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允许男孩赢在后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8-28 21:44: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允许男孩赢在后劲


 2011年06月17日 作者:史青星   来源:中国教育报

  自从那句著名的“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吹响之后,各种早期教育的宣传风风火火,把家长心中的希望之火熊熊点燃。“80后”升格为父母后,能背唐诗的月嫂工资在金融危机中直线上升,只因为她们可以边换尿布边教婴儿学习,好让婴儿“赢在起跑线上”。自古以来,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从来没有给过孩子这么好的学习条件,也从来没有这么重视过孩子的学习和教育。



  可是与这样好的学习条件完全不匹配的是教育的结果。教育专家孙云晓提出:“相比女孩的成长,男孩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甚至出现了全线崩溃的景象。”他们经过调查发现,男孩在心理、体质、学业、社会能力等多方面全面输给了女孩。在孙云晓看来,男孩“全面溃败”乃至趋向“女性化”的现象,已成为全局性、整体性的问题。



  问题出在教育,这是所有人的共识。教育专家林格认为,在这个时期,更需要探讨的是可操作路径。我们通过仔细研究比对大量资料后,发现韩寒等人虽然也是“输”在起跑线上的男孩却能成功的案例,但家长仍然普遍认为,考上名校是孩子走的最平稳的成长模式。过去男生一般都有后劲,但是如今,“输”在起跑线上的男孩却越来越多,这更使于智博的案例显得弥足珍贵。



  目前社会上长期流行的学习榜样,基本上都是赢在起跑线上的、全面发展的女孩,呈现“一边倒”的现象。家教类超级畅销书的作者清一色是女孩家长,虽然也有个别优秀男孩家长写的书,但是,教育思路和成长轨迹几乎与女孩雷同,没有特别针对男孩子的特色内容。自从倡导“赢在起跑线上”的教育模式后,男孩的不幸开始了,可怜的成绩使他们总是被人指责、歧视,总觉得自己不如女孩。到了高中,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式,男孩子彻底臣服于女孩,彻底丧失了自信。



  《“输”在起跑线上的男孩》一书中详细记录的于智博从输到赢的经历,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在起跑线论输赢是男孩丧失后劲的元凶。小时候学习差的于智博曾经发出:“老天为什么不公平,把别人都造成天才,只把我造成庸才”的感慨。后来转入只有50人的一所美国乡村高中后,他发现原来自己也是天才。这唤醒了男孩子沉睡的自信,让他清晰地认定自己也有可能和别人一样成功。



  于智博及其家人深信成功的路有一万条,每个孩子天生都知道自己的那条路在哪里,也就是于智博说得最多的——天生我材必有用。那些绞尽脑汁的家长,自认为在“起跑线上”让孩子少走了弯路,但是,却没想到这有可能给他的人生设置难以逾越的障碍,有的孩子也许就因此永远地偏离了“上天恩赐的成才之路”。这就是国际人力资本网董事长景素奇先生说的,家长花尽钱财和时间,却培养了一个无用之人。



  于智博的成功并不在于他考上了顶级名校,而在于他把自己的个性发挥出来了。于智博在书中详细记录了每一次面对人生的重要决策时,他是如何在考虑自己的个性和基本条件的基础上,找到当时最佳道路的。



  在孩子小时候的教育问题上,于爸爸关注最多的不是学习成绩等“硬”实力,而是体育精神等“软”实力。于智博小时候,在别的家长纷纷设法培养孩子棋琴书画等“硬”实力的时候,于爸爸却极力培养他的体育精神、侠义心肠,让好动的于智博有个欢快跳跃的童年,这恰恰是最符合男孩子天性的。于爸爸在孩子刚出生时就很明确地想过,既然是一个儿子,就一定要让他体育好,不然很难成为真正的男人。



  现在,与大学生求职难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很多公司招不到满意的人才。一个500强公司花了一年时间寻找总裁助理,还委托了国际猎头公司。但招不到满意的人,这几乎是所有用人单位的共同难题。为什么在孩子们都能受到良好教育,名校毕业生数量大增的今天,人才这么难找?



  当下只侧重学习成绩、考级等的培优模式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很容易导致“硬”实力呱呱叫,“软”实力疲沓沓。很多人力资源专家指出,软实力差导致很多用人单位感觉名牌大学生还不如高中生好用。



  刚开始采访于爸爸时,记者都很失望。因为无法从他身上挖掘到“父母小时候如何策划孩子上名校”的细节,因为这件事根本不存在。没有人相信,一个如此优秀的哈佛男孩,他考上名校是自己计划的,而不是在父母的精心安排下实现的。



  为了把孩子培养成龙成凤,许多家长用尽浑身解数。到底是哪些做法让孩子终身受益了,成功幸福的孩子最有发言权。我们也可以从那些找不到工作、生存能力差的孩子身上看到,父母都做了哪些“祸害”孩子的事情。(史青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05:13 , Processed in 0.06808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