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怪异的文坛“警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8-7 19:42: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怪异的文坛“警句”

李万武



  南方某地一届有作家、评论家同场的文学论坛上,与会者对当下文学的整体形势,给出这样一句怪异的评说:“个体灿烂整体黯淡。 ”(见2008年11月20日《文学报》)
  若把这话视为论坛的“广告词”,可以算是独具特色,让人们一下子记住了有过一届出语怪异的文学论坛。但是,若把这句“个体灿烂整体黯淡”作为对当下整体文学形势的认知判断,其科学性和可信力,则注定会被其不可救药的自相矛盾性给瞬间瓦解。
  就当下文学总体品质表达忧心和不满的尖锐说词,在文坛内外早就可以听到、见到。激进派这样说:“当今中国文坛充满了只有感觉而没有感动的作品,连外在遭遇的命运的感动都消失了,而那些能让人在良心深处产生巨大震撼的作品几乎荡然无存。 ”(北村语)这话的确说得很重。不过托尔斯泰也曾把不能感动人的艺术,毫不犹疑地斥为“坏的艺术”,或者“根本就不是艺术”。温和派这样说:“与世界上公认的大作品相比,当下的中国文学,包括某些口碑不错的作品,总觉得缺少了一些什么。究竟是什么,又很难说得清楚。 ”(雷达语)
  但高调评价当代文学形势的评论家是绝对多数派。一位著名评论家这样给当代文学定调:“在我看来,中国当代文学尤其是新时期文学的成就无疑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最为辉煌的篇章。无论从汉语本身的成熟程度和文学性的实现程度来看,还是从当代作家的创造力来看,‘当代文学’的成就都要远远超过了‘现代文学’。因此,对于中国当代文学来说,理直气壮地去筛选、研究和认定涌现在我们身边的 ‘经典’是一个紧迫的任务。 ”甚至指责文学批评和文学史在“当代文学的‘经典化’上的怯步,是成千上万的文学作品被视为 ‘无物’或‘垃圾’的主要原因之一”。 (吴义勤语)应该说,“个体灿烂”说所概括的,就是这类评论家们的文学视力和眼光。这类评论家与敢于对文学现场,特别是对被炒成“大腕”、“名家”、“大家”一拨作家们的“问题作品”,提出尖锐批评意见的批评家之间隔膜甚深,他们骂后者是“酷评”或“骂派”。这就是当代文学批评现场真实存在着的冲突和对立。
  现在,“个体灿烂”与“整体黯淡”被拼接成一个醒目的文坛警句,到底是矛盾的智慧和解,还是逢场作戏?在那个作家、评论家同场的特殊语境中,假如这个警句出自作家之口,就成了自标“灿烂”,显然是不得体的;也不可能出自“灿烂”派评论家之口,因为他们是绝不会容忍用“黯淡”这样失敬的字眼去指称整体文学的。这样,这个“警句”就只能是同情“整体黯淡”说的批评家的杰作了。
  在与作家同场的文学论坛上,敢对文学下“整体黯淡”的断语,甚至是有风险的,因为这无异于当面树敌。在当下中国文坛秩序中,严重丢失文场人缘的批评家,怕是要遭遇生存危机的。这也是文坛上“好话主义”批评得势,而“好处说好,坏处说坏”的真话批评尤其稀缺的原因。后一类批评家,要想保有能够在与作家同场的论坛或作品研讨会上登场亮相的机缘,就必须“韬光养晦”,练出一套隐匿和消解批评锋芒的“智慧”来。造出“个体灿烂整体黯淡”这样“警句”的批评家,在论坛上的发言,就相当有“讲究”:为了化解风险,他先对现场具体的作家朋友允诺“灿烂”,尽管他眼前的作家不见得个个灿烂,但人缘总是要的;然后再彰显自己作为批评家的“勇敢”和“深刻”,即对着抽象而遥远的“整体”发射“不及物”的“黯淡”子弹。但是,这子弹是丝毫不会有杀伤力的,因为它拒绝瞄准任何应该的具体目标,而只是对着空洞的“整体”放空枪。
  不过,这场由怪异的“警句”滋生出来的不良批评细节,却能让我们从中见证当下文学批评现场种种非文学的利益计较,及在文学真问题面前的胆怯、骑墙、躲闪和油滑……
2009-4-1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2 10:11 , Processed in 0.34206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