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五道杠”不是一天练成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7-3 06:10: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五道杠”不是一天练成的


熊丙奇



   
黄艺博的父母定然没有想到,自己引以为豪,有着无数“传奇”的“五道杠”儿子,在开博不久即成为“众矢之的”,而且,现在把自己也“搭进去”了,不仅被网友批评,还被挖出陈年旧事,发表的论文被指涉嫌抄袭。

这十分耐人寻味。“长得有些‘官相’,文字有些‘官腔’”的黄艺博,不是一天练成的。他能成为“五道杠”,这背后肯定有无数欣赏的眼光—上级领导欣赏,觉得这个孩子有出息;学校领导欣赏,认为这个孩子是少先队员的楷模;老师欣赏,表扬他小小年纪就能说出这么讨领导欢喜的话来;自然地,家长也就兴奋莫名,想象着自己的孩子,将平步青云,从少先队“高官”晋升为共青团学生“高官”,未来说不定真能成为真正的“高官”。

网络上的冷嘲热讽是黄氏家长始料未及的。他们把这理解为:大家将对官本位和教育的不满发泄到自己孩子身上了。我相信,此前对黄艺博同学一路“欣赏”下来的上级领导、学校领导和老师们,也会这样安慰黄同学及其家长,说这是不理性的网络情绪。客观而言,网络评论和留言中,确实有一些发泄和不理性的成分,但是,“五道杠”的网络“见光死”,主因却是作用于“五道杠”身上的教育,背离了教育常识—学校和家长在背离常识的路上狂奔,到了网络,大家把问题说出来了。

在黄艺博身上,学校教育的行政化、整体教育的功利性,表露无遗。把学生分为等级管理,而且等级越高,表明学生越“优秀”,这实质是把成人的官场规则,提前灌输给学生;而学校、家庭为让孩子成为更高级别的学生干部,采取迎合、运作的方式打造孩子,这不是给孩子个性教育,而是反个性教育,让他们提前接触的是官场潜规则,而不是作为一名优秀人才所需要的责任感、诚信与平民情怀。如此培养的学生,就连成为一名合格的人都难,更别指望成为优秀人才了。

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并不认为自己有问题。因为他们身处的是行政化、功利化的教育环境。也就是说,把学生行政化得越彻底,能把这套功利的教育体系摸得越透,就越能在这样的教育中取得成功,学校领导获得政绩,老师得到表彰,家长感受到孩子的“进步”,孩子获得更多教育资源。黄艺博就这样高调地出现在了网络。而他其实是受害者。

这让我想起多年前的另一场网络风波,一所大学的校长站在拉风的敞篷车上对军训学生“阅兵”,照片发布在学校新闻网,引来众多质疑,网友称这名校长为“史上最牛校长”。这名校长对风波颇不理解,这种“阅兵”,在大学里不是很常见吗?

我们的教育现实就是这样,反常识的教育,是教育的常态,学校、家长几乎天天都在做着这些事。而这些反常识的教育,只有在不经意间发布到网络,引起大家围观,才还原其“反常识”的一面。比如,开学术会议,坐在主席台的全是领导,真正的会议主角—学者们倒成了配角。这些在平时生活中都特“正常”,可如果发布出来加以突出,大家就发现,原来这些是不正常的。

类似风波的增多,传递出教育常识在民众中回归的积极信息。但教育常识能否由此回到现实,进入学校、家庭,却很难说。记得“最牛校长”风波发生后,有学校领导告诉我,今后学校发布照片要小心一些,其意思是,只要不发布在网上,就不会引来麻烦。在黄艺博引起质疑后,其父母已经关闭其博客,随着时间的久远,这个孩子将会淡出大家视野,学校和家庭会不会继续按照原来模式培养他呢?可以说,只要有“五道杠”、“三道杠”在,这种模式就在。

教育常识在现实教育中的回归,仅有网络围观还不够。去除学校的行政化,让学校办学免受行政干扰,必须改革教育管理体制,调整政府与学校的关系,真正落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将对学校办学的评价从行政转向社会和专业评价。只有当学校教育回归学校本位,每个家庭的教育,也才能有良好的外部环境,才会关注孩子的人格健全,而不是背其道而行。
2#
 楼主| 发表于 2011-7-3 06:11:07 | 只看该作者
救救孩子,就从取消这几道杠开始

熊丙奇

      
近日,一组关于“少先队武汉市总队长”的图片在网上突然走红,照片主人公戴着超大红领巾和“五道杠”队牌,神情泰然,引起网友关注。

关于这位“五道杠”,有很多神奇传说,比如,两三岁开始看《新闻联播》,7岁开始坚持每天读《人民日报》、《参考消息》。对这些,其父母说这是孩子的“天性”,也有网友感慨,“明明是青春纯真的童年时代,却被培养成这样,不知道是该怪社会还是怪家长老师。”

很多人第一次知道还有“五道杠”队牌。全国少工委官员5月3日称,少先队的小干部并没有五道杠,武汉的做法,可能只是地方一种探索。其实,具体几道杠并非重点,关键在于,这种体系,昭示了成人世界对未成年人的评价标准,带有强烈的等级意识与官僚意识,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导向功利化。

不要说“五道杠”,就是成为“三道杠”、“二道杠”,往往也少不了由父母出面,为孩子“指点迷津”。在学校队会上,孩子们的发言,与一些地方的干部大会无异;十二三岁少先队员出席少代会,个个比大人不遑多让。成人世界的规则,被生硬地移植于孩子的世界。

孩子的天性,犹如杞柳,是弯是直,是舒展还是扭曲,就要看他生活于其中的规则如何。在这样的“教育”中,孩子不再是有个性、活生生的个体,而成为了追求更多杠杠与荣誉的工具。很多情况下,只有用泛政治的语言说话,按泛政治的模式做事,才能更快地从“一道杠”做到“二道杠”,直至“五道杠”。这就好比学生在作文中撒谎编故事得高分,只是为了迎合成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真实与诚信则无关紧要。

这种等级式的评价体系背后,不仅关乎孩子获得荣誉的高低,更关乎他享用教育资源的多少——在学校中,可能得到老师的更多关照,小升初,以及升重点高中,这可能成为重要的加分砝码。

义务教育强调均衡,重在发掘孩子各方面的兴趣与潜能,培养学生平等的公民意识。而此种队牌体系,貌似可起到促进学生争取上游的激励作用,却在无形中,让学生形成等级和特权意识。与教育资源挂钩后,更是出现各种畸形竞争,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人格养成,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现实中,常有部分官员和老板家长关照学校老师,安排一个 “二道杠”、”三道杠”给孩子当当,小小中小学,也俨然成了一个个“小官场”。——救救孩子,今日仍非无的放矢。

的确,鼓励孩子积极向上、关心社会,以及形成一定的领导能力,这没错。但鼓励不是“塑造”,而是让孩子按照其天性自由成长。同样,让孩子成为“社会精英”,也是家庭合理的期望,但是,社会精英从来就不是高高在上的特权阶层,而应该是有杰出能力,同时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平民情怀的人。少年老成的官腔,可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很多国家从幼儿园起就开始鼓励孩子发展“领导能力”、“管理能力”,可其具体做法,不是让学生看该国的《新闻联播》、读该国的《人民日报》,也不是年纪小小就发表心怀天下的演讲,而是鼓励一个个孩子从小事做起,从兴趣与爱好起步,成立自己的“俱乐部”。比如玩昆虫俱乐部、收集玩具俱乐部,把“俱乐部”的“主张”告诉其他孩子,以吸引其加入。如果加入者觉得没有吸引力,可以自由选择离开,加入其他俱乐部,或自己也搞一个俱乐部。一个学期下来,哪个俱乐部人多,就评定其在吸引人方面最成功。

窥一斑而知全豹,这样的过程,才是真正基于个体天性的规则设定,在游戏中,孩子们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管理能力都得到自然发展,他们的优劣,不是由上级领导、老师评价,而是来自同学的评价。“孩子王”的威信自然建立。这样的价值观,对他们的影响将十分深远。

与这种方式对照,我国学校学生干部的培养,更多是用与现实官场规则对应的模式强势塑造,这不利于发展学生的独立人格,也会使校园学生组织“官场化”。由小学、中学以至大学,此种弊端愈益严重。大学学生会异化,沦为准官场的报道屡见报端,其成因就是这种培养模式。要改变这一点,不妨从娃娃抓起,从取消这几道杠杠开始。

发于《南方周末》,责任编辑戴志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4 00:35 , Processed in 0.11568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