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04|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习作二-童年趣事》作文指导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9-12 11:25: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习作二-童年趣事》作文指导教学设计

                                骆亚军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本设计引导学生通过习作,让学生充分地认识趣味,个性得到张扬,提升情感、审美的价值,让学生享受写作的愉悦。

【教学目标】

1、说说自己曾经历过的“趣”事,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中心明确。

3、帮助他人修改作文,掌握写作方法,提高习作水平。

  2、通过对课文题目的理解,学会拟个好题。

【课前准备】

  1、相关课件

  2、学生准备:

    搜集童年趣事,可通过照片或询问家长。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发话题 回眸往昔

  1、教师谈话

   师: 这个旋律大家熟悉吗?

     生:熟悉

师:对啊,美好的童年时光就是那池塘边的榕树;

美好的童年时光就是那声声知了的叫鸣;

美好的童年时光就是那悠扬的牧童短笛。

师: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走进童年的美好时光,去感受童年的无限乐趣。(板书)那么哪些才属于趣呢?课文给了我们答案。

《童年冬阳骆驼队》中我学骆驼咀嚼是一种傻趣;

《祖父的园子》里我充满了自由之趣;

《童年的发现》中有探索发现之趣。

《我想》中流淌着稚趣。

2、是啊,如此多的趣,构成了我们童年的坐姿多彩。老师相信在你们的生活中,同样也有像课文这样无穷无尽的乐趣。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跟着音乐,我想童年的那些趣事便会在你的脑海中一幕幕地浮现出来。(音乐)

师:(画外音  轻柔地)也许那是第一次骑车的经历;

  也许那是一回难忘的旅行;

  也许那是一个逗鸟的故事;

也许还有很多的也许……

二、打开思路 众说纷纭

1、看大家笑的模样,我知道大家心中藏着很多很多的趣事,谁先把有意思的事情和大家分享呢。

2、生叙述,师辅导。

(假设生说得不好:把你的动作说出来,会更好,试一试;

这时候,你会想什么呢,告诉大家;

紧张时的神情、动作是怎样的,说一说;

当时,你是怎样说的呢(假如是我们大家,大家会怎样想呢?好,请你接着说)

爸爸大笑后又说了些什么啊

总结过渡——在老师和大家的帮助下,你说得很好,谢谢你)

(假设生说得好:这里具体详细;

很生动;

很有个性的语言;

总结过渡——非常感谢你的精彩故事,谢谢你)

3、小组学习

(师:刚才生动的故事,让我们开怀不已,那怎样才能讲好“我”的故事呢?

生:注重语言、动作、心理、环境的描述

师:是啊,只有通过具体描述,才能让我们更加真切地体会到故事的情景。我知道大家心理还有很多的趣事想和大家分享,可惜我们课堂时间有限。下面,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我们在小组内交流,记住说话的要求:具体、生动、有条理)

2、汇报

(师:刚刚我一走进同学们中间,就被大家的趣事给吸引住了。每一组有每一组的趣味,每一组有每一组的精彩。哪一组同学愿意先把你的精彩来展示呢?)

生1:有一次……

   师:告诉大家具体是什么时间

   生1:5岁那年……

师:这里的动词用得真准确

师:大家来评价一下他说得怎样



   生2:我就告诉了妈妈,妈妈大笑着,告诉我以后不要这样做

   师:妈妈怎样对你说的呢?

生2:我对妈妈说:“我好看吗?”“哈哈,你这不是美,而是丑,越化妆越丑了哦!”妈妈笑着说。

师:对话很有味道

师:说得真是精彩,老师都被你陶醉了,下面还有谁来作汇报



   生3:听了妈妈的话后,我害怕极了。

   师:当时,你怎样想的?

   生3:听了妈妈的话后,我害怕极了,心里想:我吃了那么多,会不会死啊……

师:心理活动很细腻

三、师举例文  强化具体

1、师:听了同学们这么多有趣的故事,老师儿时的记忆不禁浮现在眼前了。老师啊,也想起了一件有趣的事,你们想听吗?生:想听

2、师说梗概:那是老师第一次炖蛋的故事,因为老师不知道要放点水,结果,炖出的蛋又少又难看,现在想起来还真是有意思得很呢。老师还把这个故事写了下来,下面请大家折叠好的纸,默看这篇文章。待会儿,我要请大家当我的老师,来点评点评我的这篇作文。

3、下水文:

第一次炖蛋(下水文)

童年就如同一首快乐的旋律,爽朗的笑声就是那串串音符。至今回想起来,依旧回响在耳畔。

8岁那年,我常常做好饭后,等妈妈回来做菜。四月的一天,我中午放学回家后,照常烧柴煮饭。“咯咯哒——咯咯哒——”哦,母鸡下蛋了!我探身取出鸡蛋,蛋还带着暖温呢!这下可以改善生活了。炖蛋这么简单的事,妈平时总不让我弄,真看不起人,今天我就让她好好瞧瞧。

调和好两个蛋,倒下调料后,又揪了一把葱,洗好后将葱段放在蛋上面。鲜黄的蛋,翠绿的葱,白瓷的碗,好漂亮啊。打开锅,放好蛋碗后盖上锅盖。然后,文火烧饭。金黄色的锅巴,乳黄色的炖蛋,再加上妈妈烧的碧绿的菜汤,想想口水就下来了,好馋人! “哦,香啊!”蛋味顺着锅沿跑了出来。不对,怎样没清新味呢?妈妈做的炖蛋可比这香多了。难道妈妈有什么诀窍?疑问随着时间越来越大。

过了好一会,打开锅盖一看,我傻眼了:鸡蛋和葱段傻傻地粘在一起,僵硬地呆在碗底,土黄色的蛋块显得无比难看,炖的蛋居然比没有炖的时候还少,那么可怜的一点给谁吃啊?它们怎么没有涨起来啊?直到妈妈走到我身边,我都没有发现呢。

“哈哈哈……哈哈哈!”妈妈大笑起来。我的脸好像有把火在烧似的。“什么事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其实很简单,你是忘记放一点水了哦!”吃饭时,妈妈又把这件事和爸爸说了,结果又迎来一阵笑声。

童年如流水一般,咕隆咕隆地就过去了。但第一次炖蛋的故事却深深印在脑海里,它告诉了我一个简单道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实践出真知。

4、看完后,谁来点评



四、病文评析,总结写法

1、大家真会阅读,真会欣赏。小明和大家一样,也讲了一件趣事,下面让大家轻声地读一读,看看写得怎样?





病文:



《酒醉麻雀》

       在我的童年里,有一件最难忘的趣事.

       有一天,我看见爸爸喝醉了酒,就想到酒醉麻雀。
  第二天,天没大亮,我就把浸好的酒米放入几只大口瓶里,挂在树枝上。天亮了,一群麻雀落在树上,开始啄米。吃够的飞开了,后来的又往里挤,真热闹。
  过了一会儿,酒力在麻雀身上发作了。一只只麻雀都醉倒了。我哈哈大笑,冲出屋去,一下子就捉了18只麻雀。         

       怎么样,我小时候的故事是不是很可笑呢?





同学们,你觉得他这篇文章怎样啊?

生:字数太少。

师:字数可是非常重要的,何况我们是五年级学生啊。

生:中间描写太简单

师:举例说明一下

生:比如说醉麻雀的过程没有写出来,麻雀醉的样子没有描写

……

五、联系课题,点好龙眼

     1、大家点评修改得很到位,能帮助小明将故事说具体,讲明白,突出了趣味,可小明说他拟的题目很好,那我们能不能为自己的故事也取个好题目吧。



(我想请大家说一说,好的题目有那些要求啊,可联系课文举例说明。   

           生:简洁明了

            生:突出中心

           生:有意思)



        2、汇报:

          生:第一次化妆  洗盐、吃药、钓蛇、理发、种钱……

总结:这节课我们共同分析探讨了童年趣事的写法,下一节课我们就用拟定好的题目动笔来写精彩的趣事,提出一些相关要求。

3、布置任务

 ⑴ 要突出“趣”。要说实话、真话、心里话,自己当时独特的感受。

     (要有稚趣,要有意思,要有发现,要有反思……)

⑵ 注重语言、动作、心理描写。







附:教学反思

《童年趣事》作文指导课反思

骆亚军

紧凑的结构,流畅的过渡,积极的参与,让这节课表面看来感觉很好,可细细思量,却发现了诸多的不足之处,现反思如下:

一、     指导没有到位,缺少关键点的支撑

作文指导课关键在指导,而这需要老师课堂上的机智。在本节课上,我注重了多种形式的指导,如回忆往事、相互交流、个别指导、点评作文等,但对于每个关键点,却缺少了一种敏锐的发现。如学生谈到下水文“动作写得不错”时,我仅仅是表扬了他会发现,而没有更进一步引导全班同学去读,去加深印象。类似的还有学生指出“他心理描写太少”“前因后果没有介绍清楚”等时,我没有更进一步去引导学生思考,没有让学生充分地展开想象,没有兴起在这个地方做做文章的念头。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想,一是备课时,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二是课堂上的应变能力缺乏以及教学的功力不足。

二、     点评过多,缺少写的锻炼

在本节课上,我让很多学生都参与了点评,既包括对学生的故事,也包括对老师的下水文,还包括了对病文的评价。从学生的反应看,他们很是喜欢这样的方式。但喜欢不代表他们就有这样的能力写出文章来。从课后的习作情况来看,很多学生还是不知道该如何写,即使在课堂上已经给了不少例子。

点评,其实有三四处即可了,不需要那样多的反复,需要的是练习,也只有实践才能让学生理解自己所点评的东西,才能理解什么叫“动作、语言、心理描写”。口头上的东西往往是不作数的,只有“白纸黑字”才能让人信服。

如果在这节课上,让学生动手写关键的一段两段,然后针对此做点评,学拟题,那么课堂上的很多发言将有更好的着落点了。

三、     细枝末节考虑不周

教室是学生最大的模仿对象,尤其在小学阶段。在课堂上,我们的细节,尤其是失败的、反面的细节,往往成了学生的模仿对象。在本节课上,我做了板书,提供了一份下水文。从课后的情况看,这两个方面都有一些小的问题。首先是板书,板书在课前没有做好充分设计,结果导致书写上不够规范,尤其是比划的连接与比划的折钩处。当看到学生在黑板上学我写的字时,我蓦然惊醒:一笔一划间,我带给了学生怎样的教育啊?

其次是下水文。下水文内容很是精彩,无论是其中的语言、动作描写,还是心理描写,都可以作文学生习作的范文。而美中不足的就是格式上存在问题。因为打印时,没有仔细看,导致部分段落转行时,没有空格,或空格数不足。下课后,有同学就提出了转行的问题,让我一时间窘迫了一下。如此重要的“青优课”尚且如此,那平时课堂我们该存在多少问题啊?

只有精益求精,充分思考,把握好主体与主导间的关系,多研讨,多学习,才能让我的课堂越来越好,也学生受益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少犯错误,尽可能地避免失误。
2#
 楼主| 发表于 2011-9-12 11:26:13 | 只看该作者
《二十年后回故乡》习作指导教学设计



——新课程实验教材第九册习作二教学设计



佛山市实验学校 骆亚军



教学课题:



新课程实验教材第九册习作二



教学内容:



本组课文,写的都是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你长大以后,或许会离开家乡,想象一下,当某一天你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将会是怎样的情景呢?以“二十年后回故乡”为内容写一篇习作。尽情地发挥想象,可以写家乡发生了哪些变化,哪些地方引起了你的回忆,可以写与亲人或同学见面的情景,也可以写你想写的其他内容。



教材分析:



家乡,在游子的心里,永远是最温馨、最难以割舍、最令人梦绕魂牵的地方。本组选编的一首首诗词,一篇篇散文,可以说,都是游子们思乡怀乡的绝唱。通过对本组单元课文的学习,学生体会到作者对家乡的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学生领悟到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的,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



这次习作是想象作文,是第二单元思乡主题学习的延续。美好的想象,正是基于对家乡的爱和关注。通过大胆地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激发起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在交流和修改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书面表达能力。



设计理念:



新课标明确指出第三学段的相关习作要求:“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想象作文是要在真实生活的基础上合理想象,而不是胡编乱造,又不拘泥于生活,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敢于创新。但是想象家乡二十年后的变化并非容易,尤其是岁月沧桑对学生来说很难体会得到。因此,本设计站在学生角度,以观察现实生活为基础,用情感去点燃学生思维的激情火花,以变化去激活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创新来开挖学生的想象空间。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注意积极观察周围事物,积累写作的生活素材。



2、 培养学生的热爱家乡的情感。



3、 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积极观察周围事物,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想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注意学习本组课文表达感情的方法,适当运用在自己的习作当中。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 激发兴趣,从我谈起。



1、 谈年龄,话人生。



二十年后,同学们都是事业有成的人了,或者是——(学生答)



或者是——(学生答)……是啊,无论二十年后,我们干什么,家乡,一定会珍藏在你的记忆中。今天,让我们大胆想象,放飞心灵,去看看二十年后的家乡吧。(板书)



2、 老师谈自己



二十年前,老师我根本没有想到自己能有这么大的变化。那时候,房子是草房,路是烂泥路,吃的、穿的都很简陋。就是在五年前,老师也没有想到家乡有那么大的变化。电视,电话,楼房等都一一呈现。二十年后的家乡,该是什么样子呢,很值得我们期待啊!






二、 课文回顾,总结特点。



1、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回顾一下本组的课文吧!《古诗词三首》中,《泊船瓜洲》写诗人在瓜洲随船停留时遥望家乡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秋思》写了诗人在洛阳城写信给家人,无奈信短情长,无法尽诉,《长相思》写到戍边打仗的南方将士,在北方的风声雪声里因思念家乡,辗转反侧,夜不成寐;《梅花魂》写了远在异国他乡的老人,把他的相思寄托在梅花身上,表达了对祖国、对家乡矢志不渝的眷恋;《桂花雨》写作者对童年的摇花乐的美好回忆和深深的怀念;《小桥流水人家》则深情地写了留在记忆中的美好的故乡生活。款款的思乡情,浓浓的恋乡意,如一杯茗茶,飘着悠悠茶香,越品味越醇香,越品情越浓烈。学了本组课文,你在表达方面有那些收获呢?



2、小结一下:本组课文都与思乡有关,作者的感情要依托景或物来表达。写想象作文也是一样,要抓住一个人或事或物来写。



三、 发散思维,开拓思路



1、 家乡是心中的港湾,那这个港湾里,都有些什么呢?



学生发言,多多益善。如:亲人,朋友,道路、树木、师长、童年、玩乐……



3、人事更替,岁月沧桑。二十年后,家乡发生了很多变化。大家现象一下,家乡都有哪些变化呢?



学生:(家人老了/年轻了,环境好了/差了,自己在佛山/广州/香港/美国/月球/外太空工作了……)



四、 风头豹尾,习作指引



1、 能够想象二十年后的变化,也就有了写作的材料了。但这还不够,还必要要有一个好的构思。



2、 文章中可以写二十年后的什么呢?



学生:(家乡的变化——吃的,用的,穿的,住的,坐的……



二十年后亲人、朋友、同学、师长见面、聚会、聚餐场面……



二十年后归途情景……)



3、 写作方法。想象作文,开头可以“梦境”或“科幻”的形式出现,可以蒙太奇的手法出现,可以对比的手法出现。结尾可以醒来,可以赞扬,可以展望,可以批评,可以感叹,可以忧伤。文章的表达方式,可以描写,可以说明,可以议论,可以抒情。



五、 安静写作,文思泉涌



让所有学生都安静下来,构思、写作。老师行间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



一、独立写作,个别指导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写作,对个别学生提问进行辅导,在巡视中找到优秀的构思作品。



二、多样修改,提升质量



1、自己修改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自力更生,丰衣足食。在学生修改前,提供修改的方法,如:对段落的划分(注意结构,防止出现一大段的情况);对标点的修改(注重标点的运用,预防出现一逗到底的情况);对错别字、病句的修改;对首尾的修改等。



2、合作修改



积极邀请组内成员修改,并主动修改别人文章。



3、组内推荐



对组内所有文章进行星级考核,可以从一级到四级不等,将优秀文章推荐给老师点评。星级考核内容包括: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语言优美,主题明确,构思新颖等






三、佳作点评,推荐发表(时间不够,可在课外进行)



1、优秀构思文章点评。如从太空写起,如从农村变化写起,如写环境问题,如写老人变年轻了,如写机器人工作等等。



2、优秀的语言点评。文章语文要有文采,对小学生来说,这很难。但只要能引用名句,多用成语,注重景色人物描写,用词准确生活,就是很好的了。



3、优秀主题点评。文章的主题如何,决定了文章的质量好坏。应表扬主题积极向上,健康阳光的,但同时对能反映环境问题,反映人口问题,反映生存问题的大主题的文章则更应该给予表扬与鼓励。



4、对优秀好文章,张贴在班级作文园地,推荐上班级博客,推荐上其他小学报刊杂志发表。






板书设计:



二十年后回故乡



现在的家乡:……



(注意观察)



二十年后家乡:……



(大胆想象)
3#
 楼主| 发表于 2011-9-12 11:27:21 | 只看该作者
“二十年后回故乡”作文指导


广东省佛山实验学校 骆亚军 528000 联系电话:13420806960

这篇习作是想象作文,是第二单元思乡主题学习的延续,目的是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美好的想象,正是基于对家乡的爱和关注。



写好想象作文,应该注意,想象既要大胆,又要合理;既要不受常规约束,又不要离奇得不合情理;既要以客观现实为基础,又不能随心所欲地脱离现实,胡编乱造。



想象作文,可以“梦境”或“科幻”的形式出现,可以蒙太奇的手法出现,可以对比的手法出现;文章主题可以赞扬,可以批评,可以感叹,可以忧伤;文章的表达方式,可以描写,可以说明,可以议论,可以抒情。总之,不脱离生活,又能让生活绮丽丰富一些才是最好的。



写好想象作文,也要以对日常生活的细致观察、深入思考、长期积累、奇特的想象作为基础,在文章中需要增加一些生活的细节,这样才能让想象作文使人感到“出乎意料之外”,又感到是在“合乎情理之中”。









(附:四篇学生作文)












二十年后的家乡



广东省佛山实验学校五(6)班 林泽敏



我的家乡是广东揭阳,那里山清水秀,人们和蔼可亲。我在外求学二十年了,那这么多年过去了,家乡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



初次见到家乡,我真的惊讶了。每个村庄的门口都有一个大屏幕。如果你想进庄子的话,就要按自己家的密码。如果密码按错了,那屏幕会及时提供信息指路,让你熟悉的人来带你进去。农田里,有自动的喷雾机、浇水机、施肥机等,所用都是符合绿色农产品标准的,对人体没有任何危害。



在农家别墅区,空气特别的清新,树木成荫。房子外,停放着一辆辆纯环保的汽车。这种汽车很特别,它们的食物是“灰尘”与垃圾。如果想进入房子,那可不容易呢。遇到认识的人,房子会自动开门;如果“看到”不认识的人,那就是用黄色炸药轰也是轰不开来的。房子里,很干净,几乎没有什么东西。然而只要你一按按钮,沙发、餐桌、电视、衣柜等都出现了。



肚子饿了,去厨房吧。厨房里面,有一个小电脑。你只要在电脑上用手指写上你想吃的东西,小电脑就会吩咐你家的多功能机器人,一会工夫,一桌可口的饭菜就出现了。二楼是卧室。卧室里也有电脑。如 果你想要张舒服的床,那只要按一下相关的按钮,床就会自动生上来的。卧室里有设备齐全的浴室。洗头、按摩、洗衣,几乎同时间完成。那伸缩自如的自动手比人手还舒服呢。



你看,这就是二十年后的家乡!






指导老师:骆亚军






二十年后回故乡



广东省佛山实验学校五(6)班 邓倩昕



二十年后,我从英国研究所回到了故乡——佛山。沿途看到佛山的变化可真大啊!柏油路宽阔了很多,楼房鳞次栉比,空气十分清新。汽车、摩托车全都改成了太阳能,佛山的污染几乎看不到了。



回家的第二天,我就应邀参加了一个师生聚会。到达老师家时,我简直目瞪口呆了。他们或瘦得美丽,或胖得可爱,个个漂亮极了。



忽然,一个男人向我走来,我投去惊讶的目光,问:“你,是谁啊?”“忘记我啦,我就是小杰啊!”我几乎要晕过去了。“天啊,你是我们班最胖的男孩子啊,怎么眨眼就成了美男了啊?”一个身材苗条的女孩走过来说:“是啊,他现在还是模特教师呢!”我好奇起来,想,这人又是谁呢?她仿佛看出了我的心思,说:“我是阿珊。”我的嘴张得大大的,似乎连鸡蛋都可以塞进去了。



接着,又一个美男出现在面前,说:“哈啊,我叫凯子,很高兴再次见到您,我现在在实验学校做English teacher。 ”我哭笑不得,因为他是我们班最调皮的男生。突然,我想起了老师,问:“老师呢?”“在那里。”啊,我没有看错吧,怎么老师一点没有变化?见我有疑问,老师笑着说:“这多亏了小雪,她研究了一种延缓衰老的补品,我吃了后,就这样了。”我听了才恍然大悟。同学们和老师在一起有说有笑,开心极了。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到了晚上,我们依依不舍地回了家。



指导老师:骆亚军



二十年后回故乡



广东省佛山实验学校五(6)班 苏曼馨



真好,二十年前离开故乡——新疆哈密的我,今天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总是在电话里听奶奶说“家乡变了”,可我听了后,我总有一种伤心的感觉:或许永远找不到童年时代美好的回忆了!



很快,我就坐着飞机来到了哈密。一下飞机,一阵熟悉而又温馨的气息迎面扑来。我既兴奋又高兴,那时还满地乱跑连话都不会说的妹妹都已经二十岁了,年轻的小姨已经有了不少的白发,奇怪的是爷爷、奶奶一点都没有变化。我同小时候那样向奶奶扑去,奶奶抱住了我,问我:“怎么现在才回来?”“我……我……我……”我支支吾吾说不出什么原因来。一姨永远那么聪明,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帮我一把。小姨对奶奶说:“让小馨去看看我们的别墅吧。”



到了别墅,我四周看了看,呵,真的吓我一大跳!一棵棵大小高低不同的树木围绕着别墅,还有一个碧波荡漾的大游泳池,那在二十年前的新疆是想都别想的啊。我边往里走,边看四周的风景。只听“咚”的一声,我撞在了一棵五米高的大树上。这一下,撞得好头昏眼花,妹妹大笑道:“姐姐,路在这里!”我一瞧,原来我只顾看风景,不小心走到树林里去了。



这多美,多有趣啊,我真希望永远都住在这样的哈密呀!



指导老师:骆亚军






二十年后回故乡



广东省佛山实验学校五(6)班 陈潇憬



二十年过去了,我成了一名画家。现在,天天画那些应酬画,我都厌倦了。其实,现在哪里有什么风景啊?以前的青山,成了公园;以前的小溪流,成了人工湖;以前的弯弯山路,成了公路……



这时候,我想起了小时候故乡的风景。那里,山清水秀,谁去了都会喜欢,我为何不去那画张风景画呢?我又想:先画一张二十年前的风 景,到那里再画一张现在的,对比一下,不更好吗?



我迫不及待地画好了一张二十年前的风景,虽然记得不是很清楚,可看在我眼里却是那么地美丽。我来到了江西老家,以为那美丽的一刻又会出现在我眼前。



可我却大大失望了!秀丽的风景不见了,变成了高高的楼房,一座座摩天大楼正在修建……我问了一个住在这儿的亲戚,只见他叹口气,说到:“国家的进步太快了,到处建房子建路,这风景,哪留得住啊?”国家啊,你进步的这么快,有什么用呢?进步的快是好事,可要为什么破坏这风景呢?我失望地回去了。



从此,那幅画,成了我最珍贵的作品。
4#
 楼主| 发表于 2011-9-12 11:28:19 | 只看该作者
一篇学生作文引起的争议

现在学生的作文究竟怎样?又该如何引导他们?对于学生作文,我们该采取怎样的批改手段?又该怎样提升学生的作文层次?……

前些日记,因为参加“我阅读 我成长”征文比赛,学生们写了一些作文,我挑选了其中比较优秀的文章上传到教育在线上和班级博克上。没有想到,其中的一篇,引起了一位老师的特别关注,现在我将我们的探讨列在下面,请各位老师多多请教哦!

学生的作文是这样的:


咬痛“水果”品错“醋”



——“小书迷”的由来故事



广东省佛山实验学校五(6)班 袁欣悦



在我家乡有这样一个习俗:小孩子一周的时候都要抓周,在小孩子身前不远的地方放上玩具、笔、书等东西,小孩子抓到哪样东西,就代表他的未来与那样东西有密切的关系。妈妈说我抓周抓到的是书,这也许就注定了我和书的不解之缘。



我从幼儿园开始认字的时候开始,就对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从书中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懂得了“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道理。我如痴如醉地读着各类书籍,有时甚至达到忘我的程度,妈妈亲切地叫我“小书迷”。



有一次,我正在读《格林童话》,被书里的情节深深吸引住了。这时,妈妈送了些水果近来,对我说:“孩子,吃点水果吧。”我胡乱地答应着,仍然目不转睛地盯着书本。不知过了多久,我依稀记得妈妈送来了水果,于是,我手深了过去,但书里的精彩故事实在诱惑着我,手停在水果盘上。又不知过了多久,我也许回过了神,拿起“水果”就往嘴里送,“哎呀!”我觉得很痛,低头一看,我居然咬到了自己的手指头。妈妈跑了过来,看到这样的情形,摇摇头,耸耸肩,无奈地说:“真是个小书迷!”



那天中午,妈妈叫我到楼下小店买醋。我带本高尔基的《童年》来到楼下,边走边看,不知不觉地坐在了小区绿荫下的石凳上,慢慢看起来。高尔基童年时的酸甜苦辣深深地感动了我,我完全忘记了任务,忘记了时间,只痴迷在书的故事中了。“欣悦!你在干什么?”我猛然惊醒,抬头一看,妈妈站在我面前。她双手一摊,说:“我叫你买醋,你却品尝起高尔基的酸甜苦辣来,真是十足的书迷啊!”



我从此得了个“小书迷”的美称。我喜欢这个称呼,因为我喜欢读书。书能让我博古通今,领略人生真谛。书伴随着我,我也一天天地真正地长大起来。














随便串串门(游客)发表评论于2006-10-16 下午 05:36:52





喜爱阅读是一件好事,但因而"志昏"似乎就不太好了吧!这样的作文,没反映出正面意义,是一仲浪费。(不知老师是否会有同感)


随便串串门(游客)发表评论于2006-10-16 下午 05:38:44





喜爱阅读是一件好事,但因而"志昏"似乎就不太好了吧!这样的作文,没反映出正面意义,是一种可惜。(不知老师是否会有同感)















我的回复:


qianliyan(游客)发表评论于2006-10-17 上午 07:22:20








依我看,这并不是浪费和志晕.



原因:



从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小作者对书的热爱程度.如此爱书,而且又非在课堂上,所以不伤大雅.生活中的点滴损失,是有一点点的可惜,却也是作者成长经历中的难得的趣事.爱书,爱到如此程度,我们为何不替作者高兴呢?看看几千年来的世界,留下来的读书趣闻,又有几个不是类似的呢?



再说,作者其实是很聪明的.不因琐屑而影响读书,虽然耽误了买东西,但因此能体验大作家的酸甜苦辣,何尝不是十分幸运的呢?我们虽然长大成人了,可我们有几人在小时候享受过如此的读书生活,又有几人能痴迷如此境地呢?若谈我们的教育,我想,如果能培养孩子对书的热情,那就是最成功的,否则单单靠课堂上的学习是十分失败的教育.小作者能读书,能读好书,能痴迷读书,本身就是具有重大教育意义的,而非可惜,甚至说是一种珍贵教育礼品.



现在回想起来,我们的读书真是太少了,童年时候读的书就更少了.课本上的内容,长大后能记住的,有多少呢?其中真正有价值的,又有多少呢?若能,把学生从课本引向广阔无边的书籍海洋,那该是多好的事情啊!我为有这样的学生骄傲!我相信,他们将来的成就会很高!






一点看法,请串串门老师指教!





随便串串门(游客)发表评论于2006-10-17 下午 02:15:10





我所说的是文章所反映的意义,并非否认爱阅读的好处。我可惜的是写得这样好的作文没突出正面的中心思想,只纯粹表达了一个人的爱好,文章的“灵魂”所在呢?





















我的回复:


千里眼(游客)发表评论于2006-10-18 上午 07:20:14





非常感谢串串门老师的再次点评!我有一点小小的看法,请多多指教!






自娱而娱人.



文章灵魂之所在,我认为能让读者感受到"爱书",足够了.在教育在线上,有很多网友,都回复了这个帖子,说明的意思无非是一种,即让他们看到作者是如何地爱书.或许,作者在结尾可以进行一点拔高,上升到所有的学生,老师,民族,国家,但对于作者来说,她还没有达到这个地步,任意地提拔,是不合适的,甚至是不合理的.



未来的社会,更需要的是个性的解放,而不是对社会的怜悯.人们需要看到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与精神生活.从这个角度来说,越是个人的,越能受到大众的喜欢.因为文章中的个体,具有了很大的典型性.


















随便串串门(游客)发表评论于2006-10-20 下午 05:27:00








我只不过认为:既然作者已将“迷”字表达得如此淋漓尽致了,是否可以考虑:



从旁人一句无意的提醒(如:妈妈笑咪咪的怪责说:“你这孩子,除了书就什么也不知道了!”之类)中顿悟到:再好的爱好,如果沉溺也将变质,从而成为修身的绊脚石,从此学会爱书有度、喜好而不丧智......



一个闲人的点点拙见,绝无班门弄斧之意。



千里眼(游客)发表评论于2006-10-21 上午 11:08:37





说得好!



旁观者清啊!



从修身角度看,确实能有此顿悟,是最好的.从长远看,这也是必要的.当然,如果有特别之人,可以完全沉浸入迷,从而获得大成就,不过,对普通人来说,最好还是能及时清醒过来,我们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不能任意而为啊!




在我们的讨论中,有很多观点都是有争议的,但我相信,有了这些争议,能让我们在作文教学的路上走得更好,请大家多多参与讨论,谢谢!
5#
 楼主| 发表于 2011-9-12 11:29:20 | 只看该作者
本色语文的魅力



骆亚军



“演绎激情与本色语文”是本次全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的主题,通过众多名师的上课与演说,我收获很多。



本色语文,就是还语文的本来面目,让语文回到传统的路子上来,不再为花样所烦恼,不再为人文性工具性而伤神,是简约而不简单的语文。那杭州观摩活动究竟给我们带来那些冲击呢?



首先是多媒体的使用给人以深刻的启迪。贾志敏老师温馨的课堂中,除了出示课题用了课件外,其余都是师生的互动与交流。而张化万老师的作文课堂,就根本没有用到多媒体。那堂课八十分钟,在游戏里,在探索里,在评改里,在交流提高中不知不觉地就过去了。学生在课上快乐作文,言之有物,并且培养了学生的写作技巧:抓住题眼拟题目,同学批改时发现别人长处,对文章重点的把握。在张老师那里,多面体已经没有了地位了。这是我们所要学习的。于老师的课是经典的,当然也没有用到多媒体了。充分地朗读与体验,深入地思考等等这些,已经成了于老成熟的标志了。高年级的语文课,如果再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就不像真正的语文课了。



当然,用多媒体比较多的是年轻一辈的老师。孙双金的课堂容量大,必然地要借助多媒体来节约书写的时间;盛新凤老师的《如梦令》,因为图象思维与“读胖”“读瘦”的需要,才简约地用了一些多媒体来辅助教学;用的比较成功的就是窦桂梅老师的主题教学《村居》,从《破阵子》到课文,从一个个场景到最后的村居图,借助多媒体,在古韵味地读中,在引声高歌的唱里,为我们演绎了语文的真正魅力。当然,其余名师也用的比较成功,比较值得称道的就是名师的课前工夫了,没有一个人多媒体出错而影响了教学。



其次是朗读的指导。无论是老一辈的教育家,还是教育界的新秀,无一例外地都重视了读。读前指导,读中评价,读后评议,给我们留下了深刻个印象。贾老师打断学生中途的朗读,可能让人觉得他不尊重学生,可回想到我们日常教学中,对于朗读,不就应该及时地指出错误吗,若事后指出,再让学生读,不就浪费了时间吗?王崧舟老师的读,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没有单纯地读,而是积极地变着花样读,让学生借助课堂的读来表演,让学生和老师在台前,有目的地针对性地加工化地读,让学生同学生之间“辩斗”式地读,在读中体验语文味,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深意,在读中飞扬着孩子的心灵。支玉恒老师的读,则别具风味。“愿意读的站起来,其他的只能坐着听,想读也不能读。因为你失去了一次争取读的机会!”这样的话语毫无疑问地激起了课堂是读书气氛。“你推荐一位平时胆子最小,读书最少的同学来读。”而这样的问话则让我们深深地为老师感动,老师是真正地为每一个学生作想啊。



整个观摩,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数于永正老师的读同窦桂梅老师的读了。他们在学生读的基础上,自己亲自示范,给我们心灵以巨大的冲击。于老师读得荡气回肠,让人感慨不已,似乎比专业朗读的人也差不到哪里去。老人是把自己的生活体验也加到里面去了,在平实厚重的课堂上,这读更是为孩子打开了一扇奥妙无穷的门。而窦桂梅老师的读,则古色古香。首先是学生读,然后摇头晃脑地读,后手舞之读,后足蹈之读,后三个动作合在一起站起来读,最后还配乐唱了起来,让我们好好地为之感叹了一回。



再次就是强调说与写。窦桂梅老师课堂上的说可谓是“一绝”。通过抓住“吴音”、“溪”、“媚”、“醉”、“最喜”、“卧”等,让学生充分地展开想象,配以诗歌名句来引发学生的思维,在不断地说中,学生体验到了那份独特的诗词韵味。在层层的推进中,窦桂梅老师从文字到文学到文化,将每一个字词品析得那么鲜活、那么深刻,让我们为之叹服。当然,她这么做,有没有超出学生的理解范围,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地探讨,不过毫无疑问地,将这堂课放到初中乃至高中都是可以的。



让学生在课堂上写出感受,写出体验,写出感想,而后交流,无论是《给予树》中的自己独特体会,还是作文课堂上不断地写与交流,或者是《心灵上的百合花》里的劝戒语,都让我们领略了本色语文的独特魅力。



米黄色的桂花,或张或合,香味有浓有淡,伴随着西湖水的清澈,回想起在浙大学习的情景,我似乎又呼吸到了那悠悠而来的气味了。
6#
 楼主| 发表于 2011-9-12 11:30:08 | 只看该作者
《圆明园》教学反思



骆亚军



当铃声响起的时候,我终于松了一口气,课终于下了。



四十分钟的课堂,除去看电影片段的几分钟,我都有点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感觉。学生的陌生,让课堂少了几分生机;备课的不充分,让自己有点捉襟见肘;朗读的指导不够,让课堂了无生趣……



当然,也不是一无所是。导语是前个晚上才改动的,因为学生刚刚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秋游,这正好让我把此次秋游同游览圆明园结合起来。效果正如所想,通过呼应式的回答,学生的积极性明显好了起来。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但是,我却没有能充分把握好这一机会,没有能及时让学生朗读,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通过简单的阅读,我要求学生找出圆明园中的美景。本以为这是个简单不能再简单的东西了,没有想到学生居然找到了后面,我呢,倒在原地打转,好不容易把学生牵引到“有……还有”上。看学生的反映就能明白刚才的引导是多么地生硬同勉强。其实,这一段的处理应该向曹老师学习。不要轻易地把学习引导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老师要紧紧把握住方向。假如自己能一开始就“诱导”学生说“有……还有”的话,那学生回答就不会走向“歪处”。若再在他们说完后,来个激情朗读比赛背诵,那该是多么好地高潮啊。



让学生观看圆明园中的美景图,该是自己的一个亮点了。不仅让学生欣赏到了如诗如画,而且让他们在我言简意赅的解说中充分体验领略到了其美感。其后,我却没有能够抓住机会,让学生说其感受,而是让他们的“愤情”“休息”了,看板书的“作秀”,后再说,这是多么地错误啊。后来,评课时,很多老师都提到了这个遗憾,让我唏嘘不已。自己在设计时,没有想到激情迸发的及时性,从而浪费了一个高潮。板书的设计,也因此而风光大减。原来的设想是将圆明园的辉煌写出来,通过“有……还有……”表现,在看过影片后,补充“没”字,当学生充分体验后,擦除板书,只留残迹,将板书同影片同文章统一起来,可效果呢?固然,当我擦除板书留下残痕时,很多学生流露出无奈与痛恨,但课后很多老师指出一个问题:课题没有显现出来,就是在开始时,我让学生书空同我一起写“圆明园”,而后来没有写“毁灭”二字,这让课堂不完整。其实,只要让学生跟着我写“毁灭”,而后再真正“毁灭”一下板书,就能将文内与文外,说与写,读与思结合起来,达到一个高潮。



结尾的处理,让人很不满意。因为没有能及时抓住学生的感情,所以让学生表达感受也就落到了虚处。设计时,我设想让学生扮演当时的一个角色来表达自己对“毁灭”的感受,本来应该是个出彩的地方,可实际效果却差强人意。自己的引导不够,学生的表达不清,愤慨不足,加上临近的钟声,就造成了结尾的草草了事。虽然,学生也说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奋斗”,但是同真正的历史内涵“毋忘国耻”还是有较大差距的。



导语的精心设计,细节的推敲考虑,感情的及时把握,是我要改进的地方。暂且就总结到这里吧。
7#
 楼主| 发表于 2011-9-12 11:30:48 | 只看该作者
“扎根”教学彰显教学魅力

——听武凤霞老师《杨氏之子》一课心得

骆亚军

3月29日,我在广州有幸听武凤霞老师上来一节《杨氏之子》。武凤霞老师是河南省小语界在全国的一面旗帜,久闻大名,并在多种语文期刊中拜读过她的文章,却不曾想能有机会亲眼目睹她的芳容,亲耳聆听她执教的语文课,收获颇多。

这次武凤霞老师执教的是《杨氏之子》,亲切、平实,却又处处显露出她对课文的独特解读、她对语文的深刻感悟,让我们一线的教师受益匪浅,其中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1、教学要从学生的现有水平出发。

让学生谈“文言”,从知道的古文谈起,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让学生自己理解古文和现代文的区别后才进入课文,而不是生搬硬套。这样的导入,让我们感受到了名师的魅力。

从孩子的实际出发,让学生自己提出不懂的问题(方法是帮老师解决几个问题,你们以为老师会有哪几个问题),这样做平淡的学习中就有了学习的动力,能帮助老师那是多么好的事情啊!

在总结课文时,让学生自己说这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并讲出自己的理由。老师没有如以往肯定学生时候再来引导,而是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人理解,让孩子拥有自己的个性解读。当然,这样的解读在前面的课堂生成中已经做好了铺垫了。

2、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学习的种子

这种子是什么?就是学生学习的兴趣、探究的欲望啊!我们的课堂为什么学生不爱学?是我们只盯着书本,只盯着几个字词,只盯着考试成绩,却把学习的兴趣爱好弃之一旁,置之不理。这样,学生怎么能爱上语文,爱上学习呢?

去掉标点后读,去掉文字后背诵,用其他古文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有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

3、跳出来看文本

跳出来看文本,不单是看课本,看教参,看范例。怎样跳出来呢?从广泛而大量的阅读中来,从对文本的深入思考中来。

这样,我们就会看到与众不同的文本解读,看到对文本的独特感悟。

武老师所学举的例子有她上《检阅》时看到的队员们并没有征求博莱克的意见这种假尊重、伪尊重,还有别人上《珍珠鸟》时对信赖、自由的追问。

我们的语文课为什么不能像武老师一样,上成对孩子们的生命成长有益的课呢?让我们也在不断的阅读与思考中获得跳出来的本领吧!

《杨氏之子》,是武老师“扎根孩子实际水平”理念的最好范例,这样的课堂贴近孩子的实际,不是在凌空舞蹈,而是非常地实在、有效,充分地彰显了教师的教学魅力!
8#
 楼主| 发表于 2011-9-12 11:31:39 | 只看该作者
联教课反思



骆亚军



联教课过去一个多星期了,现在冷静地思考这堂课,发现了很多可以值得研究的东西。



首先,课堂的细节处理有待 进一步提高。如对课题的处理就有欠思考。在课堂的一开始,我就让学生和我一起来写课题,这本是很好的设计,可后来经研讨后,我发觉这一做法不太合适在第二课时用,应该放在第一课时。基础训练完全可以在第一课时完成,可我为了片面追求课堂效果——基础知识的扎实训练,而让学生和我一起写,真的有点画蛇添足了。



再如,板书时,我对省略号的处理不恰当。我把关键的“有……还有……”板书出来,但为了图方便,只写了其中的三个点,没有写全六个点。虽然说,不是太大的问题,可放在本就板书不多的黑板上就显得比较突出了。学生最大的能力是摹仿,不管是对的还是错的。而这点对小学语文老师来说,显得特别重要。同样还是在“有……还有……”的设计上,我陷入了为了训练而训练当中,没有结合课文内容来对学生进行拓展训练。我让学生用“有……还有……”造句,并做了适当引导如“今天教室里有……还有……”。当时的课堂效果了热闹的,学生也能兴奋,我自以为效果很好。可回过头来发现,这是相当糟糕的设计,这完全脱离了课本,没有及时地让学生围绕圆明园的建筑来想象,没有及时地利用课文的现成句子进行训练。



其次,多媒体的运用不合实际。因为病毒缘故,电脑反应比较慢,加上一时的紧张,鼠标就不停地点击,这就造成了幻灯片一动不动。而我,没有灵活地利用等待的时间让学生读书,反让学生在那里看我操作,还好,我镇定自若,没有露出着急之相。后来,放电影片段时,我因为音响小,而适当地穿插了旁白。可惜,断断续续,效果不好。其实,我之所以不连贯的原因是我根本没有想到会说旁白,也没有想到自己要说旁白,所以也就没有做准备。前期工作准备不足,上课就显得有点局促不安有点乱了。



再次,是对课文语言的把握上,对语言文字的解读上存在不小的问题。我重视了读,但没有重视从重点词语的品读上去引导学生更好地读,更没有好好地品析语言文字的美。比如,对金碧辉煌与小巧玲珑,对掠、毁、烧等字词的解读,处于比较低级的说意思而后读的地步,没有认真地品出重点字词的“温度”。想来今后要重视积累此问题的解决办法。



课堂永远是遗憾的课堂。有了思考,就有了前进的方向。教育教学的明白是精彩和幸福的,为自己加油!



教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骆亚军



教学目标:



1、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不可估量、损失、皇家园林、组成、一般、象征、苏州、诗情画意、宏伟、唐代、凡是、统统、销毁、侵略、奉命”等词语。



2、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并概括中心思想。



4、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



2、有感情的朗读。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2、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独具匠心。



3、理解重点语句:“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教学准备:



结合教育资源和网络资源自制的多媒体课件、经过剪辑的火烧圆明园园的视频录像。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



2、整体感知全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圆明园的毁灭》,回到一百多年前的清朝末年,去看看。



多媒体课件出示: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曾经是一座皇家园林,被誉为“万圆之圆”。 1709年,清朝康熙帝把该园赐给四子胤祯(后来的雍正帝),并赐名圆明园。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150多年的经营,集中了大批物力,役使了无数能工巧匠,倾注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血汗,把它精心营造成一座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离宫。






板书课题,看到题目,你想知道写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圆明园是怎样的一座园林?它是怎样毁灭的?是谁?为什么要毁灭它?)



我们将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来一起寻求答案。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



2、指名认读生字词。



多媒体课件展示每个生字的读音、笔顺、部首、组词等内容。



3、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纠正学生的读音。



4、同学们,大家根据刚才提出的问题,再文中找到相应的段落。想想文中主要写了哪几部分的内容。



5、学生讨论后得出:第二至四自然段写了圆明园的昔日的辉煌,第五自然段写了圆明园的惨遭毁灭的经过。



三 、学习课文,小组交流:



1、默读课文,把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不懂的地方也做上记号。



2、小组交流自己的学习感悟。



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理解“不可估量”。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昨天,我们粗略地领略了圆明园的风光,今天,让我们走进圆明园,好好地欣赏一下这个“万园之园”



二、学习第二段。  1.请同学们边听边画出圆明园的位置以及由哪几部分组成?另外还有许多小园,这些小园是怎样分布的呢?



(课件展示图片:圆明园主要是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组成,因此也叫圆明三园。圆明园的面积有5200亩,规模宏大。理解“众星拱月”是什么意思?体会圆明园布局的巧妙。园大、园多。



众星拱月:拱:环绕;无数星星围绕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这句话总体描绘出了圆明园的总体格局。)  2、走进圆明园,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规模这么宏大布局这么巧妙的圆明园里面有些什么景观呢?



(1)指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作者具体描写了圆明园哪些宏伟建筑?



(指导学生画出具体的景点和建筑的名称,结合修饰语,想象当时的景观。板书:有……也有……、有……也有……、……)



(2)听完后你能感受到圆明园中的景观有什么特点吗?(美、多。圆明园中知名的景观共有145处,著名的有40处。如果用“有……还有……”写出来那得要用多少个“有”字啊?如果要你去玩一玩,那得要多少天啊?)



(3)你们想去看看如诗如画的美景吗?



(课件视频展示课文中介绍的圆明园建筑园林景观。并辅助优美语言旁白)



(4)漫步在这样的园内,作者他会有怎样的感受?(师生齐读“漫步园内……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突出“有如”、“仿佛”、“流连”这些词语,读出游览圆明园的感受和作者由衷地赞叹。)



(5)漫步这样的园内,我们边走边看,边看边赏,发现圆中有……还有……(生读相关课文,并提示学生从不同角度写宏大的建筑群)



(6)圆明园中除了宏伟的建筑还有什么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到第四段,并请想一想第一句话起什么作用?



找一位同学朗读,教师指导同学们思考: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圆明园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史名人书画”说明年代久远,种类繁多,可称作“奇珍异宝”。



“大家知道从秦朝到清朝,中间一共有多少年呢?”



若学生答不出,可以提示是两千三百多年,秦朝是公元前221年建立的,圆明园毁灭时间是1860;另外,注意提示学生这些珍宝涉及的历史更长,应有三五千年的历史。它贯穿了中国历史。



若有学生说出“大约”“多”等词,则给予鼓励,强调谴词造句的准确性。



正是有了如此珍贵的文物,圆明园所以才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课件出示: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奇珍异宝。  如果按年代的顺序将这些文物摆放在一起,那它们就是我国古代的一部文化史,它同样象征着祖国灿烂的文化。所以,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三、学习第三段。 这座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这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再也看不到了。因为1860年10月6 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



1.自由读课文,并告诉大家你都看到了侵略者的什么了。  (“掠”、“毁”、“烧”这三个字概括了侵略者的强盗行径。)  指导学生具体分析侵略者的暴行。  “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这句中的“凡是”和“统统”二词说明侵略者什么都拿,毫不留情,一点儿也不留下。而且“拿不动的”也不放过,还用车拉,牲口搬运。(课件展示)  还有“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任意”一词突出表现了侵略者的残暴行为,想怎样破坏就怎样破坏。(课件展示)



 “为了销毁罪证”,他们在园内放火烧了三天三夜,使得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化为一片灰烬。



2.观看相关影片。



3.面对圆明园中的残垣颓壁,你想对那些侵略者说什么,对后来的我们说什么?



4.是啊,这一场大火后,我们没有……也没有了……(读)这场大火,把圆明园毁灭了,这是祖国文化史……(回归第一段)



5.思考:大火毁灭的是什么,没有毁灭的是什么,从中,我们应懂得什么?——勿忘国耻!



四、作业



关于要不要重修圆明园有几种不同的意见,你的意见呢?和同学们讨论讨论,说说你的理由和主张。



板书设计:



21、圆明园的毁灭



(没)有……也(没)有



(没)有……也(没)有



(没)有……还(没)有



不仅(没)有……也(没)有



(没有)上自……(没有)下至
9#
 楼主| 发表于 2011-9-12 11:32:45 | 只看该作者
《青铜葵花》读书交流会设计
骆亚军

教学目标

1、阅读品味《青铜葵花》,初步感受作者的质朴、圣洁、富有美感的创作风格。

2、抓住细节,从细节中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3、在阅读、交流、参与中发现阅读的魅力,体验阅读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青铜葵花》

这是我们最近读的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之一的《青铜葵花》。

2、作者是谁?生平如何?

3、用简洁的内容概括一下本书的主要内容。

4、书中,除了主要内容还有什么?

代后记的题目又是什么?(美丽的痛苦)

二、第一环节   书中内容知多少

1、《青铜葵花》知多少?

(20道有关书中内容的选择题,每个小组派人作答)

2、学生自己出的有关书内容的选择题。

(每组出一题,总计10题左右)

三、第二环节    述说痛苦

1、走近青铜:

2005年,当长篇小说《青铜葵花》与读者见面时,作家曹文轩在扉页中写道:“谨以此书献给曾遭受苦难的人们以及他们的子孙”。因为,书中写下了许多苦难。让我们再一次走进《青铜葵花》,看看书中又向我们讲述了哪些痛苦呢?

出示:青铜在妈妈的怀抱里先是发冷,等大火熄灭之后,就开始发热发烧。此后,高烧一直持续了五天。等体温恢复正常,青铜看上去,除了瘦了许多,本来就大的眼睛显得更大外,其他倒也一切正常。但家里人很快发现,这个本来说话流利的孩子却已成了一个哑巴。……从此,青铜的世界改变了。

指名读。对青铜来说,这意味着什么?说说。



2、走近葵花:

出示:她再也不可能听到爸爸的应答了。……不一会儿,葵花的嗓子便哭哑了,直到完全发不出声来。冰凉的泪珠,顺着她的鼻梁,无声地流向嘴角,流到脖子里。她向大河边伸着手,不住地抽噎着。……葵花不再哭泣了,苍白的小脸上,目光呆呆的,哀哀的。

教师读,看到这儿,你想说什么?

3、述说他们经历的更多的“艰难”

青铜一家是大麦地最穷的人家,收养了葵花后,使原本贫穷的青铜家,生活更加艰难。(火灾致哑、太过贫穷不能上学、水灾房塌、严寒卖芦花鞋……)

四、第三环节  美感之旅(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调整,主张学生说为主,老师适当点拨)

1、景美

葵花之美、纸灯笼之美、芦苇荡之美。(读书手册交流   幻灯片相关片段2处)

2、物美

冰项链之美、芦花鞋之美、葵花作品之美。(读书手册交流   幻灯片相关片段2处)

3、人性美

A:心境美

(青铜甲只有天、只有地、只有清清的河水,只有一番从心到肉的干净;日子一天天过去,青铜一家人朝朝暮暮,过得喜气洋洋;也不知道哪来的……)

B:关爱美

在苦难面前,他们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关爱。爱,支撑着兄妹俩战胜了苦难,走出了困境!

大家一定还记得每天早晨,葵花骑着牛上学,青铜一路护送。她是大麦地唯一一个骑着牛上学的孩子。尤其是那个细节的描写,每回到学校后,葵花跑进校园,又很快说:哥哥,放学后我等你。

请同学们说说葵花骑牛上学的情景。

预设1:看马戏

看重抓住看马戏三个细节聊聊:

预设2:芦花鞋:

预设3:冰项链

预设4:聚焦“纸灯笼”,感受至爱

C、牵挂美(最后的片段  青铜在水泥柱上)

五、情感升华

1、听完大家的交流,我想说: 少年时代就有一种面对痛苦的风度,长大后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强者。

2、除了《青铜葵花》,你还知道其他的吗?你能把你最喜爱的一本推荐给大家吗?曹文轩这样的纯美小说还有很多,大家想不想了解更多的故事呢?老师推荐你们去读他的纯美系列小说。——出示课件:曹文轩作品(见封皮)

《野风车》      《根鸟》      《红瓦黑瓦》

《草房子》      《细米》      《山羊不吃天堂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07:22 , Processed in 0.09184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