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岸四地语文资深教师课堂之三
声情并茂的教读
唐建新
第三节课是由在澳门大学中文系工作了25年的李观鼎教授做课《诗经 无衣》,学生为濠江中学中四的学生。
先是教师导入,开始进行导读,并提出“听君读书,深浅即悟”的观点,用幻灯打出并讲解了两个概念:节奏、结构。节奏,即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老先生声情并茂地示范,指导学生理解这是四二拍子的进行曲,用解放军进行曲、用黄河大合唱等的节奏来启发学生的朗读。提出进入情境,理解当时的主旋律以及秦军一往无前的气势。
其次是讲该诗的结构,即事物组成部分的搭配与排列。从外在的结构开始,袍——泽——裳,戈矛——矛戟——甲兵,提出了诗眼:王于兴师。并在讲解的过程中板书出了“互助共勉”“齐心备战”“一致对敌”等关键性的概括,进一步引导学生领会诗中的反问岂曰无衣。由此生发“无兵不‘修’,无人不‘行’”等。
最后实在教师的分析讲解之后,要求在已经反复多次的情况下,一起唱出这首《无衣》,以体会诗中的主题之美。
每一次做课之后留半小时由做课的资深语文教师就自己的语文教学观念进行演讲,然后是互动提问答疑。李先生又深入浅出的简洁的给大家讲到了该诗的背景,提出了自己关于“教与导”“情与智”“多与少”的教学观,特别强调要多中做少,以少胜多,以少总多的观点。还提倡青年教师肚子里至少要有50手唐诗宋词及20篇经典古文可以随口溜出。
整个一堂课,居高临下举重若轻,由朗读切入来统领全诗的学习,文化底蕴厚重大气,教得潇洒轻盈,让学生在声势夺人知识服人中对诗经产生敬重,进而去积极的学习体验。教师其磅礴的深情与气势也很好地感染着学生。少而精,趣而实的教学,是非常明显的特点。
略显不足的是情景的开掘,还可以将大兵压境血战到底的将士们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在战场上视死如归往前推进的情景进一步渲染充分,学生的热血可能会更加的沸腾。
附 李先生的课件内容
關鍵詞:
節奏 反復 重章叠唱
結構 詩眼 同仇敵愾
節奏:本指音樂中交替出現的有規律的強弱、長短的現象,後來用于與此相類的任何現象。
結構:事物各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
小結:主題之美
主題不是空洞的說詞,而是形象的表現。
《無衣》雖然是抒情詩,卻在抒寫中展現了“王于興師”並得到全軍熱烈响應的過程。
在此過程中,秦兵同仇敵愾、一往直前的精神和氣慨,融入詩的節奏和結構,並由此具象化,成為一種美的展示。這就是《無衣》主題美之所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