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丁慈矿,上海交通大学子弟小学语 文老师,中国楹联学会会员。28岁的丁慈矿,模样清秀,气质儒雅,面带谦和的微笑,静静地听记者讲话。但当说到中国传统文化,说到他为之付出巨大心血的“对课”,丁老师的双眸立刻闪闪发亮,话语也滔滔不绝起来……最近数年来,丁老师和自己的学生共同开发“对课”,赋予这门古老的课程以崭新的内涵,让其焕发出动人的生命光彩。记者就此对丁老师进行了专访。
背景:“对课”,就是对对子。是汉语独有的一种语言教学形式。大概从北宋时期开始纳入语文教学体系,北宋的《京兆府小学规》(相当于今天的小学教育大纲)对小学课程的安排有具体规定,在三个学业等第中,其中第二等第的日课程安排为:念书约一百字,学书十行,吟诗一绝,对属一联,念赋二韵,记故事一件。“对属”就是对对子。从那时起,“对课”绵延近千年。凡是进过私塾的,都学习过“对课”。
行走在诗意语言的密林里
——丁慈矿和他的“对课”
李振村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稚嫩的童音从私塾中传出,回荡在蓝天之下。
那是遥远的年代,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先生正带着一群小孩子读书。在枯燥的读书生活中,却有一样活动让孩子们喜欢,那就是对对子。每天放学之前,老先生都要和小孩子对对子。老先生出个上联,小孩子开始摇头晃脑地想,不一会儿,大家就争先恐后地说出下联。老先生会走到对得最好的小孩子面前,翘起大拇指说:“妙!神童!”
这一幕画面随着私塾的消亡渐行渐远,但从这些“神童”中成长起来的一批又一批精英人物却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成为中华民族政治与文化的支撑力量,孙中山、鲁迅、郭沫若、冰心、老舍、沈从文……
如今,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大量的外来语汇、网络语汇潮水般冲击着汉语言文字,当“我们”在年轻人的口中变成“偶们”、“这样子”变成“酱紫”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回过头去看一看,我们的汉语曾经是多么的美丽!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芳草有情,夕阳无语;雁横南浦,人倚西楼” ……将来是否还有人能写出这样的句子?
在上海,一位年轻的语文老师正默默地努力着。他就是上海交通大学子弟小学的语文老师丁慈矿。
涵泳功夫意味长
记者:在人们的印象中,吟诗作对的好像都是些老先生,想不到你却如此年轻!请谈谈你是怎样走进对联教学这一方园地的?
丁慈矿:小时候,我很喜欢读书。一天,在哥哥的书柜里翻出了一本破旧的故事书,上面有几则对联故事。一则讲的是乾隆皇帝和纪晓岚对对子,乾隆出上联: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纪晓岚对下联:春读书,秋读书,春秋读书读春秋。另一则讲的是刘凤诰考取了探花,乾隆嫌他貌丑,故意出了个上联为难他: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朕是摘星汉。刘凤诰立即对出下联: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乃探花郎。
这些故事太有趣了!许多年过去,我仍记忆犹新,它激发了我对汉字、汉语最初的爱。光阴流转,1998年9月,我成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天,在一堂语文课上,我给孩子们讲了一个对联故事,没想到大家欢呼雀跃,纷纷要我再讲一个。于是,我又讲了一个,这次我没有告诉他们下联,要他们自己去想,几分钟后,孩子们说出了五花八门的下联,有的对得还不错,这使我欣喜异常!于是,每天给孩子们讲一个对联故事成为最受欢迎的节目。由此我想:能否借鉴传统“对课”的形式,开设一门对对联的课程,以拓展语文教学的天地,调动孩子们学习的兴趣?
我的想法得到了我的老师商友敬和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经过精心准备,一门有着鲜明传统文化特色的课程——“对课”,在我的课堂里诞生了。
记者:能谈谈你是怎样进行对联教学的吗?
丁慈矿:古代私塾里的“对课”,没有现成教材,教师多是从眼前常见的事物开始选择字词,避开生冷的字眼儿,为的是让学生容易对,又有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一般由二字、三字到五言、七言,视学生程度,由教师出上联,学生对下联。就这样对着、对着,学生逐渐掌握了文字的运用,开始作对联,写律诗。我的对联教学以此为参照,设计了日常拓展型的对联课和主题探究型的对联课。
日常拓展型的对联课由“每日一对”和“每周一联”组成。
“每日一对”,就是每天出一副对联让学生去对。“每日一对”不拘时间,有时在吃午饭时进行:吃饭前我出一个对子,午饭后,和孩子们交流。对子都很简单,多是些常见的事物。例如,有一次,我出的是“八宝粥”让孩子们对。饭后,一个孩子跑过来说:“老师,我对‘三鲜面’。”另一个孩子说:“‘五香豆’怎么样?”大家哈哈大笑。
“每周一联”,就是每周利用一节晨会课,和孩子一起欣赏一副对联。对联是我从百余种对联书中选出来的,都是些好玩的东西:“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水牛下水,水淹水牛腰。”“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丫头啃鸭头,鸭头咸,丫头嫌。”这些对联孩子都很喜欢,一读就记住了。
记者:的确很有趣,可惜现在的语文教材都没有收录。
丁慈矿:是啊,中国的语言文字是感悟型的文字,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反思中国传统语文教育,其中一大优点就是不过早地让学生了解意义,而是让他在反复诵读后感悟语言中一种叫意韵的东西。梁启超说过,如果用化学化分“梁启超”这件东西,把里头所含一种元素名叫“趣味”的抽出来,只怕所剩下仅有个“零”了,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以此来观照我们当前的小学语文教材,有趣的东西实在是太少了!有一副流传很广的对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看看这个“苦”字,多可怕,进入学海就像泡入了苦水!我的老师商友敬把这副对联给改了两个字:书山有路思为径,学海无涯趣作舟,这个“趣”字深得我心,可算作我的对联教学的出发点。
记者:除了日常的“每日一对”和“每周一联”,你还进行了哪些探索?
丁慈矿:我在“对课”教材建设上用了些功夫。几年时间里,我收集了一百五十余种对联书籍,二百多篇有关对联的论文,仅对韵我就收集了25种。收罗了这么一大堆,每天读啊,看啊,我渐渐沉浸到美妙汉语世界中。我编写了《晨读对韵》,供我的学生早晨起来读读背背,我背一段给您听听:
天对地,室对家,落日对流霞。黄莺对翠鸟,甜菜对苦瓜。狗尾草,鸡冠花。白鹭对乌鸦。门前栽果树;塘里养鱼虾。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
这是其中麻韵第一段,总共十六韵,每韵两段,其中我最满意的是唐韵的第一段:
明对暗,户对窗,大海对长江。龙飞对凤舞,微雨对斜阳。深院落,小池塘。水色对山光。白浪花千朵;青天雁一行。风含翠竹娟娟净,雨浥红莲冉冉香。
曾国藩曾提出读书需要涵泳。涵者,好比春雨润花,清渠溉稻。泳者,则好比鱼之游水,人之濯足,一切都是活泼自然地发生。我希望孩子们能喜欢《晨读对韵》,能够涵泳其中的情趣与意味,强化语感,从而提高整体的语文素养。
《晨读对韵》已汇入我所编著的《小学“对课”》,2005年12月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雨润桃花万树红
记者:上面你主要介绍了日常拓展型的对联课,主题探究型的对联课又是怎么进行的呢?
丁慈矿:明清以来,对联这一文学样式逐渐发展到了顶峰,可以说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对联,无论是名川大山、佛寺道观,还是园林水榭、亭台楼阁、药房酒店、书房卧室……到处都可以看见对联。据此,我把主题探究型对联课内容大致分为几个方面:一、对联基础知识的探究;二、山水楹联的欣赏;三、生活中对联的应用。三个方面的内容互相渗透,紧密结合。
记者:走进你的课堂看一看吧。
丁慈矿:那咱们就先到西湖去!
课例一:
师:杭州有人间天堂之称,现在是阳春三月,百花盛开,杨柳吐绿,每个同学都应该到西湖边去走一走,西湖边上有一座祭奠百花之神的花神庙,花神庙的大门上有一副对联:“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请读一读这副对联,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这副对联写得美极了,在春天到来的时候西湖边到处都是绿树,到处都有红花,还有黄莺在柳枝间鸣叫,燕子在湖上飞来飞去!
生:这副对联把春天写尽了!
生:我曾在去年春天的时候去过西湖,我感到上联“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所写的就是我在苏堤上所看到景色。
师:你们说的都很好。有一年一个老秀才游春路过花神庙,看到这副对联,读了几遍后把这副对联给改了,改完后又摇头晃脑地读了几遍说:“这样更妙!”他是怎么改的呢?很简单,把几个字调换了位置,同学们,你们有兴趣把这副对联改一下吗?
生:我来改:莺莺燕燕,处处翠翠红红/暮暮朝朝,年年风风雨雨。
生:我把它改成:处处莺莺燕燕,红红翠翠/年年暮暮朝朝,雨雨风风。
生:翠莺红燕,处处莺翠燕红/风暮雨朝,年年朝风暮雨。
师:你这么一改,我感到这副对联变成了绕口令。还有其他改法吗?
生:红红翠翠,燕燕莺莺处处/雨雨风风,朝朝暮暮年年。
师:你看,这就是咱们汉语的美好之处!短短20个字把春天的姹紫嫣红、鸟语花香,以及风雨晨昏、年华流逝写尽了!而且还可以变换位置,组合成多副对联。别忘了有机会到西湖去看一看,用手摸一摸啊!
记者:对联知识好像很复杂,许多人视为畏途,你是怎么教的呢?
丁慈矿:呵呵,我不讲什么对联知识的,你一上来就是什么平仄和谐、内容相关、节奏相合之类的规则,不要说小孩,就是大人也给吓跑了。
记者:那你又是怎么教的呢?
丁慈矿:多对对子,对多了自然就熟了,熟能生巧,巧中求悟。
课例二:
师:我的上联是:千山。
生:万水。
师:七嘴。
生:八舌。
(下面师生依次对出:理直—气壮、走马—观花、心旷—神怡、天罗—地网。)
师:你们怎么想也不用想,一下子就对上去了呢?
生:因为你出的都是成语。
师:我们的汉语是神奇的语言,你看这些四个字的成语拆开来就是一副两字的对联,有意思吧?而且成语和成语之间也能成为对联,我们来对几副。我的上联是:望梅止渴。
生:我对“见肉忘饿”。
师:你大概讨厌吃肉吧?这是你自己生造出来的词语,不是成语!
生:画饼充饥。
师;好,我“望梅止渴”,你“画饼充饥”,咱们俩的生活都挺困难的。再来对一副:精卫填海,这是一个神话故事,想想还有其他神话故事可以和它相对吗?
生:大禹治水。
师:好,你怎么想到大禹的?
生:因为我们学过这篇课文,而且我觉着用“治水”对“填海”挺好的。
师:你对对联有感觉了,真好!其他同学还有吗?
(学生依次对出: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盘古开天、愚公移山、嫦娥奔月。)
师:你们知道的神话故事可真多,那么你觉着刚才所对的下联中哪一副最好呢?为什么?
生:愚公移山最好。因为我觉得“愚公”对 “精卫” 、“移山”对“填海”很巧妙。
师:接着来:山明水秀。
生:天昏地暗。
师:“天昏地暗”好像与“山明水秀”内容上不大相配。
生:海阔天空。
师:好,有气魄。
生:鸟语花香。
师:好,我喜欢这副下联,山明水秀、鸟语花香,这个世界是多么美好!我在山明水秀前加两个字:冬去山明水秀,请你再来对一下!
生:春来鸟语花香。
师:这就是一副春联,过年的时候可以用毛笔书写了贴到自己家的门上去。成双成对的成语还有许多,希望同学们利用成语词典多多背诵,读多了、背多了自然出口成章,写作文的时候,成串儿的好词就会蹦出来,供你使用,这是多么好啊!
师:咱们来交流一下你们从古诗中找到的对联。
生: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师:好,这是王维的诗。
生:我找到了“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师:这是岳飞的《满江红》,很好!你会背吗?大家一起来背。(生齐读)
师:杜甫知道吗?他的《绝句》会背吗?
生: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师:背得真好!请你带领大家大声地读三遍,然后同桌之间再互相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好像第一句和第二句,第三句和第四句分别对在了一起。
生:诗中有两副对联。
师:是啊,诗中有两副对联!短短的四句话写得有动有静、有声有色,且一一对应,美不胜收!这样美好的、巧妙的诗也只有用咱们中国的语言才能写出来,来,我和你们一起来读!(师生读)杜甫的好朋友李白也是一位大诗人,李白比杜甫大11岁,他的诗写得很豪放,诗中也有许多精彩的对联,你们知道吗?
生:我会背他写的《静夜思》。这首诗中有对联吗?
师:没有,我来写一句他的诗给你们看看: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请大声朗读!(生读)
师:李白和杜甫是唐诗的天空中交相辉映的双子星座,有人把他们也凑成了一副对联:李白爱()爱(),杜甫忧( )忧( )。李白爱什么?杜甫忧什么?请你们分别填上两个字,把这副对联完成。
生:李白爱(诗)爱(酒),杜甫忧(吃)忧(喝)。
师:咦,怎么会这样?
生:因为我听说李白爱写诗,爱喝酒。另外爸爸曾告诉我杜甫很穷,所以他想吃想喝。
师:你的知识很丰富啊!其他同学有什么看法?
生:李白爱(酒)爱(钱),杜甫忧(吃)忧(穿)。
师:哎呀,别对了,再对下去,李白和杜甫一定会很伤心的,他们会想:哎!我的子孙怎么一点也不了解我啊!
生:那该填什么?老师,你说呀!
师:李白爱(山)爱(水),杜甫忧(国)忧(民),李白爱饮酒,爱写诗,但他更喜欢山、喜欢水,祖国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他的足迹,留下了他壮丽的诗篇!杜甫一生虽然穷困,饱受饥饿和疾病的折磨,但是他始终想着老百姓,想着国家的兴亡!这副对联写得多好啊!一起来读一遍!(生齐读)
师:10个字写尽两位大诗人一生的向往和追求,也只有对联才能达到如此精练!同学们,如果你能爱山爱水,那么你的生活一定是快乐的,如果你能忧国忧民,那么你也能成为一个了不起的诗人!
结 语
1932年,白话文已逐渐在语文教育中占据了主导地位,陈寅恪先生在清华大学的入学试题中出了一道对对子题目“孙行者”,曾引起轩然大波。攻击者纷纷认为这是“复古”“开历史倒车”,对此陈先生不以为然,在天津《大公报》上撰文进行了反驳,文中指出了对对子有四大好处:①可以测验应试者能否分别虚字及其运用;②可以测验应试者能否分别平仄声;③可以测验读书之多少及语藏之贫富;④可以测验思想条理。陈先生反复强调了对对子是符合汉民族语言特性的汉语言测试的最佳方法。
70多年过去了,2004年1月北京大学特招考试语文试卷又出现了对对子“九天揽月,华夏英雄驰宇宙”,2004年高考,许多语文试卷中也出了对对子的题目。历史绕了一个圈又回到那个地方。毕竟,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就像我们无法漂白的黄皮肤一样,永远是炎黄子孙的文化标志。
名人谈“对课”
“对课”是作诗的基础
对课与现在的造句法相近。大约由一字到四字,先生出上联,学生想出下联来。不但名词要对名词,静词要对静词,动词要对动词;而且每一种词里面,又要取其品性相近的。例如先生出一“山”字,是名词,就要用“海”字或“水”字来对他,因为都是地理的名词。又如出“桃红”二字,就要用“柳绿”或“薇紫”等词来对他;第一字都用植物的名词。第二字都用颜色的静词,别的可以类推。这一种功课,不但是作文的开始,也是作诗的基础。
——蔡元培《我在教育界的经验》
“对课”可以帮助掌握文字的运用
我们小时候念书,得对对子。老师说“风”,我们对“雨”。对对子跟写小说,距离自然很大。掌握了写对子的本事,也有好处。要写对子,就要很仔细地分析每一个字,风是自然现象,雨也是自然现象,性质相同;风是平声字,雨是仄声字,声音不同,恰好平仄相对。这样慢慢地学习,就逐渐掌握了文字的运用……对对子,只有汉字才可以这样做,七个方块字对七个方块字,五个方块字对五个方块字,整整齐齐,声音、字数、字的性质,都是对着的。
——老舍《本固枝荣》
为语文基础训练找到一条可行的道路
我们往往以为学对对子只是为了学作诗,这种看法应当改变。属对练习能够通过实践,灵活地把语法、修辞、逻辑几种训练综合在一起,并且跟作文密切结合起来,这一点值得作进一步的研究。多年来,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个教不教语法修辞等知识的问题。不教,学生显然需要得到一些这方面的训练;教,又觉得只是一堆术语、定义,并不能解决实际应用的问题。如果我们能从前人进行属对训练这个办法之中得到一些启发,研究出适合于我们需要的训练方式,再配合上简要知识的讲解,也许能为我们的语文基础训练找到一条可行的道路。
——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
这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启蒙写作教学
对对子在旧时书房中是开笔作文之前的必修课,每天于下午放学前进行之,花时间不多,而效果却很大。一般读一两年书的学生即能参加这一学习活动。一般学生对读书不感兴趣,因为重在记忆,读时不容思考。对对子则不同,要让学生思考,这中间就显现了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才情,不同的想像,因而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如说写作教学,这便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启蒙写作教学。字音、字义、词性、词组、结构,在天天对对子的教学中,便日积月累,记熟了,能熟练掌握了。
——邓云乡《清代八股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