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思维而教”,成就最好的风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8-13 15:07: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为思维而教”,成就最好的风景

文/丁 瑶

今天为我们做讲座的郅庭瑾教授,华师大教育管理学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一位长相干净的女子,很年轻。她为我们做的讲座是《重建课堂文化:为思维而教》,从“沪港两地课堂文化比较研究”的启示说起,以沪港两地进行的优质教育基金项目为例,即沪港两地“一课两讲”,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同课异构”,选择大陆和香港两地的教师,教授同一年级的两班学生。她还讲述了“课堂文化”——其表象上是课堂教学行为,本质是教育理念和价值观,通过列举史上最牛的历史老师袁腾飞和一节美国初中课堂教学视频的比较,区别中美两国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及这种现象背后支撑的文化差异。

“沪港两地课堂文化比较研究”,这样一种交流方式,这种比较研究,深深折射出现象后的本质问题——教师的思维方式、教学风格,国家的文化和制度,直接影响着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



郅教授一再强调,“为思维而教”,这是把你眼中的学生看成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人。想起特级教师赵福楼先生针对第八届中语课堂教学大赛出现的“才子型教师”教学问题时写道:“在强势教师面前学生的表现,发现他们做驯服状、仰慕状。可拟测其心理:教师如此伟岸、渊博、潇洒、智慧,自己不觉在他的面前委顿下去。这种情境中,在这个教师面前,学生最好的选择姿态就是静听。我不以为投注精力和凝聚精神的听就不是学习,就不是很好的学习,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在全部接受、敬慕状的静听中,人的心理是带有被动特征的。”

从这段话不难看出,曾经一度被人们推崇的教师应具备的丰厚文化底蕴、潇洒的谈吐、引人入胜的讲解等等这些个“优质品性”,给予人们更多的思考。越来越多的语文教育研究者、一线教师,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以往课堂中的弱势群体——学生,所谓被人们宣讲的“平等对话中的首席”,也不过是坐在讲台下,以崇拜的心态、尊重的态度对待站在讲台上那个侃侃而谈、眉飞色舞的人——老师。



我们的学生,真真正正是展现真实的自己?是说内心的话?是生活中的他吗?同样的问题问自己,课堂上那个说着一口纯正普通话、激情澎湃地讲课、用自以为的“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方式驾驭课堂的人,是在学生面前展现真实的自己?是说着内心的话?是生活中的自己吗?

感觉被洗脑了一样,这样的一连串的问题,问到自己无言以对。

郅教授举了这样的例子:

香港老师来给上海学生上课,让他们用成语说句子:假设你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你会怎么样?第一个学生站起来这样回答:“假如我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我会程门立雪,好好学习,迎头赶上。”第二个和第三个学生也照葫芦画瓢,分别用上“凿壁偷光”和“头悬梁锥刺股”这两个成语。总之是誓言铮铮,个个学生立志要把学习成绩提高。

课后议课时,香港老师大为赞赏:上海的学生太爱学习了!他们怎么这么爱学习!太让人敬佩了!

上海老师赶紧解释说,“这不是学生的真实生活,哪有学生会这样?”香港老师很吃惊,“难道学生在课堂上说的不是他们真实生活中的?”

这个案例极大地讥讽了当今的小语课堂教学的普遍现象:学生说假话,说空话。

在我们的教学中存在着像这样根深蒂固的问题:不管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可我们竟然连学生最真实的心理想法都无法知道!难道教育到最后,我们只是为了培养出说假话空话套话的学生吗?

另一个案例:

上海的老师为香港学生教学《愚公移山》,课堂最后一个重要环节,“同学们,愚公要把山移走这件事困难吗?”学生纷纷回答:“困难。”老师继续追问,“把山移走这件事这么困难,但是愚公还是坚持移山,那么愚公是不是很愚蠢呢?”老师意图引导学生感受愚公的精神。

结果学生都说这个愚公太愚蠢了,认为可以用更加聪明的办法,凿一个洞,或者搬走等等。

以至于这一堂课就变成了讨论愚公是否愚蠢。

按照我们看来,这节课失败了,因为它完全背离了文本主题,授课的上海老师和带队专家都感觉很没面子。这时,有位老师说,“如果在上海,这堂课一定非常精彩。”一语惊醒梦中人!原来,我们的语文课堂就是一条既定的轨道,或是一条设计好的路线上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地行走,“聪明”的学生完全能够体会老师的“良苦用心”,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动作的暗示,都向学生传递着老师的思想和信息,因此,一节课在中国大陆,能够顺风顺水地走完规定的路程,取得“圆满”的教学成果,学生也收获,老师载着学生很“安全”地抵达目的地。

可是,这样的课堂是我们真正需要的吗?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发展了吗?学生能够说出他的思想,表达他的真情实感吗?



好一个“为思维而教”!朱永新教授说,“对于新教育来说,最好的风景永远在课堂,在教室,在校园!”在教室,教师有一片任意驰骋、由你高飞的天空,如一个农人精心饲弄心爱的庄稼,这片庄稼地的幼苗,有他们自己的需求,有他们自身的成长密码,你要做的是,从他们的思维出发,选择最适合的契机,浇水、施肥、捉虫,让他们自由快乐成长,让每一棵幼苗都能在微风中、在阳光下、在雨露里,舒枝展叶,展现最真实的自己,这一定是一处最好的风景!

为了这最好的风景,我们一起努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4 16:24 , Processed in 0.06416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