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翻译相对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8-7 18:22: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翻译相对论

南 桥



  在微博上看到彭伦兄和一个读者争论我的《地之国》翻译问题。顺着去看,原文如此:
  
  菲兹杰拉德是我一直很喜欢的一位作家,所以当我看到《地之国》(netherland)被称为后殖民版的《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时候,还是很期待的。
  
  但是……人生就怕“但是”二字啊。首先,我疑心译者太匆忙了,偷懒保留了英文的句式,留下很多阅读障碍;最要命的是翻译者恐怕对于中文之美还没有真正入门,如果说有美感那也是提供给乐于看《读者》类堆砌文字的读者群的,译者喜欢用的词语是那类现成的、没有危险系数的、看似很有表现力的,实则非常苍白、陈词滥调、疙里疙瘩的词语,这可真是我最怕的翻译体。我现在随便打开第48页,一眼就能看到这样的话:“一遍遍在过电影,在无力地哀悼着这些回忆所暗含的神秘承诺”。哎,过你妹的电影啊!
  
  艰难地克服翻译风格之后,我花了好几天看完这本书,得出的结论是,这是一本不错的书,情节完整、设计精巧、充满隐喻和象征,有点用力过猛,这是小说操练者难免的倾向,可以谅解,但菲兹杰拉德甩他两条街不止。如果你有空,不妨看看,如果没空,可以等电影——这绝对是个很不错的剧本,我都在考虑能不能让莱奥纳多来演男一号了……
  
  作为一个译者,虽然还说不上“闻过则喜”,但坦然面对批评的心态我还是有的。过去每次有人批评的我译文,我索性给搬到我博客上来,上面这种评论也不例外。
  
  但我觉得这位作者根本就是外行,比如什么“让莱奥纳多来演男一号”之类。此书主人公身上有荷兰人的憨直和爱尔兰人的内省,是那种不动声色、内涵丰富却又温温吞吞的男人,就是拍成电影,活泼张扬风流倜傥的莱奥纳多也不是个好选择,可见这位读者根本没把人物搞明白。至于对我文字的批评,如果说到点子上,那我可以去改,那自然要千恩万谢。问题是“看似很有表现力的,实则非常苍白”之类表述,基本上就是逞一时口舌之快,没真正过脑子的话。有表现力就有表现力,无表现力则为无表现力,何必为了挤点什么话出来,把自己搞得这么拧巴。
  
  很多时候,遇到这种争论,很多人都说别理睬,一理睬你再对都不对,偏偏我这人对这种“姿态”战毫无兴趣,除非你是一个高手,那么我一定能摆出谦虚的姿态来。对于另外一些不负责任的批评者,如果去装着洗耳恭听,那就是不诚实。这种时候,修理才是正道。
  
  和这位读者所言恰恰相反,当初此书拿去给吴澧老师去写导读的时候,他给我和彭伦的反馈是:“看了十多页,方兄是认真的,译文也准确。就我个人口味而言,觉得有一点点‘油’。”他说我翻得太顺了点,这样“读者就学不到英语的另类说法。不过这是个人风格,还是要尊重译者的自由度。”所以在后来的修改时,我又调整了不少,少一些这样的“油”味。
  
  我后来回复彭伦说:“吴先生是一高手,其建议普通读者也难提出,故尤其宝贵。我想不但在编辑当中需要注意,我现在翻译之中也会采用。在风格取舍上,他让读者学习原文另类说法,少用成语俗语的建议,我非常认同,事实上也是我追求的一个方向。我担心的一点是在面对大众市场的时候,这个分寸有时候很难把握。不熟悉原文精妙的人,译得太生读者反觉是败笔,觉得是翻译腔。我以前翻译《河湾》,这方面就吃过亏。原文第一句是Theworldisasitis.我记得我翻译成了一句比较‘通顺’的中文,编辑后来改掉了,变成‘世界如其所是’。后来我发觉,我译文中受到最多的批评就是这句话。有读者甚至因为这一句话将我的译文全部否定,说是台湾译本更通顺。不过这么多年下来,我倒是感觉编辑改得也没错,因为后来奈保尔有一传记就叫Theworldisasitis,保持一点陌生化倒也无妨。以后翻译其他作品的时候,我会朝这方面多努力。事实上我觉得这个功课作家更应该去做,进入其他语言,了解不同的表述,借此丰富中文的表达。”
  
  上文所说的“翻译腔”批评,我早已料到,这个分寸问题我一直在思索。还专门为此写过一文,称好翻译应该“信而不僵,达而不油,雅而不矫。”(信达雅2.0)。
  
  曾做过翻译的作家纳博科夫在论翻译的时候,就专门论述了翻译之大忌——文字油滑:Thethird,andworst,degreeofturpitudeisreachedwhenamasterpieceisplanishedandpattedintosuchashape,vilelybeautifiedinsuchafashionastoconformtothenotionsandprejudicesofagivenpublic.Thisisacrime,tobepunishedbythestocksasplagiaristswereintheshoebuckledays.这第三个毛病是什么呢?是译者以特定读者群的观点和偏见为准,将一作品捶捶打打,磨平其棱角,以致看似文笔漂亮,实属油滑。在网上看到过周作人评丰子恺译《源氏物语》,其中便提到了这一风格的祸害:“丰子恺文只是很漂亮,滥用成语,不顾与原文空气相合与否,此上海派手法也。文洁若予以校正,但恨欠少,其实此译根本不可用。”(劣译三境)
  
  所以这里就有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没看过原文的人,拿平日阅读的文字去比,看出了“翻译腔”。看过原文的吴澧先生则嫌我的文字有些“油”。这是两个截然相反的结论。
  
  可见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完全正确。
  
  吴澧先生之所以一句批评说得我连连称是,是因他知道他在说什么。
  
  《地之国》作者奥尼尔是一律师。通常来说,律师的公文需要准确的措辞。有时候为了明确逻辑关系,表述当中从句套从句,或是句子拦腰斩断,中间再插入一句话,句型颇为复杂。这部小说里,作者基本上沿袭了这个特征。由于这种职业背景,作者的文字有时候并不能被读者认可,我看到的第一篇中文书评上说他文字造作,英文评论中对其文风看法颇为两极。我自己看过一些法律文件后,发觉奥尼尔的文字,是受法律思维的影响,而非刻意装腔作势。我看过他的多次访谈,发觉他至少表面上看,是一个实在人,没有装腔作势的味道。他的文字很是独特,比喻新鲜冷僻(详见Translator'sBlock里的举例),句型变化多端,用词精确到位,风格鲜明。我总是试图将其再现出来,不过就和其他的翻译一样,这也是一个永远力不从心的过程,所以我欢迎靠谱一点的批评,这对我是个提高。
  
  但是从风格选择上说,我个人觉得翻译应该像个演员,你得演什么像什么,不要演武则天是像刘晓庆,演老佛爷也像刘晓庆。我对所谓“X译”名著之类说法不以为然。翻译是再创作和隐身的拉锯战。信达雅的要求,未必是要人用老舍的笔墨,去写出福克纳笔下昆丁的口述。更多时候,“动态对应”下的再现,是更为可取的选择。
  
  事关风格,确实见仁见智,这背后我已琢磨再三,也要求自己在长进。翻译的过程,平时没有必要多说。这过程好比是俾斯麦说立法过程时用的灌肠比喻,“立法的过程就好比灌香肠,你了解得越多,尊重就越少。”不过有时候我觉得也有必要把灌肠过程曝光一下,好让大家知道我不是在添加腐烂变质的填料在做黑心肠。对于这个过程,当事人可以反省,局外人可以批评,但不是“公牛闯进瓷器店”那样,只思毁坏,而无建造。
  
  这位微博标签为“可乐掉东西前香艳穿小鞋洗煤饼睡觉恋爱文艺购物狗八卦旅游wii美剧追涨杀跌实物黄金基金定投育儿心经”的评论者,想来也不过是图个嘴上痛快而已,未必知道“菲兹杰拉德甩他两条街不止”这种评论,不过是人云亦云而已。她未必知道菲茨杰拉德和这本书到底有什么关系。至于“这是一本不错的书,情节完整、设计精巧、充满隐喻和象征,有点用力过猛,这是小说操练者难免的倾向,可以谅解,但菲兹杰拉德甩他两条街不止。”看得我哑然失笑,多大的口气,多大的权威?以为在批小学作文呢?或许这人只是觉得到此一游,横竖要来个论断。很抱歉,这书我不是译给这种人看的。我唯一能认同的说法,是他们不妨等电影拍出来了去看电影,但愿能让她看着莱奥纳多。
  
  至于文中出现那种“哎,过你妹的电影啊!”这种骂街式的说辞,以后最好还是少一些为好。我没妹妹。如果我去回击你家什么人吧(我不会这么去做),这个你可能还真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07:03 , Processed in 0.06171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