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校文化建设与学校精神自我生长的可能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7-2 15:44: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学校文化建设与学校精神自我生长的可能性

刘铁芳

我们今天的课程改革,不管在实际中成功,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随着课程改革理念的不断传递,至少在我们沉闷的教育大地上,来了一场较全面的教育启蒙。

    但仅有启蒙是不够的,宏大的教育改革要真正成功,必须能将理念内在地置于具体的学校精神之中。教育改革的最终结果必须落实到学校教育的精神肌体之中,促进学校自组织能力的生成。外来观念的输入需要一点点地转化为学校教育行动的理念,并沉淀为学校的文化气象。

    一所学校的精神必自本土生成。我们必须把学校看成是一个精神生长的生命肌体,而不只是作为整个国家教育体制,或者说教育机器上的部件,机械地传递来自外面的各种教育行动的指令。学校不能只是作为手和脚的存在,而必须是作为完整的生命肌体。换言之,作为国家教育终端的学校必须有自己的心,也就是自己的灵魂,惟其如此,学校才可能作为自组织的肌体而自我生长生成,生长生成出学校自身的灵魂感召力,成为精神共同体的存在。

    正因为如此,我们的教育改革仅仅关注课程、课堂,甚至教师培训,还是远远不够的,甚至还没有抓住教育改革真正的核心与关键之所在。教育改革必须落实为学校文化与精神的建设,提升学校作为文化-精神共同体的可能性。教育改革的中心就是如何有效地把教育的主动权还给学校,使学校成为当下教育实践的真正的主体。

    一旦学校拥有了作为独立生命肌体存在的可能性,学校就可能成为杰出之士施展自己的教育梦想的平台,学校教育就可能成为他们孜孜以求的心灵之事业,优秀之士直接投身于学校教育实践之中,就具备了良好的可能性。

    回顾五四以来的教育先贤,从南开中学,到春晖中学,到各地私人兴办起来的诸多名校,无一不是直接以学校为中心,通过学校主事者的人格与精神品质融会到各自的办学实践之中,提升学校自身的精神境界,由此而以学校精神的内生促进一方教育风景的成型。

    正是因为有了好的学校主事者,奠定了良好的学校精神,学校就有可能自成气象,吸引高师,带动教师生活品质的提升,学校教育就真正成了学校主事者与教师们共同的心向之所系,成为大家精神的家园,学校境界由此而提升,自然就使得学校成为青少年学生灵魂感召的精神高地。

    相反,一旦学校始终置于教育改革的边缘,教育任何改革的中心都不在学校,学校就完全是外在权威的延伸,学校就不可能成为精神与生命的有机体,而不过是执行任务的加工厂,学校就不可能形成富于感召力的精神共同体,而不过是考试的训练场,文凭与资格的购买场。学校就不可能成为教师心灵的家园,而只能是谋生之所,教师就不可能有基于学校共同体精神感召之中灵魂的舒适,生存状态的疲累就不可避免。

    正因为如此,把教育改革发动的中心落实到学校,以学校文化的建设为基本内容,以学校精神的内在生长为基本动力,以学校共同体的形成作为核心目标,提升学校作为精神之高地的层次与境界,乃是当下中国教育改革的应有方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5 05:05 , Processed in 0.07525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