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甑别 传承 践行 浸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7-22 12:41: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甑别 传承 践行 浸润

               ——江苏省通州市二甲中学凌宗伟校长访谈



                                                         凌宗伟  高述新



五月,夏的激情渐燃!记者(以下简称记)有幸走进通州市二甲中学,这所农村小镇上普通中学,同样感受到校园内以行为文化办校、立校、兴校的蓬勃激情。在这所普普通通的校园里,我们看到的是校园内浓郁的教学研究探讨和读书进取氛围:专家、学者和特级教师走进校园点燃教师职业激情、“教育行者”教学教研博客圈提升教师教育理论素养、“学教案”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我们感受到的是教师们“为理想而教书”执着的教育追求,他们视教育为事业、视教育为希望、视教育为理想、视教育为信念、视教育为生命,实现自身的和谐、可持续的发展;我们更想知道的是短短一年时间,二甲中学的行为文化建设究竟有何奇妙的魅力,让一所二流的农村中学实现自我涅槃,实现自身的发展。为此,记者就学校行为文化建设问题对凌宗伟校长(以下简称凌)进行了专访。

记:

当前,随着当前农村教师待遇偏低导致的优质师资的流失,激烈的教育竞争导致的生源的减少,农村中学发展应该讲压力是比较的大的。特别像你们学校,据我所知,曾经也有谣传,说这所学校在区域规划调整中,要拆并,要改成初中。凌校长,有这回事吗?

凌:

确实有此谣言。像我们这样一所农村老完中,在南通这个教育竞争比较激励的土壤中,不可回避的生源、师资、区域经济差异等发展的压力,这造成了我们在发展上很大的困境。但是,压力也促成了机遇。如果我们不进取,就面临淘汰。如何面对现实,寻求新的发展,我们思考着,摸索着,实践着……从管理的角度讲,我认为管理有三重境界,一重境界是人治,靠权威管理;二重境界是科学管理,靠制度;三重境界是文化管理,靠熏陶。我在跟班子成员沟通的时候,大家一致认为,要把学校的发展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必须另辟蹊径,要搞特色,要通过先进的文化来办校、立校、兴校,学校要依靠学校文化建设走科学发展之路。

记:

我们都知道,你来二甲中学只有10个月。而二甲中学创办于1956年,是我们通州市比较早的完中,目前是江苏省三星级高中。这里的教师队伍中先后走出去三名特级教师,一名南通市副市长、一名南通市教育局长、两名全国劳动模范。此外,学校还出现了一批南通市、通州市的学科带头人。二甲中学原来在何明老校长15年的经营下,学校逐步形成了“重德、重才、尚真、尚美”的校风,学校先后获得了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科技教育先进学校、南通最安全学校等五十多项省、市级荣誉。你初来乍到,是如何协调这么多年来学校形成的传统的?

凌:

应该说,学校在这么多年的历史进程中,目标是明晰的,办学的效益是显著的,但如何更好地与时俱进,还是应该认真思考的。但是作为一个后任者在梳理、甄别学校传统文化的时候不能搞颠覆性的革命,一定要有一个妥协的心理,必须在继承中发展。所以,我们只能慢慢的改变。我们知道校训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中核心的东西,它必须是个性化的。我发现这里校训用的是“正德厚学”,通州高中用的也是这个校训,我就跟我们几个校长讲,“正德厚学”这个校训不是我们二甲中学的,它是通州中学的,我们是不是改一改,改成有自己个性的校训。于是,我们在《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几句话中得到启示,我们就将“行于天地、止于至善”作为我们的校训,目的是昭示我们的学生“做诚实人,行阳光道,求真善美、立天地间”。

同时,我们对学校的原有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重新作了诠释,比如,学校有一条标语,也就是学校的办学目标“办有灵魂的教育,育有底气的人才”,我稍微改了一下,变为“办有灵气的教育,育有个性的人才”。为什么把“灵魂”改成“灵气”,因为学生们年纪轻,天真活跃,我认为课堂应该是富有灵性的、是充满灵气的,所以学校应该是学生放飞自己思想的一个场所,同时,人的固有的素质是不一样的,是与生俱来的,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所以学校必须关注学生个性。我们还将对校训、校风、校徽之类的解释全部上墙,在学校的中心大道,用“仁义礼智信,温良恭谦让”对这校风进行了诠释,希望我们师生用中华美德来约束自己的言行,也希望我们每个人能修身立德,做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追求诚真,崇尚美丽的人。

记:

前几天,我在网上阅读到张文质先生一篇博文《让我们努力去相信》,里面有介绍你的的一段话,“通州二甲中学的凌宗伟校长,为了到学校看看早上晨练的学生,天天五点钟就离开家。单是在这所他新任职的学校,他已坚持了八个月。他说早上五点起床,他已坚持了20多年。”据说,你认为做校长的,要天天和师生在一起,时刻做到“生命在场”;学校领导一定是教书要教得好,永远在教学第一线,是这样吗?

凌:

韩愈说过,“宪公躬孝践行,笃实而辨於文。”再先进的理念,再伟大的思想,没有践行,它只能是思想,只能是理念。所以我觉得,作为一校之长,自己要率先垂范,而不是只动嘴巴不动手的“官”。作为学校的管理者,首先应该是个好教师。所以我做管理至今,从未离开过一线教学。调到这里来后,高三6个文科班的文学名著就是我讲的。我还坚持每学期给我们全体教师上示范课,从初中上到高中,从新授课上到复习课。同时,凡是要求我们班子成员做到的,我自己首先做到。比如说,最近我们在搞“学教案”改革,这个“学教案”我就事先给大家写样本,发在博客上,供大家去讨论,去评价,去模仿。

现在我们所有领导班子成员都上课、听课,所有领导班子成员都开公开课,所有领导班子成员都分管一个学科或一个年级,所有领导班子成员都在一个班级蹲点。我们的教务处主任除了管教务,还做班主任,遗憾的是本学期他生了病,需要一个人把接班主任工作接下来,我们管政教的吴校长就接了下来。我们可以很自豪地讲,校长听课的有,坚持上课的少;副校长,上课的有,做班主任的少,而这些,我们二甲中学的校长们做到了。

记:

你曾经在《校长在行为文化建设中的功能》一文里写到,文化发展学校,要关注这样几个关键词,眼界,眼界决定着学校的发展境界;胸襟,胸襟影响着师生的和谐进程;素养素养关系着学校的文化积淀;践行,践行改变着师生的行走方式。领导的践行,引领着的教师的行走方式,也是你们学校行为文化的精髓。凌校长在你们教育行者博客上,经常会有你关于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的三言两语,你把它们称之为“管理絮语”。如:“管理从厕所开始!”“观念的管理,远胜于人、事、物的管理!”你能不能详细的给我们阐述一下,你是如何改变老师的行走方式的呢?

凌:

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是一个慢的渐进过程。首先是学习、培训,或者叫“借力”,管理者一定要学会“借力”。我来了九个多月,前前后后请了7名特级教师十多次过来给老师做讲座,给学生上课,我们还尽可能地将骨干教师带到周围有影响的学校去参观,去现场感受,让我们的校长,让我们的中层干部和我们一些的骨干教师到外面去培训。外面的培训请的都是全国有影响力的专家、特级教师,那种感染力,号召力,不是我们做校长的在家里就能够有的!他们接受培训回来之后就不一样了,单我们吴校长就写了十几篇博客, 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靠学习、培训还不行,还必须有措施。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我们就搞“学教案”改革,力求让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带来课堂的改变,让课堂的改变带动学生的改变。“学教案”的取名很有讲究,首先考虑的是学生的“学”,其次才是教师的“教”,是在学生学到的基础上再考虑教师如何去教。

然后就是浸润。浸润,就是在不知不觉当中对他的一种影响,就是慢慢渗透。大概就是张文质老师说的“慢的艺术”。浸润,首先是环境的影响。我有一个理念:管理从厕所开始!我这种理念哪里来的呢?我女儿初二的时候去香港参观,回来后写了一篇《港澳印象》,说香港的厕所很干净,进了厕所脚不忍心往下踩,很担心将自己的影子踩碎了。这段文字给我的触动很大:环境是可以影响人的!来到这里我提出一个要求,用星级饭店的标准改造厕所,先改造了两个学生厕所,再改造办公楼厕所。事实表明,在我们四星级的标准厕所学生的破坏性就很小。

第二,是专家的引领。很荣幸的是一个月内张文质先生先后两次来到我们这里,为我们的老师讲座,与我们的师生对话,给我们的师生带来了很多的帮助。我认为,许多管理措施,单靠号召和硬性规定去实施,往往是达不到目的。我们搞班主任培训,请了两个教授,一个创新教育的专家,一个是心理学教育专家,都是有名气的。还请了两个一线的班主任,有一个班主任是我女儿以前的班主任,她的管班特点就是从早看到晚,我还请了一个班主任,她很会搞活动,还经常给学生讲励志故事。由他们现身说法,这就是浸润。

第三,是要学会渐进式的推进。比如佩戴胸卡的问题,我们要求学生戴胸卡,教师就要做表率。我们的做法是先把领导和教师都做好了,领导班子的成员先戴,戴了一个月后,再请教研组长来领,全体教师一律佩戴。再如我们的“教育行者”博客,开始的时候,我要求我们的年轻教师全部加入,请他们定期不定期的写博客,可是有的同志加入了,但很少登录,我就将一些同志的博文印给他们看,将发博文的情况统计出来。再比如张文质先生第一次来讲学,老师到场的不多,我们就在一周工作安排下面写一个通告:“今天听张文质先生报告的有哪些教师,请没有记录到的老师到校长办公室报告”,让他们在这种氛围之中体会学校的管理要求。

第四,是大兴读书之风。我们今天发一本书,明天发一本书,也不提什么具体的要求,其实这是有用的。我在博客上看到一位老师的博客,写他看张文质老师的书看得很晚,他爱人很好奇的说,这人今天这么用功,看起书来了!这就是浸润,这就是文化。可喜的是,不到一年的行为文化建设,成果是显著的,首先是领导和师生观念的变化,大家都觉得升学不是第一位的,成长才是最根本的。不久前,学校被评为南通市“青少年行为规范示范学校”,二甲中学就这样,在行动中成长,在行动中成熟。当然,二甲中学要走的路还很长,但对此,我充满了信心,也满怀着希望!

记:

谢谢凌校长!我在学校大门口的看到 “行于天地,至于至善”和“今天第二”两处隶字,我想我是明白了凌校长用意,祝愿凌校长和你的二甲中学的明天可以做得更好,希望看到,二甲中学的明天向你们的理想更近一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2 02:05 , Processed in 0.08276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