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的读书写作方法 文/秋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8-14 20:54: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的读书写作方法



有很多朋友问我,何以有那么多问题可以书写?文字中多引经据典,平时读些什么书?我不是什么社会所称谓的名家,也并非草根明星之类,只是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职业需求而读一些书,写一点文字。

我想先回答第二个问题。因为时间有限,我一贯主张非经典书籍不读,大都经过历史的筛选而流传至今的,换句话说,我喜欢读学术性著作,其理论、思想都很深刻,而且能够提供我们一种思维的方式。

当然,这只是一种主张,因为我是一名教师,想要在讲台上讲出些什么有根据的话语,需要一些理论支撑。而且,我一直认为,一个人是要读一些经典著作,不能游荡于消遣书、畅销书之列。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也常读一些哲理散文、名家传记、文学著作之类的书籍,不过我多选自一些大学教授或知名作家所写的,或者是一些学者,我想他们是真正做过一些研究,思维空间较大,且遵循学术思路,并非泛泛而谈。

至于读书方法,每个人都会不同,周国平赞成以闲淡的心情去读,我做不到。我读书时比较严肃,因为我本身有很多问题需要解答,所以就带着问题阅读。有时候读着读着就会忘记所带的问题,而产生新的问题,这时候就比较头疼。有时候问题实在是太多了,就放下书,开始写作,我一直认为写作是最好的思维方式,是建构自己独特精神世界的比较好的方法。

和名师大家们一样,我看书时一定会做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是融会贯通的一种好方法,可以边记录边思考,回过头来又可以梳理书中主脉。书籍内容是肯定会忘记的,有时候想再重新读过,时间未必许可,读书笔记就是一种复读的札记。而且,读书笔记相当于一个智慧词典,可随时查阅,作为论据支撑文中论点。总之,一边读书,一边思索,一边记录,随机写作,这是我的方法。

在这里,我可以附带谈谈做读书笔记的方法,一般情况下我会准备五六个笔记,把目录分成:教育、哲学、宗教、情感、死亡等,把相应的内容分别记录在相应的笔记本上。当然,一本笔记本还可以再分,比如把教育分为谈生命的、谈情感的、谈道德的等。有时候,我还会按作者划分,比如周国平、季羡林、杜威等。总之,根据自己不同的需求去分门别类读书笔记。这样做有一个很大好处,就是便于综述,我想做过研究的人都知道“综述”的重要性。

为什么有那么多问题可以书写?我也不知道原因,大概是因为我理性比较“敏感”,生命的困惑比较多。恰好,我又是一名理工科教师,接触人文比较少。写文的方法,我比较赞成北师大教育名师肖川的方法,他每想到一个问题就写一篇文章,但是常常因为时间关系而写不完,下一次又会有新的问题,这样下去,他最多的时候积攒了50多篇文章没有写完,所以空闲时就拿出来再写。我也是这样,有问题就写,如果时间不够写完,或暂时思绪紊乱,或暂时理性分析不透彻,就放下留待以后再写。

和其他人不一样的是,我有问题不是在那里静坐思索,而是打开空白WORD文档,去书写自己的问题,手随心而动,真实地记录内心所思所感,不为任何外在目的。甚至在大脑一片空白时,只是想去写,但不知写什么,也随意识而写。故而,我不是去写老师布置的作文,甚至没有主题,没有字数、时间、体裁限制,这就是很多人留言于我说,“莫非是意识流文章?”我自然没有那样的高度。所以,我不赞成文章一定要构思完整、有大体纹路后才书写,因为不是在做学术论文,有一点思绪即可动笔,很多问题在写作的过程中会迎刃而解。但我赞成写完后一定要多遍阅读、整理思路,我的体验是,修改文章比写文章用的时间和精力多得多。

写文章的风格,我喜欢季羡林的,每每读他的文字,总感觉有一个老人在微笑地写作,给人一种轻松感。但你看我的文字风格,肯定不是季老那样的,读起来很头疼,几次想突破,都以失败而告终。但是不知怎的,我又比较喜欢梁漱溟那种严肃严谨类型的,每篇文章都能让人绷紧神经去思索。可叹的是,我又做不到周国平那种既温和却又严谨的文章风格。但我喜欢他们的,是他们几乎都不善于举例子说明,更不用故事阐明,这便是思想家、哲学家的文章风格。

常常写作的人都能体会到写作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一个人读书是与作者对话,而写作是与自己对话,再没有比自己的经历沉淀为文字更让人欣慰的,至少让自己看到过往的人生比较有趣味,可以再次琢磨。当自己拿出以往写过的文字时,仿佛就是两个我在对话,其中嘲笑、赞赏之情复杂纠缠,难以名状。

周国平谈“最合宜的位置”,李开复说“做最好的自己”,哪有“最”?综合他们的意义,便是适合自己的便是最好的。故而,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读书、写作方法,只要适合自己就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1 20:31 , Processed in 0.07738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