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醒民:学界要以学术为中心和导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6-19 13:33: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李醒民:学界要以学术为中心和导向
时间:2011年5月4日 作者:李醒民(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


据报载,中国社会科学院不久前举行“2011年法治蓝皮书发布暨中国法治发展与展望研讨会”,发布了《中国法治发展报告No.9(2011)》。该蓝皮书指出,学术评价被期刊分级制度主导,学术期成为赚钱的手段和牟利的私器,过度追求量化的学术评价机制,诱发学术不端和学风败坏,制约了学术创新,并使并提出相应的(包括法律的)应对措施和解决办法。

应该说,蓝皮书列举的学术乱象都是事实,开列的治标药方也没有差错。实际上,学术界目前的失范、混乱、腐败、龌龊,远比蓝皮书罗列的要严重得多。学术圈内的权力和圈外的权力相互纠合、狼狈为奸,形成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和绵长的利害链条,扰得学人心神不宁,搅得学界不得安生。其结果,国家投入的、出自纳税人腰包的大把钱财,只是打了个水漂,鲜见有真正创新的学术成果面世。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固然不一而足,但是最根本的根源在于,学界不是以学术为中心和主导,而是以权力为中心和主导。根治的办法倒也十分简单(就是看你能否下定决心并付诸实施):以学术权威取代权力权威,建立以学术为中心和导向的学术体制。为此,我愿主要针对学术界、特别是各种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提出以下看法和建议。

(一)削减或取消教育部、科学院对高校和研究所的直接管理权力,它们只要起到督导、监察作用就行了。高校和研究所实行自治,放手让学人自由地从事自己认为有学术价值的、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感兴趣的学术研究。没有自由的心灵和研究的兴趣,根本谈不上真正的学术创新。

(二)大幅度压缩高校和研究所领导层的编制(比如校、院、系三级领导,至多安排正、副职二人),让有知识背景、懂得管理、办事公正的人员担任,专职专责。所有领导在工作日全身心投入本职工作,一心一意把工作做好,一般不要兼课、带研究生、做研究(有兴趣者自己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更不能让带“长”的好处通吃,实惠独揽。只有这样,才会杜绝几十个教授争夺一个处长职位的闹剧。

(三)在高校和研究所成立名副其实的、具有权威性的教授委员会,独立于行政系统运作。委员由在第一线从事教学和研究的教授、副教授组成,遴选那些德才兼备、秉持公正者入围,各级领导不必参与其中。一切与学术有关的事项,均由教授委员会决策和决定。

(四)立法禁止在职党政官员在高校和研究机构任职或兼职。聘请真正退休的官员任职时,要一视同仁,严格实行考核,坚持高标准,由教授委员会讨论和投票决定是否聘任。被聘者必须干实事(教学或研究),不得虚食俸禄、尸位素餐、徒有其名。

(五)除了国家急需的一些对策性和实践性研究项目以外,对于理论性研究和部分应用性研究,把现行的事前招标制改为事后收购制和诚信资助制。取消所有课题的出版经费项目,把这批钱财设立相关的学术出版基金,交由有品牌、有信誉、有社会责任感的出版社,按照严格、公正的规范管理和运作,无偿出版高质量的学术专著。

(六)学术杂志由主办单位(研究院所、高校或学术社团)列入经费预算,拨足款项。单位经费不足的,可以在保证刊物自主性和学术质量的前提下,向社会募集资金。没有经济能力和学术水准的刊物,让其自生自灭(中国缺少一小批这样的杂志,不仅没有坏处,而且可能还有好处,起码可以清除一批学术混混,消弭一批学术泡沫,抑制一批学术腐败)。取缔发表论文收费的潜规则,并付给作者适当的稿费,以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

(七)取消或淡化官方名目繁多的评奖。非评不可,也仅评发表或出版一二十年的论著。时间是最无情的裁判官,学人和读者的口碑是最公正的奖赏。真正有才华的学者和有水平的成果,并不在乎什么“大奖”或“桂冠”。立竿见影的奖励和庸俗的浮名虚誉,只会导致浮躁的学风、急功近利的心态和扭曲的人格,对学术有百害而无一利。同理,更应该立即取缔在所谓“高级别”刊物发表论文的金钱奖励(有的高校奖金的额度高达数千元、几万元)。

(八)把现今各种姓“公”的学术研究经费的大部分,作为工资和人头费(购买书籍资料、参加学术会议、进行访谈调查等)发给研究人员和高等院校教师——今日教授的薪水与民国时期差老大一截。让有兴趣做学术研究的人自掏腰包,自由研究;让那些没有学术研究能力或兴趣的人过好日子,安心做好本职工作(比如讲好课程),按照工作性质和业绩,晋升相应的级别。这样安排资金,管理成本最低,使用效率最高,几乎不会滋生浪费和腐败现象,而且最有利于泯灭学术泡沫,杜绝平庸学术,催生创新成果。

《书》曰:“非知之艰,行之惟艰。”但是,我想,只要人心能齐,泰山亦可移。关键在于愿不愿、肯不肯、敢不敢痛下决心,翻然改进,弃旧图新,这对那些既得利益者和肉食者尤其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原载上海《社会科学报》2011年4月21日第5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2 07:19 , Processed in 0.09000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