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论文的题目从哪里来?/许锡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9-4 17:22: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论文的题目从哪里来?/许锡良




   写论文,搞学术研究的人是需要有天赋的。正如人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天赋一样,没有这个天赋强行进入这个行列有时累死也不一定能够写好论文。这个天赋概括起来就是:要有一个灵敏的头脑与一个沉重的屁股。沉重的屁股不难得到,但是灵敏的头脑却是希罕之宝。因此并不是人人适合搞学术研究工作的。学术研究这样的事情本来就是一个社会中极少数人才适合做的事情,但是现在由于扩招,各大学里争相批量生产硕士、博士论文,要求严格则可能永远也过不了关,要求不严格,则鱼目混珠,泥沙俱下,导致论文水平急速下降,质量缩水。现在中国的大学攻读学位招聘方式就是考试,而考试又主要是记诵的功夫,这样的考试招聘方式与做学术论文是完全两码事。因此考试合格的,并不一定是适合做学术研究的。有些人的天赋就是不适合做学术研究工作,在这里对他们讲论文题目的来源是无用的。

    因为,论文的题目其实也就是你经常思考与关注的问题。因此,论文的题目应该是生成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给定的过程,论文题目不会从天而降,是一个持续的思考探索的生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不断地改变,重新定位,多次反复。我们的一些学生常常希望导师能够给他一个现成的有价值的题目来做。这个在理工科的研究与实验的范围内是有可能的。比如我现在在主持一个大项目,需要许多小工程,小实验,我现在就发一个小工程给你做,这样做出来的东西,可能就是一个能够填补空白的论文了。但是人文社科类论文却不是这样能够解决的。题目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自己有没有相关的新思考与新视角,或者新材料。如果有,就是老题目也可以继续用来写新文章,如果没有,则新题目也仍然可能写成旧篇章。

    因此人文社科类的论文题目的来源,应该是自己持续探索与思考的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浓厚的生成成份,带有鲜明的个体性。比如,黄克剑先生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有一本专著,就叫《人韵》,这样的题目只有作者自己有一系列的思考,并且掌握了充分的材料之后才可能写出的。赵汀阳先生写《论可能生活》,换了任何一个人也是不可能下手去写的。因为,这些题目下面的东西,都是他们长期研究探索与思考的结果。这样的题目是不可能由导师来给定的,只能够产生于自己富有个性的思考与研究。

  论文的题目虽然是在自己的阅读、探索与思考的过程中产生的,但是,偏重学术的论文与偏重思想性的论文似乎又有些不同。当然总体上说,学术与思想是难分家的。学术中必然会有思想,思想中也必然会包含学术材料的叙述与分析。但是,这二者之间毕竟是有所偏重的。学术论文偏重的是资料的丰富全面透彻,是要用材料与证据来说话的。论文的结论可能会比较简单,但是,要证明这个结论,却是要花费巨大的功夫的。要尽量把材料搜集齐全,甚至一网打尽,不能一网打尽的时候,也尽量要把最权威的资料搞到手,不可遗漏那些有重大价值,特别是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材料,否则在使用材料问题上,就没有说服力与权威性。学术论文也有思想观点及价值立场,但是,一般作者不会轻易站出来直接说出,而是像小说那样要把自己的思想观点,价值立场蕴含在材料与事实之中。你的思想观点与价值立场是在看似叙述客观材料过程中让人去感悟到的,而不是直接告诉别人的。也就是拿证据说话。学术论文不在要表现多少思想才情,而是要让人感觉你所说的就是铁证如山,宁愿说得不多,但是,也要说得权威可信,说得有点创新。写这类论文题目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来系统地搜集材料,作长期的思考与精心的关注是十分必要的。围绕一个问题,长期聚焦,拥有丰富权威而系统的材料是基础,有新想法是关键。如果有了一个新的想法,就产生了一个可以供你写的题目了。学术论文的题目公共性比较强,比较容易得到学术共同体的认同。因为所写的东西是往往是已经客观发生过了的历史事件,或者正在变化的社会现实,或者作文献研究,或者作现实调查,或者作实验,总之客观性是这类论文的主要特色。比如写近代教育史论文,让你写晚清废除科举之后的教育变化,写这类论文就得去找相关的材料。整理资料是最重要的。没有资料,是不能够凭空捏造的。写学术论文也需要思想灵气,但是,这个不是最重要的。需要的是花费功夫,有一点新意,有一条线索。学术论文的关键是要有一个沉重的屁股。

    如果说学术论文的写作的功夫主要是用在材料整理与分析的功夫上,那么,思想性的论文,则主要功夫是在思考上,灵敏的头脑这个时候远比一个沉重的屁股重要。这类论文引注不会很多,有时甚至从头到尾都没有资料引注。所有的资料都被思想者融化了,然后变成了自己的语言。在西方,思想性的论文的价值要远高于学术性论文。一般做学术研究的人只能够写学术性论文,大学也只能够培养写学术性论文的学生。思想性论文严格讲来不是大学能够培养的。写这种论文需要极高的天赋,有特殊的才情。失败的几率极高。如果大学能够培养一万个博士,写出一万篇博士论文的话,其中能够出一篇有价值的思想性论文就非常了不起了。因为思想性的论文一旦写成功,则有颠覆现在权威的学术思想根基的可能。这类人其实就是思想家,而不是纯粹的学问家。能够写这类论文的人是爱因斯坦、维特根斯坦、胡塞尔、尼采式的人物。当然根据思想能力的高低,也有大小之分,不可以用同一标准要求,但是性质上却是一致的。国内目前能够写思想性论文的有赵汀阳、邓晓芒等等为数极少的学者。严格说来,邓晓芒也常常要附着在康德身上说话,虽然他很有创见。这类论文,导师常常作用不大,甚至根本没有作用。维持根斯坦写《逻辑哲学导论》,他的导师罗素连看都看不懂,更别说指导了。但是,导师这个时候也不是完全没有作用,至少,他会提供一些思想基石给你碰撞。思想性的论文常常是几个超一流的头脑经常碰撞出来的。就像当年的维也纳小组讨论会那样,从这个小组讨论会出来的学者,几乎人人都是思想论文的大家。石里克、卡尔纳谱、魏斯迈、哥德尔等群星灿烂一般的思想大师,源源不断地从这个讨论小组中出来。因此,写思想性的论文除了要有一个良好的天赋外,还要有一个思想群体经常碰撞。思想性的论文的题目就是在这样碰撞过程中才会产生的。思想大家不会以孤峰的形式出现,而只会以群峰的形式的出现。学术思想共同体的存在,是人才辈出的前提。学术性论文是可以批量生产的鸭子,而思想性论文则需要精心调养的国宝大熊猫。

    除非有特殊天赋,除非有良好的学术思想团队,否则,不要轻易选择思想性论文作为自己的学位论文。因为,其失败率极高,一个人要在短时间里写出具有颠覆性的思想性论文是一种巨大的冒险行为。成功率几乎就只有万分之一。但是如果一旦成功了,你就一个在学术思想上划时代的人物。不过,以中国目前的权威主义与话语霸权的学术环境,与思想不能够完全独立与自由的大气候下,选择思想性论文会遇到重重阻力,即使在学术思想上有这个能力挑战,恐怕也会因学术思想之外的权威与利益而被扼杀。因为你的成功就意味着学术权威的失败,学霸怎么可能让你的论文顺利面世?毕竟中国没有罗素这样富有宽容与雅量的人。维特根斯坦如果出现在现在的中国,他不但写不成论文,而且甚至也进不了大学,更别说成为思想大师了。

  无论哪类论文的题目,其产生的方式无非是这样:第一,在阅读与整理材料中发现新问题,新视角。也就是在进入之前,你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随着进入后,接触多了,慢慢开始有了一些想法。这些想法开始你是接受别人的,或者是权威给定的。但是,在整整资料的时候,你发现,有新的资料,或者新的线索。因此,你感觉权威的说法值得怀疑。问题因此就出现了,当大家都这么说,权威也是这么说的时候,你说这个说法是错误的,这个时候一篇值得写的有价值论文就出现了。而且写出来就会有轰动性。第二,原先有一个想法,但是随着研究与思考的深入,发现原来的想法存在纰漏,需要完善与更正。这个时候也会有论文题目产生。第三,自己有很多想法,先入为主,然后在阅读前人的资料时发现有许多想法前人已经说过,比如说百分之九十都是被别人说过了,但是仍然发现有那么百分之十的问题居然是前人没有论及或者论术不够深刻透彻的,这个时候,你写出来必然是填补空白的。经济学家杨小凯当年去美国学经济就是这样的。他年轻的时候在国内正值“文革”,不可能有接触西方学术思想资料的途径,但是,这是一个十分爱思考的年轻人,即使在农田里劳动,甚至是在坐监狱的时候,也不忘记思考一些重大的国计民生的问题。许多问题对于他来说都是原创的。但是,既然你能够想到,别人也不傻,也有可能想到。而且别人提前多少年就将这个想法写成论文了。但是,只要你坚持独立思考,仍然会有一些问题是别人从来没有想过的。当然,这个也取决于个人的天赋。另外,毕竟生命具有个性的独特性。仍然有一些问题,我是这样想的,别人可能是那样想的,我这样想就是独特的。这就是原创。这种先入为主,然后通过阅读排除、巩固或者筛选、补缺,慢慢地你会有一系列的问题,产生一系列的想法,源源不断地写出一系列有价值的论文来。而且往往每篇都会令人耳目一新,甚至令人震动。当然,这类人才是学术思想研究中的恒星,一般人是难做到的。

    一般人要将自己定位为一个平庸者。平庸者要从做死材料的功夫入手。如果你没有思想的翅膀,飞到那个高度,那么你就做学术的蜗牛,一步一步爬上去。写学术论文的人是初学围棋的人坚守的金角银边,写思想性论文的人是能够下“宇宙流”的高手。其境界的高低是可想而知的。博士论文在西方只是一只蜗牛沿着一个小孔爬到尽头而已,自然要把自己定位为一只蜗牛会比较保险。如果这个过程中你意外生出思想的翅膀,甚至隐形的翅膀,这个时候你再飞也不晚。不过,现在中国的学术研究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用蜗牛的爬行方式来限制鸟儿的飞行,用蜗牛能够爬到的高度来限定鹰的飞行高度,这绝对是荒唐的。现在中国的学术界正在用所谓的学术标准铁钉,钉死了所有的天才思想的翅膀。爱因斯坦、维特根斯坦,他们的思想方式与行文方式,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只有死路一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2 18:30 , Processed in 0.16164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