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像这样的一篇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8-22 19:24: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像这样的一篇读书笔记  
  

    读过的书,过了一段时间忘了,这是正常的事。
  人的记忆不是完全靠得住的,不要对自己的记忆力估价得过高,也不要对自己的记忆力提出过高的要求,让它承担过多的东西。用其他的方式来有效分担大脑的记忆,是切实的方法。做读书笔记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虽然说起来没有什么新鲜,但有用。

  不少人觉得做读书笔记挺麻烦的,不愿费事。其实长远一点看,是减轻了自己今后的脑力劳动,为以后节省时间和精力先做储备。

  即使不从以后的效果着眼,单单看眼前的阅读,做笔记也常常是重要的。笔记的效果不仅是为了帮助记忆,它就是当前阅读的一个组成部分,帮助你即时整理书的内容、观点和你自己的感受、想法,形成相对清晰的表述。

  钱钟书记忆力好得惊人,为写《管锥编》,据说笔记还做了几大麻袋。以前有人对这个说法将信将疑,现在可以确切地说说钱钟书到底做了多少笔记了。钱钟书去世后,妻子杨绛对他的笔记进行整理,分出三类:第一类是外文笔记,笔记本共一百八十七种,还有打字稿若干页,共三万四千多页;第二类是中文笔记,和外文笔记的数量,不相上下;第三类是日札——读书心得,共二十三册,二千多页。

  法国思想家蒙田说自己记忆力差得惊人,所以养成了做笔记的习惯。蒙田是这样说的:“我的记忆力差得惊人,而且,我所忘记的东西甚至超过我所记住的东西。我在若干年前仔细拜读过的某些书,竟以为是自己从未读过的新作。为了能稍稍弥补一下这方面的缺陷,一段时间以来,我养成这样一个习惯,即在那些业已读过而又无意再读的书尾做上记号,诸如阅读日期,形成的总的看法等。这就能提醒我记住,我在读书过程中所形成的那些关于作者性格和印象的想法。”

  古人写的读书笔记,有名的很多,如宋代王应麟(1223——1296)的《困学纪闻》、明代杨慎(1488——1559)的《丹铅总录》、明末清初顾炎武(1613——1682)的《日知录》、清代赵翼(1727——1814)的《廿二史札记》、王念孙(1744——1832)的《读书杂志》、王引之(1766——1834)的《经义述闻》、钱大昕(1728——1804)的《十驾斋养心录》,等等。还有叫作诗话、词话的,数量不少,其实也是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的做法没有一定之规,根据所读的书的种类、性质和个人的兴趣、习惯,灵活多变。可以写得严肃不苟,也可以生动活泼;可以表示赞同,也可以提出疑问和辩难;可以概括要点,也可以关注细节,要点不一定就比细节重要;可以条分缕析、清楚明白,也可以记下含混而丰富的感受。

  通常我们所见到的读书笔记不免有些枯燥乏味,这也是很多人对此不感兴趣的一个原因。但这并不是读书笔记这种形式本身的罪过,它又没有要求你一定要把它写得枯燥乏味。

  香港有一个非常优秀的作家叫西西,她写过一本书叫《像我这样的一个读者》,就是一本别具一格的读书笔记。她读别人的书,把读到的故事重新讲述,有感有知,有情有见,文字醇厚润泽,让人读来喜欢。你看她是怎么写的:

  堂娜芭芭拉并非没有爱过一个人,在独木船上时,她曾和被船长收留的一名流浪汉阿斯特鲁巴相恋,但不久他便被船长杀了。她记得他如何当夜晚来临时,在岸边围着篝火,对她讲述流浪的生活,她记得他执住她的手教她写字。

  在庄屋的窗外,星光满天,堂娜芭芭拉看见牧场的主人正在说话,马利赛拉倾听着,着迷地望着他,胳膊支在桌子上,双手撑着脸颊。堂娜芭芭拉仿佛看见当年的自己,正在荒野的河岸,倾听阿斯特鲁巴说话。

  没有人知道堂娜芭芭拉后来到了什么地方,她在那晚之后就消失了。《堂娜芭芭拉》是委内瑞拉作家加列戈斯(Romulo Gallegos)的小说,主角芭芭拉是委内瑞拉粗犷平原的化身,是一个象征。

  有这样的读书笔记,你还会觉得读书笔记不值一做吗?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夏丏尊(1886——1946)和叶圣陶(1894——1988)两位先生合写了一本《文心》,这书里面教国文的王仰之先生,叫学生写读书笔记,有两层意思说得很好。一是说,“看了前人的读书笔记的精严,知道自己的所作的不合式,这是对的。但因前人读书笔记写得好,自己怕难,说不配写,这却大可不必。前人所读的书和你们中学生所读的不同。你们有你们的书在日日读着,如果你们的读书不是浮光掠影的,必能随时有所见到,把见到的写出来,就是你们的读书笔记了。”更重要的是,“读书要精细,才能写出读书笔记,反过来说,试写读书笔记,也就是使读书不苟且的一种方法。”

来源:北京日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08:46 , Processed in 0.07642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