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怎么教儿童创造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8-30 15:56: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怎么教儿童创造力

作者:陈赛

有这么一个实验,只有两个问题:

1.你是个7岁的孩子,今天学校不上课,你可以有一整天自己的时间,你会做什么?去哪里?去见谁?

2.你可以有一整天自己的时间,你会做什么?去哪里?去见谁?你的答案会有什么不同?

做完这个测试之后,两组人又分别做了几道关于创造力的测试题,比如给一个旧轮胎设想新的用法,完成一幅未完成的素描。结果发现,之前想象自己是个7岁孩子的人,在之后的创造力实验中,分数远远高于那些正常的成年人。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激发创造力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自己想象成孩子。

对大部分人的一生来说,创造力是一个不断下降的趋势。有数据显示,这个趋势从孩子进入幼儿园之后就开始了。学前儿童平均每天会问父母100个问题。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有时候你真的很希望他们能闭嘴。不幸的是,他们真的会闭嘴。进入中学后,他们基本上都不再问为什么了,这往往也是他们参与感与动机感一落千丈的时期。

这到底是一个孩子心智成长或者社会化的自然反应,还是学校的教育导致了这种下降?

英国教育专家肯·罗宾逊在TED上做过一次演讲,主题就是“学校如何扼杀了创造力”。他讲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一个小女孩在上绘画课,老师饶有兴致地问她,你画什么?她说,我画上帝。老师说,没人知道上帝长什么样啊。小女孩说,他们一会儿就知道了。

童言无忌。儿童的世界没有规则,没有禁忌,所以创造力如花儿绽放。但一旦他们进入现代教育系统,就进入一种成人世界预设的价值判断标准。这个依托于工业化社会的教育系统有一套严格的学科等级制度,排在最前面的学科是数学和语言,然后是人文学科,艺术排在最后。它要求和鼓励一种逻辑性的思维方式、事实性的记忆、语言和数学技巧,它教育你如何正确地解决问题,而不是有创造力地解决问题。这个系统占据了我们人生最初的20多年: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直至找工作。一旦这种思维方式被内化,变成习惯性的思维方式,代价必然是创造力的衰落。

家庭也常常无意中扮演创造力杀手的角色。理论上,每个家长都希望有一个富有创造力的孩子,但现实世界里,创造力是个复杂的概念,而且它往往在注意力涣散、白日梦或者不守规则的时候出现。也就是说,最有创造力的孩子常常是麻烦制造者,他们经常作为麻烦制造者而遭到父母的呵斥,而不是鼓励。
2#
 楼主| 发表于 2011-8-30 15:58:05 | 只看该作者
每个人的大脑构造不同,必然有些人天生更倾向于发散性思维,有人更倾向于聚合性思维。有一种奇怪的病叫额颞痴呆(FrontotemporalDementia),病人左脑的神经细胞大量死亡,双侧额叶、颞叶前端萎缩,逐渐丧失说话能力,无视社会规则。缺乏禁忌的结果是,他们的艺术才华开始释放出来。有些病人一辈子没拿过画笔,竟得了绘画大奖;还有人从没碰过乐器,却能即兴演奏。

虽然一直没有科学证据将艺术训练与创造力提升直接联系起来,但已经有大量的研究证明,艺术训练,包括音乐、舞蹈、绘画、戏剧,都能强化大脑的注意力系统,从而提高一个人的整体认知水平。很多儿童艺术培训班的口号是:学艺术让你的孩子更聪明。比如很多父母相信,学一门乐器能提高一个孩子的数学成绩。

“艺术教育真正的价值,并不是培养艺术家,甚至不是提高孩子的智力,而是培养不同的思维方式。除了艺术的具体技巧之外,艺术课程还锻炼孩子的认知能力、好奇心、实验精神、冒险精神、灵活性、隐喻式的思维方式、审美等等,其中很多是常规课堂上缺失的。”美国儿童艺术课程Abrakadoole的创始人玛丽·罗杰斯告诉本刊记者。

毕加索有一句名言——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问题是怎么在长大之后仍然保持这种天赋。这也是罗杰斯女士10年前创办Abrakadoodle的动机。当时,美国教育系统正在持续缩减儿童的艺术教育课程,但她坚信,积极的艺术接触能培养和提升儿童的创造力。他们从华盛顿的麦克林维吉尼亚郊区起步,如今已是美国唯一一个覆盖全国的儿童艺术课程。

“艺术创意课程的设计,前提是了解儿童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身体、认知发育特点,从而开发相应的教育方法。你不能给18个月大的孩子一把剪刀,让他们学剪纸,因为他们的双手还不能协调运作。3岁的时候,孩子能写自己的名字吗?当然不能,他们没有握笔的能力。”

他们的课程以趣味性著称,比如教4岁的孩子识别颜色的差异,有“吹颜料课”——让孩子用嘴巴吹开颜料,这样可以锻炼他们的面部肌肉,还能帮助他们发展语言;有“撒盐法”——通过盐分沥干水彩中的水分,制造出迷人的效果……

罗杰斯女士认为,视觉艺术首先要训练的是“看”,这个任务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初学者在学画人体时经常把眼睛画得太高,而手画得太小,这是典型的视觉偏见。视觉艺术的“观察性”能让一个人从刻板成见中摆脱出来,看得更加准确和直接。同时,你会学会从基本几何学的眼光去观察很多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比如看一张桌子时,看到的是一个形状、一种颜色、一根线条或者一种纹理。

好的艺术课程训练“想象”的能力。学生经常会面对很多这样的训练:如果没有这种形状,它会是什么样子?如果改变这个线条,或者那个背景?他们经常需要想象一些并不存在的东西。
3#
 楼主| 发表于 2011-8-30 15:58:34 | 只看该作者
好的艺术课还强调打破常规。老师鼓励学生探索、实验、冒险,比如上陶艺课,最关键的技能是如何利用错误。老师会鼓励学生犯错,错误中能得到意料不到的发现。

“最重要的是,我相信自我表达中有着强大的力量。”罗杰斯女士说。她曾经遇到过这么一个小男孩,他看着挂在墙上的一幅画,上面署着他的名字,却坚持说,这不是我的画。原来,这张画被他的老师修改过。因为老师的介入,画中一种特殊的、独属于他的特质消失了。这幅画对他来说不再重要,因为不再是他的表达。

当一个孩子沉浸在属于自己的艺术创作时,能进入一种非常美好的精神状态。契克森米哈将这种状态称为“流”——“由于他们自身的原因而完全参与在活动中,此时自我意识消失、时光飞逝,每个行为、动作和想法必然会一步接着一步,就像跳爵士舞一样。整个人都沉浸其中,且将自己的技能发挥到极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20:30 , Processed in 0.06413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