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术馆不应仅仅属于艺术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9-18 12:15: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美术馆不应仅仅属于艺术家
文静
来源:中国青年报

  冬日的某个下午,从事经济新闻报道的王先生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参观“伟大的世界文明”艺术展时发现,偌大一个艺术馆,空空荡荡,一个下午,只有他一个观众。

  面对琳琅满目的展品,王先生徜徉其中,深深陶醉,但也遗憾不已:“为什么没能有更多人,走进博物馆、美术馆?”

  就在王先生的这次既激动又略带遗憾的观展经历后的不久,著名画家陈丹青在北京今日美术馆的一场名为“美术馆面面观”的讲座上,表达过如此观点:“美术馆不是挂几幅画、摆几件文物的地方,也不完全是办展览的地方,美术馆顶顶要紧的,是它的文化形象,是它的社会角色,是它的教育功能,是它在一个国家、民族和社会中活生生的作用。美术馆,是做一本巨大的活的百科全书,因为美术馆的对象,不仅仅是艺术家,而是所有人。”

  猪年春节前夕,迄今为止第一个全面反映美国艺术300年发展历程的大型展览——“美国艺术300年:适应与革新”,在中国国家级美术馆——中国美术馆展出并将持续至4月5日。展览汇集了在美国艺术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的近120位艺术家的130余件作品,这些展品,多来自欧美数十家博物馆与收藏机构。在结合该展览举办的“我眼中的美国艺术”研讨会上,陈丹青对这个大型展览之于中国观众的意义,给出了这样的评语:“别错过好展览。”

  但陈丹青同时也再次表达了他的个人观点,“但到目前为止,我们仍然没有真正的美术馆,这是因为我们没有美术馆文化,而只有美术馆。”

  真的诚如陈丹青所言,我们没有像样的美术馆?

  “美术馆不仅是欣赏艺术的地方,而且是超级课堂,是超级大学”

  翻开英汉词典,美术馆与博物馆在英文当中的词源是相同的,都是“museum”。所以,博物馆和美术馆,在国际上通常可以被视为一体。

  “美术馆”这个词的原意是“缪斯的神殿”,现代意义上的美术馆在西方已经成为市民的终身教育场所,可以为人们提供调节身心,享受生活的机会。

  中国有美术馆的历史,很短。

  第一所国家级美术馆是1936年8月建成的“国立美术陈列馆”,就是现在位于南京的江苏美术馆,但它的命运很坎坷,成立当年南京被日寇占领,美术馆便中止了一切美术活动。

  中国再出现国家美术馆,是1959年,被称作北京“十大建筑”之一的中国美术馆。

  最近十年来,中国涌现出许多新的美术馆,国有的、民营的,形式多样,不一而足。但,如果你在日常场合,聊到美术馆,会有很多人奇怪:这跟自己有什么关系?也许更多的人会有这样的反应:“美术馆啊,那是欣赏艺术的地方,陶冶性情的地方。”

  而在从事艺术创作的人群里,作品进入美术馆、博物馆,一直是他们当中很多人的最高理想,有那么多的画家、艺术家,是多么乐意于四处津津乐道着自己的哪些哪些作品进了哪家美术馆啊。

  美术馆,很多年来,似乎仅仅属于艺术圈子里,甚至是艺术的孤芳自赏、自娱自乐的某种代名词。

  但在陈丹青看来,美术馆不仅是欣赏艺术、陶冶性情的地方,而且是超级课堂,是超级大学。

  “我们说对未来的艺术是欣赏、审美,是陶冶性情,这只说对了一半。现代艺术颠覆了我们过去的认识和趣味。”陈丹青举例说,杜尚是后现代主义的鼻祖。杜尚1914年到纽约,大多数美国人不明白他在干什么。二战以后,一些人才对他有一定的了解,认识到他是画坛真正的“颠覆者”。但即便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时也未必有多少人明白杜尚的艺术和价值。到了新世纪,一个重新认识杜尚的新高潮才来临——去世已经30多年的杜尚,“一直用他的作品给大家‘上课’,而美术馆,就是课堂。”

  “所以,对于很多艺术,大家会说我不懂,而问题是你想不想懂、有没有地方去懂,如果有一个地方让你去懂,终究有一天你会懂。这就涉及美术馆对公民的公众教育。”陈丹青说。

  “看画册、读画论不能获得美术教育,我们必须走进美术馆”

  客观地说,很多年来,中国的博物馆、美术馆还是举办过许多场优秀的国内外艺术展的。

  仅以中国美术馆为例。今年春节前后,中国美术馆不仅举办“美国艺术300年:适应与革新”特展,还展出了馆藏的齐白石、任伯年、吴昌硕、黄宾虹4位大师的展品。

  中国美术馆馆长办公室主任吴琼提供的最新统计数字显示,今年大年初一到初七共有1.6万人次观众来美术馆参观。仅大年初一,观众就有1000余名,此后几天,每天都有近3000名观众来参观。目前,观众的日参观量稳定在1000~2000人次之间。

  “过去春节来看展览的人很少,今年的展览有群有单,有内有外,结构比较完整,观众反映就比较好。”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总结说。

  在中国美术馆去年举办的140多个展览中,有三分之一的展览是中国美术馆自行策划、主办。范迪安说,策划一个好的展览不仅让展品发挥魅力,同时,从策划构思、陈列方式、灯光色彩,环境,特别是对展览的导视导览系统,讲解,研讨等多个方面,为观众提供多种服务。

  可即便如此,大量的博物馆、美术馆,更多的时候,依旧还是门可罗雀。

  陈丹青说,“即便是现在的中国美术馆,也只能算是陈列场所,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美术馆。”

  对于这种批评,身为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却能做到坦然“接招”,范迪安说:“在学术界,中国的美术馆常受批评。”

  范迪安认为,目前中国的美术馆面临的三个重要问题是:国家投入不够;学术条件不足;整个社会文化习性还没有完全获得培养。比如,作为重点的国家级美术博物馆,中国美术馆正在展览、研究、收藏等方面苦练基本功。

  但陈丹青有更尖锐的看法,“建一个美术馆不难,利用美术馆使其产生文化影响是很难的。”曾经身为“教书先生”的陈丹青,对当前我国的美学教育深恶痛绝。

  “半个世纪以来,艺术教育的深刻误区使全社会相信艺术学院能够包揽、承受、发挥所有的艺术教育功能,实际上除了美术学院,我们的民众、我们的社会几乎没有接触并受惠于美术教育的资源和空间。”

  陈丹青认为,所谓人文素质教育,靠艺术学院是没有指望的,看画册、读画论不能获得美术教育,我们必须走进美术馆。

  他说,长期接受、很少接受或没有接受美术馆洗礼和教育的国民是截然不同的国民,一个现代国家的国民可以没有艺术学院,但不能没有美术馆。中国国民的整体素质、中国中小学生和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弄成今天这个模样,是美术馆文化和美术馆教育的长期缺席,被长期忽略、长期搁置的问题。美术馆从来属于公众,应开放给公众,承担教育功能。

  让更多年轻身影徜徉在美术馆里

  令人鼓舞的消息是,本次在中国美术馆进行的“美国艺术300年:适应与革新”展,渤海银行投资150万元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京津地区10万大学生免费走入中国美术馆。

  “我们要逐步培养青年一代进入美术馆参观展览的习惯”,范迪安说,“中国美术馆每年都有丰富多彩的展览值得大学生们走进来,通过观赏艺术,可以获得审美的提高,从艺术作品中获得创造的启益。”

  原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研究员,现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副馆长朱扬明也建议,艺术教育要从中小学做起,从小培养美术馆、博物馆的观众群。他说,在国外,中小学很多艺术课是在博物馆和艺术馆里上的,老师带着学生到艺术馆看作品,小孩子看着作品做作业。从小就接受艺术的熏陶,培养艺术兴趣,懂得如何欣赏艺术作品和理解艺术作品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性。“从小养成进博物馆、美术馆的习惯,长大了就不太容易被丢掉。”

  值得欣慰的是,目前中国的美术馆界正从单一的收藏和展览,向对公众承担艺术和文明史知识教育方向转变,使之成为知识传播的公共场所。

  从2005年开始,中国美术馆设立公共教育部,截至目前已组织学术讲座60余场,主要邀请相关领域一流的专家学者针对重要的美术家、美术作品、美术现象、美术思潮,对普通观众做知识的普及和提高。

  不仅是中国美术馆。很多新型美术馆,都开始了留住观众脚步的努力。

  北京今日美术馆不久前也启动长期的美术讲座,希望通过建设一个开放的艺术大课堂,推广普及艺术知识。此外,北京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广东美术馆等都不定期举办相关艺术讲座。

  在深圳何香凝美术馆OCT当代艺术中心,工作室的艺术家们把创作过程与展览面向公众开放,他们经常到学校去做讲座,或者去社区与居民沟通,让人们了解艺术家艺术想法的形成,甚至一些相互交流还可以激励艺术家的创作。

  “艺术家以开放的姿态面对大众,用最通俗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理念。”OCT当代艺术中心艺术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冯博一说:“艺术不是象牙塔,艺术家应该考虑如何与大众交流。艺术类场所的这种为大众服务的功能,不能丧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2 03:51 , Processed in 0.06581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