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内心抵达世界的教育言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7-26 08:36: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内心抵达世界的教育言说

――评肖川教育随笔系列

刘铁芳


  肖川先生很早就说,要穷其毕生精力写生三本书《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与《教育的使命与责任》。现在放在案头的书,比原来预想的多了一本:《教育的情趣与艺术》。四本书,沉甸厚重,既是肖川先生近二十年来教育研究心路历程的写照,也是其人生的真实步履。打开书卷,一页页翻过,掩卷长思,个中真味,在心灵久久回荡。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是肖川先生教育理论的思想起点,历时多年著成,书中明确了教育的信仰之基,即教育必须守护的“核心价值、使命感、终极关怀和仪式境界”(建基于信仰的教育)。为此,教育学应该是一种人文的教育学,以“守护正义和良知”为使命,“唤醒和守护人的尊严,关注并提升人的价值和意义,维护人的权利表达人的心声”(作为人文学的教育学);教学应该“深刻与真诚”,师生之间被人类优秀的精神财富所浸润。事实上,肖川先生既提出了自己的教育理想与信念,也提出了教育本身的理想与信念。作为一名教育学者,肖川将对他心中的人文的教育作为自己毕生追求的信仰;作为一名关怀人事人心的思想者与实践者,肖川深刻意识到教育要有人文的超越性,就必须有具有人文情怀的教师,由此肖川确立了为教师写作的信念。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与其说是肖川先生对教育和教育学的思索,不如说是他对生命和生活的一种追问和探寻,是他在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时的不竭的动力源泉。正如他自己所说,“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一种‘认知结果堆积’;没有真情,生活就只是无边的荒漠,‘教育也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探讨教育的方向和真义、教学的智慧以及人类文明的奥秘,诸多沉思,正使生命和教育思索的心路历程不断被照亮,得以窥见远方;感悟语言的世界、心灵的阳光、自由的言说和书的芳香,使“我们自己对于充实、丰富、纯洁、高尚的精神生活的体验”充满了“幸福的意蕴”(幸福的意蕴)。肖川先生深感“学校是语言的世界、文字的世界、书籍的世界”,因此为教师写作“更多地彰显人性的光明,更多地倡扬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更多地关注人的成长那充满曲折和艰辛然而令人心动的历程”,从而“融入人类追求正义与光明、自由与解放的永恒的事业之中” (为教师而写作)。

  肖川先生说“没有使命感的教育是盲目的,没有责任担当的教育是轻薄的”。《教育的使命与责任》正是要赋予教育高度和灵魂,使得教育变得明晰和厚重。肖川先生进一步剖析了教育对于“建设一个自由、民主、多元、开放、充满法治和人权精神的社会”(教育的社会责任)所应负的责任,对于培养“自立、自强、自尊、自重、自信、自助的个体”(教育是对人的成全)所应尽的义务。诚然如肖川先生所言,“教育信念确立的基石就是对于社会的理想和人生的理想”(教育信念确立的基石),而个体的自由是根基,教师的文化底蕴是前提。因此他将生命教育的旗帜举得更高,他把生命教育的理念融进了每篇写给教师的真诚演说中。

  “良好的教育就是要让我们的心灵氤氲在一种有品味的精神氛围之中”,我想《教育的情趣与艺术》一书,正是对这种理念的践行,也是肖川先生丰富深刻的思想、热爱生命的精神追求以及关注教育现实的忧思情怀达于语言的有效方式。情趣与艺术,是借用语言而成为人生诗意的栖居之所,是好教育与好人生的精神源泉,是理性、美和责任共同构筑的坚固的家园。我们可以称肖川先生要表达的这种教育学,是诗意的教育学。诗意一词,与高贵、希望、境界、精神、心灵这些词一样,都拥有强烈的人文色彩。肖川先生因此一直实践着,也在期待着更多的诗意教育的产生。

  从一开始,肖川先生就以直抵内心的言说作为其教育随笔的基本话语姿态,那就是,避开各种话语的遮蔽,以真诚的内心来直悟当下中国社会的教育真题、难题、迷题。这在习惯于学科式话语的教育学空间里,是难得可贵的,同样难得可贵的是他长期以来的韧性和坚持。当然,内心的真诚只是出发点,基于内心的言说也可能是当年汪国真式的一己悲欢的吟哦。从内心出发,抵达世界,这才是肖川先生言说的根本指向,他就是要用他的真诚与优美并具的语言,为当下教育实践营造一个极具理想主义情怀的教育乌托邦,意在以教师为基本阅读对象,通过他们,并经由他们的努力,敞开当下教育实践的精神路向。

  综观肖川先生的这四本书,对人、人的主体性、人道、人性、人权、人的生命的关怀,对社会、社会的自由、公正、法治、优秀的历史文化的期待,渗透到了每一篇真诚言说的文章;对基层教师的关心和爱护,对教育现实的思索,使他理性话语绵绵不断,深入到了现实细微的环节,具有穿透人心的力量;对美、善、真的深刻理解,让他寻找到切入教育思索和教育话语的最适当的方式,达成了内容和形式、思想和言语的完美统一,形成教育学领域一种极为独特清新的研究风格。在十几年的时间里,肖川先生就是以自我教育理想和信念的确立伊始,用心锤炼自己的教育智慧,融贯以自己的教育真情,不断地拓展自己的教育使命和责任,并落实在对教育情趣与艺术的境界体悟,始终恪守自己作为一名教育界公共知识分子的良知,以饱含其中的对和谐社会和美好人生的追求,为自己的教育研究赋予了高贵的精神底蕴、诗意的表达方式和理性的光辉,也为广大的教师和其他阅读群体提供了丰富的精神盛宴,是教育学界为建设民主社会,发展健全人格所作出的一大贡献。

  教育思考不仅仅是思想性的,同样是生命性的。由此,教育思考呈现出两种基本方式,一是生命悟对,一是理性证成。肖川先生无疑是用他的生命与激情,为我们典范式地演绎了生命悟对的教育研究的路径。洋洋洒洒四大卷,凝练的表达,精致的篇章,优美的话语,对无所不在的教育细题的敏悟性,积极投身时代的思想态度,富于个性的言说立场,不仅让我们生动地触摸当下教育应有的生命意蕴、生命温暖与直面时代的生命诉求,同时也让我们真实地触摸了一位内心丰富的教育学者生命的温热、质朴、刚直与韧性的坚持。

  如果说肖川先生的教育随笔有某些不足,乃是在用优美的语言建构当下教育的乌托邦之时,并没有给我们提供切实地通达教育理想的路径,语言的优美与理想的热忱,也可能遮蔽了教育问题的深刻性与复杂性。但我想,肖川先生在这一点上其实是非常清醒的,那就是,我们实际上不可能给每个教育实践者开出通向个人教育理想世界的路径,重要的乃是唤起每个人自己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唤起个人发自内心的教育智慧与真情,激励并养成个人的教育情趣与艺术。换言之,真正的路径只可能在每个人自己的脚下,引向对教育理想的自主探索与自我追求之中,这才是当下教育研究的不可或缺的使命。何况,深度回应当下教育的问题,理性探索通往教育理想的切实路径,难道不是我们当下教育研究整体尚付阙如的品性与责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1 18:41 , Processed in 0.06732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