话——给一年级历史系新生的开学寄语
时间:2011年5月16日 作者:阎步克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里,历史这门学问是很边缘化的,显得渺茫而遥远。上个世纪初的时候,曾有个人对北京大学的洪业教授说:“历史”这个词听起来有点像“立死”,是一种要死的学问。这看法在今天也算普遍吧,比如在大学生选择专业时就看得出来:进了历史专业的同学,大多没把历史当做第一志愿。  
  
史学家时不时地想为自己的职业辩护的,申说它如何“有用”。这方面说法很多了,不劳我来重复。我个人也以为“史学无用论”不怎么全面,不过却乐于承认,由于社会变迁,历史经验不再像古代那样,能长久地保持实用性了。假如这“用”意味着“实用”的话,那么在这一角度论证史学对现实有用,确实不怎么容易。在求职时你夸耀自己的史学素养有助工作,对方信不信服可是没准儿的事情。我想还是持诚实态度为好,承认史学跟实用技术不同。比如说,它不能够当下就创造出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假如着眼于求职就业,那真的不妨选择或辅修其他学科。  
  
若不是从“实用”,而是从“史学对人类生活是否有意义”这一角度提问,那么还有另一些回答。“实用理性”是中国人的特有思维方式。对一门知识非得要问它是否“实用”或“有用没用”,中国人是很容易提出这类问题的。不过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的欧几里得讲授几何学,有学生问他这学问能带来什么好处?欧氏叫仆人给他一块钱,还讽刺道:这位先生要从学问里找好处啊!哲学家维特根斯坦临终时回顾了自己的一生思考,随后告诉人们:我度过了美好的一生。作家王小波在他的《我的精神家园》里面提到,他的大学数学老师对他们说:我所教的数学你们也许一生都用不到,但我还是要教,因为这些知识是好的。王小波为此而深深感动了,我也为此而感动。我也想说,历史知识是好的。史学是许许多多学问中的一种,它也跟各种学问一样,使我们聪明,给我们快乐。  
  
靠历史知识能不能挣来钱,或者能不能赢得什么领导人的惠顾垂青,都不是史学自身的价值所在。就算有人能用历史这门学问弄到很多别的东西,依然如此。史学仅仅是一门学术。它既有科学的精深严谨,又像艺术一样美妙动人。古希腊神话的九位缪斯(文艺女神,Muse)中,居首的是克莱奥(Clio),她是一位司历史的女神。史学的艺术魅力,在人类社会中确实是永恒的。这魅力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根本上说,了解历史,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固有方面。  
  
德国哲学家文德尔班曾这么说:“人是有历史的动物”;英国史学家卡来尔也曾谈到,“有些原始部族在算术上甚至数不到五,但是也有其历史”。即使是很原始的部族中,也往往有专门讲述历史的人,尽管讲述的内容充满了神话传奇。史学的起源,几乎和人类社会一样古老。传说中国在黄帝时就有了史官,比如发明文字的苍颉。比较能确定的早期史官大概有两种,一种是背诵史实和系谱的瞽蒙,他们看来更古老一些;另一种是用文书记事的史官,他们出现在书写开始发达的较晚时候。  
  
在古罗马政治学家西塞罗看来:“一个人如果对自己出生以前的历史毫无所知的话,这个人就等于没有长大。”动物就没必要知道自己的历史,这对它们的生活没什么意义。可是人类有精神生活,有自我认识的内在渴求。而人群构成和进化的线索和法则,是埋藏在历史之中的;人性,是由传统所塑造的。人类自我认识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诉诸历史。  
  
科林伍德有言:“严格说来,没有人性这种东西,这一名词所指称的,确切地说,不是人类的本性而是人类的历史。”雅斯贝斯的一段话也说得很好:“对于我们的自我认识来说,没有任何现实比历史更为重要了”,它显示了人类最广阔的境界,提供着生活所依据的传统,指点我们用什么标准来衡量现世,解除“当代”所施加的无意识的束缚,“教导我们要从人的最崇高的潜力和不朽的创造力出发来看待人”。  
  
割断了数千年的深厚文明,只有“当代”而无“历史”,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就只是个单薄贫乏的平面。但人类不是这样的,人类的生活有一个千万年的纵深。人们要了解古往今来各种各样的文化形态,了解各时代、各民族对真善美、假恶丑的不同理解,了解一种生活方式向另一种生活方式变换的因果。人类一代一代地积累着这些知识和看法,正是它们的总和塑造了人的特质、人类的形象,使我们得以突破"当代的束缚",知道了我们正在做的是什么,我们应该做的是什么。  
  
尤其是中国人,他们拥有强烈厚重的历史感。历史有如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沟通了过去、现在和未来。个体生命,只有汇入这条长河才能获得永恒,“名垂青史”几乎是人生的最大成功,为了“留取丹心照汗青”,贤人们宁肯舍生取义。人们习惯于在历史中寻找自我:君主效法尧舜,大臣自比诸葛,武将则追踪岳飞。浩如烟海的史籍之中,凝聚着中华民族固有的文化气质,潜藏着他们对宇宙、社会和人生的特有看法。  
  
史学就是这样一门学术,人类生活中有它的一席之地,会有一些人投身其中而以之为事业,也会有人关注他们的思考和探索。从事学术不比其他行当更高贵,但也并不更低微;史学不比其它的学科更高明,但也并不更低微。当然,学历史多少需要一点儿“傻气”,因为得付出“机会成本”、牺牲另一些诱惑,所以优秀的历史学者,较多出自淡泊执着的人。然而他们为什么执着于此?追寻悠久漫长的文明历程,洞察人群进化的内在奥秘,感受千百年的苦难和欢歌,审视千百年的坎坷和辉煌,以至从一片甲骨发现了一个古国的存在,由一块碑文澄清了一场战争的过程……是这些吸引了他们,足以使他们执着于此吗?  
  
而我们该由怎样的态度,开始学历史呢?我建议,别把历史学习看成就业求职的培训,在北大历史系学习不该如此。史学提供一种特有的训练,我们从一些看似枯燥艰涩的东西开始,逐渐去领会一种学术的境界,去掌握一种求真的技能,去积累一种贯通今古的智慧、去培养一种对人类命运的关怀。那理性和良知的训练,才是使人终身受益的东西,也是我们的校园为什么会成为"精神家园"的东西。  
  
一生中有若干年在大学渡过,与五千年的历史与文明对话,是值得珍视的机会。让我们开始学习吧,历史系的四年时光,你不会毫无所得。
2#
 楼主| 发表于 2011-6-11 08:44:01 | 只看该作者
荣新江著:《学术训练与学术规范——中国古代史研究入门》,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目录

前言/1

第一讲 传统古籍的翻阅/
一、 史志目录/
二、 丛书和丛书目录/
三、 佛教道教藏经和目录/
四、 类书/
五、 小结/

第二讲 石刻史料的收集/
一、 传统的石刻文献/
二、 新出土的石刻史料/
三、 石刻资料目录/
四、 小结/

第三讲 简牍帛书的检索/
一、 战国简牍/
二、 秦代简牍/
三、 汉代简帛/
四、 曹魏、孙吴、西晋简牍/

第四讲 敦煌吐鲁番文书的浏览/
一、 “敦煌吐鲁番文书”释义/
二、 敦煌吐鲁番文书目录/
三、 敦煌吐鲁番文书图录/
四、 敦煌吐鲁番文书录文集/

第五讲 版本与校勘的常识/
一、 版本的基本知识/
二、 古籍版本目录和提要/
三、 标点本古籍的价值和问题/
四、 电子文本的优劣/
五、 校勘学的基本方法/
六、 小结/

第六讲 考古新发现的追踪/
一、 最新考古资料的追踪/
二、 期刊杂志的定期翻检/
三、 港台与外文杂志/
四、 考古报告/
五、 文物图录和展览图录/

第七讲 图像材料的积累/
一、 图像材料提供给我们的想象空间/
二、 著录古代书画的资料/
三、 现存的书画目录/
四、 现存的书画图录/
五、 画家词典和索引/

第八讲 今人论著的查阅/
一、 今人论著目录索引/
二、 研究综述和动态/
三、 博硕士论文/
四、 电子文本的检索/

第九讲 刊物的定期翻检/

第十讲 论文的写作(上):标题、结构与学术史/
一、 标题/
二、 篇章结构/
三、 学术史/

第十一讲 论文的写作(下):不同类型的论文/
一、 硕士论文/
二、 博士论文/
三、 期刊论文/
四、 会议论文/
五、 贡献给祝寿或纪念文集的文章/

第十二讲 书评与札记/
一、 书评制度/
二、 书评种类/
三、 哪些书值得评/
四、 书评内容/
五、 书评里的称呼/
六、 要注意的问题/
七、 札记/

第十三讲 写作规范/
一、 正文部分/
二、 繁简体字的问题/

第十四讲 注释体例与参考文献/
一、 注释体例/
二、 参考文献的编纂体例/

第十五讲 专业中英文的翻译/
一、 英译汉的问题/
二、 汉译英的问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1 14:57 , Processed in 0.07524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