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话语之五:水至清则无鱼
文/子虚
2007-10-06
与一个企业界的朋友聊天,他显得比较郁闷。问及,他说,都是因为领导。我说,正常,太正常啦。在中国,社会公权的扩张无度和异化,比哪里都严重。中国人因为领导而产生的郁闷,自然应该多一些更多一些。他说,别!你那套“宏大叙事”又来了!要知道,你的那番大道理,实质上是没用的。我说,阁下说得对,古人早就说过,百无一用是书生嘛!我错了,我错了还不行么?他说,别装蒜,口非心是,小人!开场白过去后,进入正题。得知,他的苦恼,还真是领导添的乱。不过,好就好在,他并未得罪领导,也不是领导找碴给他穿小鞋。他的烦恼,再次,充分证明,这家伙和我一样,也是个咸吃萝卜淡操心的主儿。爱管闲事,烦死活该!
不过,同情心还是要有的嘛!于是听完故事。之后,更觉得,我的朋友需要同情,太值得同情啦!略去枝节,直奔主题――由头如下:领导的领导想安插一个人下来,领导找到我的朋友,郑重布置该项工作。领导说,就给办了吧,咱们单位,央及上级领导的事多了去了。朋友是个楞子,长于哲学思辩,见黑格尔都不怵,世俗智慧,实在有限得可以。我经常开他玩笑,云道,你能当上副处,实在堪称世界第八大奇迹。聆听完领导的吩咐,我朋友傻傻地回了一句――我们单位不早就超编了么?一副不想从命的架势。领导大概也知道我朋友迂腐的毛病与高企的学养,知道对他这种人,应该准备一份更有思辩色彩的说辞。于是,静默片刻之后,不显山不露水地感慨了一声,“唉,水至清则无鱼啊!”朋友一时语塞,便跑到我这郁闷来了。
前面说了,这位朋友,其实,也是个领导,副处。所以,这个故事,其实是一个领导和领导以及领导的领导的故事,嘿嘿!依照我国国情,领导的领导的旨意,是一定要贯彻的。我的朋友也没能耐拒绝。换句话说,也没打算死谏死战什么的,马上,就“从了”。到我这里,也只不过发发牢骚,而已。我呢,说这些,也并不想就此腹诽朋友。我这人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特会原谅自己,于是,基本上也特会原谅别人。退一万步讲,即使我的朋友多么地“冲冠一怒”,哪怕辞掉自己那个来之不易的“副处”头衔,领导的领导所关照的那位“红颜”,最终还是会进来的。而“副处”的岗位,也绝对不会就此空着。这些,均属于中国国情的一部分。于是,我并未想着去谴责自己的朋友,只是,久久,思谋着他转述的一句话。子曰,有朋自哪里来,都得不亦乐乎不是?我说,没事,喝!
人是一种喜欢照理由的动物。或曰,没有理由,人,将不知其可也。于是,人们做事与不做事的时候,都需要理由的。比如,我,今天下午,便心安理得地睡到了十六点三十分。心里对自己说,今天可是法定假日哦!想给妻子也说说,怕人家取笑,便没说。起来以后,想,中午吃家乡风味炒面片,超饱,下午不吃也是可以的。报纸上说,晚饭要少。网络上说,人一天所需要的营养是有限的。总之,都是理由,或许借口。于是,来办公室写字。写字,本来就是一桩非常之奢侈的娱乐活动,必要时,品尝一块月饼。广式月饼,不错,别看小小一块,里面的蛋白质氨基酸植物动物脂肪维生素ABCDEFG,样样齐全,一块顶一餐饭啊!你说,这不是理由又是什么呢?
找着自己的理由,同时,思忖着别人的理由。挥之不去的,是朋友的领导的理由,所谓“水至清则无鱼”。陇东土语道,“嘴是扁的,舌头是软的。”意为,那张被命名为嘴的所在,什么话都是可以生产出来的。近来有一句式,“人怎么可以无耻成这样!”变形为,“嘴怎么可以灵活成这样!”说无耻,那叫无事生非;说灵活,才是衷心赞叹。你想,在我们这个崇尚清廉的文明古国,历朝历代直至清官戏的道具,都少不了“明镜高悬”一把,可我朋友的那位领导,红口白牙所之,最终吐出来的,竟是“水至清则无鱼”。奇怪吗?不。这话,俺早就听说了。不止一遍,出自不同形状质地的红口白牙。看来,一些话,适合悬挂在墙壁上,而另一些话,却适合运作在事情里。吴思说过,这种现象源远流长,堪称中国国情的一个传统,他命之为“潜规则”――实际上起作用的规则。起码,算是揭示了真相之一种。
明规则与潜规则,羊头与狗肉,千夫所指,众所周知。再说,“吴思题诗在上头”了,大家读读吴思即可。我所想的,只有两个字,逻辑。无论谁,无论他面临什么事,大小巨细的决策之前,总是需要依据的。就表象的话语关系而言,一句话要得以“成立”,其后,必然会有另一句或另几句话,作为其前提而存在。即使“八亿人口,不斗行吗”这样貌似突兀的话,说话人心目中,还是存在其“理据支撑”的。比如,“在这个阶段,始终存在阶级、阶级矛盾喝阶级斗争”之类。正是这样一些基本判断,构成了“斗”的必要。至于该“理据”是否真命题,那是另外一个问题。那么,我们不妨想想,在俨然铁板一块的企业用人制度面前,为什么,“水至清则无鱼”却可以成为“顺利违规”的理据呢?
就事论事,“水至清则无鱼”是通的,合乎客观真相。我们一般所见到的江水湖水,其实,并非纯净水,里面,富含各种营养物质。水可以养鱼,鱼并非整天喝西北风就长肉。鱼长肉,其实属于一种能量的转换和贮存。地球上几乎所有的能量,均来自太阳。我们钓鱼的时候所用的鱼饵,无一例外,都是鱼成长过程中特别需要的有机物质,也是太阳能转换而来。于是,鱼经常咬钩上当。如果把鱼放养在没有任何有机营养物质的纯净水里,鱼将不会觅得生长所必须的营养物质――即食物,必死无疑。中国古人虽然不懂化学生物学,但经验告诉他们,“至清”的水,是养不活鱼的。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判断,“水至清则无鱼”是一个真判断。
我们知道,判断构成推理。那么,真判断就一定会成就正确的推理么?未必。比如“猪是有耳朵的”是真判断,“人是有耳朵的”也是真判断,但,如果有谁据此推出“人就是猪”,却是荒谬的,估计,连推理者自己,都不愿承认。简单,因为他也是人啊!同理,虽说“水至清则无鱼”是一个真判断,但,以此为据,而做出类似“官至清则无成”抑或“企业不遵从潜规则就办不下去”,起码,逻辑上是不通的。即使实证下去,也不一定通。比如,在企业不得不行贿而求生存的今天,中国还是有著名企业董事长曾经放言,说自己的企业“从来不行贿”。又比如,在这个“官大一级压死人”的世界上, 2007年9月24日,以色列国总检察长马祖还是签发了命令,命令警方对总理奥尔默特在购置房产时涉嫌腐败一案进行刑事调查。
由此可见,“官至清则无成”抑或“企业不遵从潜规则就办不下去”,并非全球通例,并非普适规则。说穿了,仅只一中国盛行的“潜规则”而已。我想,即使清廉发达如芬兰等北欧国家,行贿受贿之事也还是无法禁绝的。中国的问题,可怕就可怕在,人们违规的时候,依据显得特别多特别有力。比如,我朋友的领导,就能从“传统典籍”中随手拈来一句,作为自己违规的借口,可谓振振有辞。这种本来“推不出”的东西,这种不合逻辑的东西,却成了中国人的逻辑,占据着中国人的思维,很可怕很可怕。经历这种事多了,久而久之,便开始思忖其后的逻辑愆误。思忖的结论是,此种思维,乃典型的“中国式类比”。哪天有空的时候,以此为题,写篇文章慢慢剖析。至于,“水至清则无鱼”这种混蛋逻辑――伪逻辑――出自何处?好像是《汉书•东方朔传》。后来,被录入《增广贤文》,流毒所之,便不止历史学家与历史学者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