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多元的大学没有“另类”的学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7-3 06:08: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多元的大学没有“另类”的学生



熊丙奇



      
4月27日,河北经贸大学大三女生庞姣姣以个人名义发起一次签名活动,倡议同学们拒绝婚前同居、婚前性行为,学习传统文化,做自尊自爱的新时代“窈窕淑女”,这次活动赢得了同学们的支持。(燕赵晚报4月28日)

网络跟帖对这名女生,以及支持她的志愿者们,有赞有弹,占大多数的是嘲讽,认为她们的观念过时,而行为也有炒作之嫌。在笔者看来,庞姣姣和其他志愿者的行为并无不妥,她们有权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一个多元的校园中,应该允许有多元的观点,多元的表达。而且,这种事情,能成为新闻,本身反映出大家对多元的表达还不适应。

其实,庞姣姣她们的观点,还是很符合主旋律的,如果换着另外的学生,在校园里举起旗帜,大声说支持婚前同居,那估计要在校园以及媒体上砸开锅了。可能有很多人会站出来,斥责今天的大学生堕落,那个时候,大家对此的看法,才能检验出社会以及大学,对各种观念、思想的宽容程度。

前不久在哈佛校园,笔者就有幸看到一场“观念“的交锋——在哈佛法学院外的马路上,有10多个人举着横幅、喊着口号,走近一看,原来一边在反对同性恋,而另一边则“争锋相对”,有警察就在旁边,对他们的高喊,并不干涉,路过的人,也没有什么好奇的,停下来围观的几乎没有,似乎对这些习以为常。

试想,要是在我们的大学校园,一边有同学倡议拒绝婚前同居,而另一边,有同学拉起横幅,说婚前同居不等于就不自尊自爱,这是多么好看的景象,可我们习惯这样的景象出现在校园中吗?在这则新闻中,媒体报道倡议得到同学们的支持,但我相信,肯定有很多学生并不支持,如果都是一边倒的支持了,还要她们出来倡议、签名做啥?

近年来,我们一直在谈大学应培养“独立人格,自由思想”的人,但落到具体的事件上,却把这忘记得一干二净,总把一些固定的模式加强给大学生们,他们的行动、观点,稍微超出我们的“想象”,就充满担忧,进而进行干涉,而名义是关心他们的成长。在这种教育、管理模式之下,所有的学生,渐渐成为一个模式的人,他们没有自己的思考,而只有按照社会允许他们的思路去思考。另外,由于对个体的权益尊重不够,也不清楚私权与公权的界限,一些人总会把学生个体的行为,上升为集体或组织的意图,然后乱棒相向。比如,学生个体表达恋爱观,这是个体的权利,但如果是组织对大学生恋爱发表意见,要求学生怎样,就涉嫌用公权对待学生的私权,其实,就是个体去干涉他人的恋爱,也是侵犯他人的权利。这些都是基本的常识,但总在校园里理不清。

在笔者看来,只要遵守法律,大学生在校园里的行为,没有什么正统、出格或者另类之说,存在这些说法的本身,意味着大学是一元,而非多元,大学强调的是人才的标准模式,而非真正注重个体发展。如果大学再出台措施,努力消除学校的另类,那么,将难指望有“独立人格、自由思想”的人才出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8 06:43 , Processed in 0.10371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