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潜心修为思想型的教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9-19 09:33: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潜心修为思想型的教师



(2011学年度师之蕴工作室研修行动案)



上海市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副院长  师之蕴工作室领衔教师  关景双



师之蕴工作室自2011下半年始,研修目标定向:修为思想型的教师。做思想型教师要有观点,有方法,有课例等三重底蕴,可谓:教师有语文主张,教学有思想方法,方法有课例实证。努力成为思想型的教师,需要边教边发现规律,边研边改进教学,边修边提高自我的行动。“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1]

一、教育的愿景与改进的视角

1. 教育的愿景

进入“十二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明确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核心理念,明确了“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的目标愿景,明确了“让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而学习”,提出教师要“努力成为高素质的专业化的引路人”,所以在教师专业成长上,需要“突破单纯强调掌握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更加注重教育境界和专业能力的提升”。[2]时下“教育转型”是风生水起的改革声音,我理解:实则转向对人的全面关注,对人本位本体的关注,只有教师赋予知识以人的生命,赋予教育过程以人性的活力,赋予教育结果以更加应对未来生活和工作的适应性和创造能力,才能实现人对人的教育,这要比人对知识的教育更加难。

2.改进的视角

追求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目标,我们需要关注学情分析——顾泠沅老师对当前课堂教学的问题和症结的剖析:首先,学习是要依靠每个学生自觉的意识和自信的行为的。很自信不自觉,不可能学好;有自觉无自信,也难以学好。现在课堂总体上讲,学生的学习很多还是被动的。课堂上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真正动起来,真正投入到学习中去?课堂教学改革要从这里去改。其次,班级授课制条件下,教师如何顾及不同学生的个体需要?对不同学生应该实施有差异的针对性教学,解决这个问题,还缺少清晰的思路,缺少具体的行动方式。

“成为高素质的专业化的引路人”,我们需要重新理解和剖析课堂——张人利校长梳理课堂的四大问题:①教师总体讲得太多,但绝大部分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自己讲得太多。②学生的“潜意识”暴露不够,特别是“相异构想”没有显现出来,更没有得到解决。③许多教师不明白自己每个教学行为的价值取向究竟何在,常常带有盲目性,表现茫然。④教师对第一次教学中学生的差异问题常常束手无策,似乎除了布置大量练习和补课之外没有其他办法。建议在尝试后“茶馆式”教学的两项干预中磨练自我教学思想和方法:学生能够学会的教师不讲——我的建议:耐住自己;充分暴露学生的相异构想——我的建议:倾听学生 。

顾泠沅教授在暑期党政干部会议报告《以学定教,少教多学,鼓励挑战性学习——新课堂实验促进教育转型》,诠释了“青浦实验”第三阶段(2011.8)课堂改革取向。我们致力课堂转向学习,是做思想型教师的必然选择,因此我们要关注的视角:①教师思想:自主学习——以学习为中心;②教师意识:鼓动愿学——以学定教;③教师方法:帮助学习——少教多学;④教师境界:鼓励挑战性学习——学评并行。

二、为师有主张,执教有方法

“师之蕴”已经提炼出一系列的主张观点,诸如研修目标:思考力、习惯性、最优化;行动目标:讲上课、写上课、上好课;以及解读目标三维度,解读内容三层次等等,都是提炼主张(观点)的示例,还有“师之蕴”语文主张:(教学)目标双贯通(教学五环节、教材单元)的语文教学旨趣;解读文本能力是语文教师的底蕴素养;解读文本要解决师生两个理解的有效对话;目标双对应是语文课堂实效的基础;讲读课实现单元目标,自读课巩固单元目标;文体视角的解读与教学;课例研究是教学改进的行动等等,既可以借鉴为继续研修的主张,也可以由此示例启发而提炼自己的语文教学观点。

“课堂转向学习”的语文教学方向,“师之蕴”研究课堂,建议成员从如下角度提炼方法:

先学后教(判断预学)的方法,

以学定教(展开目标)的方法,

先听后教(师生同学)的方法,

由知育能(知识变脸)的方法。

还有语文课堂的其他着眼点,诸如基于目标的解读、基于分享的讨论、基于学思的对话、基于文本思考的思维张力等反思、筛选出观点,再如:课堂之目标清晰度、环节有效度、互动生成度、作业适切度、学习交往度等等,都是提炼执教方法的着眼点。

我们将继续坚持主题式课例研修,那需要寻找什么样的经验方法呢?领衔者回答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做出课堂好用的实体经验。这些学科教学经验(PCK),既浸润在课例中,也默会在心中。用王洁老师的话:手上有技术,心中有规则,脑中有智慧。所以再次建议在常态教学中寻找草根方法,固定好用方法,筛选思想方法。

三、研修指向和改进尝试

1.“师之蕴”行动研修方法:引领语文高级教师与青年教师在协同发展中,通过同文解读同文教学丰富解读与教学的实践阅历,在继续历练“用笔说话”的习惯养成中研讨、反思、筛选学习课堂的基本经验方法,探索增强教师底蕴与提高教学能力的方法。

2.“师之蕴”课堂研究思路:以基础知识贯通环节,以课文为例认知感悟,以学习单先学后教,以课堂互动以学定教,共育师生能力,为此师生同学,学教一体,方法导航,达到少教而多学。本实践与写作以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等五种表达方式为提纲,串联初中阶段语法、修辞、逻辑、文体的基本知识。

3.“师之蕴”课堂研究提示:领衔者认为,学科教师教育是校本研修的增值点,因此立足学科做研修,追求专业发展;立足课堂找方法,追求教学改进;立足学习积底蕴,追求境界提升,是语文教师自我修炼和参与课改的理性选择。“教师成长要站在学科高地,在对学科教学六个基本要素:学科功能、课标、教材、教法、学法、评价的关注中,渐渐成为教学风格鲜明,教学效果显著,教学成就突出,深受同行敬重,深受学生、家长喜爱的教师。”[3]因此基于语文学科本质,建议关注:

①主体性方面,强调教师主导、学生主动,追求师生两个理解的有效对话(“师之蕴”解读主张)。没有主导,学习将浮在语文之外,陷入盲目和肤浅。缺少对话,学习将脱离文本和“三维目标”,难以深刻和提升。所以,遵循“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②工具性方面,强调以五种表达方式为纲,串联语修逻文知识,故需要教师透彻解读文本,明确学习知识,清晰把握学情,简化学习环节,明确实际学了什么、学得怎样的考量。

③人文性方面,强调语文即人学,学语文即学生活,语文课堂就是以课文为例而思维飞扬、思想提升、思考训练的生命和学习的成长。孙绍振教授说:语文最容易教又最难教,语文教师需要有点才气。

4.课堂研究的做法预设:

①学生怎么做:课堂教学将不再是开始于老师的备课和讲课,结束于考试评价的过程。重大转变有二,一是课堂教学开始于学生的独立学习和预学准备,开始于老师了解学生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二是评价与始终与教学过程平行。[4]

②老师怎么做:课堂教学总是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设计与改进,美国一位功勋教师德·鲍拉说:教,重要的在于听;学,重要的在于说。

③课堂怎么做:课堂教学从动机到结构都将是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来进行组织,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来组织。上海基教会殷一璀讲: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这不仅是我们将来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所在,也是国际上课堂教学发展的潮流所向。如果用一句话概括课堂教学的未来发展方向,那就是“以学定教,少教多学,让学生在欢乐中发展”。

5.“师之蕴”课堂预设解读:主要通过主题式课例研修的方式,致力“为学而教”的课堂,操作要点初步解读如下,为成员学习研究提个醒:

①课堂进程是学后说,听后教:“为学”,从学情出发,以个体进步和参与程度为主评价,教师因材而教。“而教”,先听,让学生暴露潜意识,教师判断学情,听后教;学生先学,学后说,在教师引导和点拨下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因此需要设问呈现目标,目标贯通学程,学程步步积累。

②目标内容从感知三维(人文性)起步,解析学习一维(工具性),环节实施关注二维(学科教学知识PCK)。重点在一维,难点在三维,突破点在二维。因此,学语文、学会语文成为教师的教学设计与组织的基本思维方式。

③学习方式重自主学习(预学)习惯和讨论学习(学程)互助,先由高层次学生解决低层次学生的问题(问题由低水平层次发出,因此教师要向低水平层次学生发问),教师作用在于破解难点与重点,梳理方法,贯通内容,完整表达。

④作业负担是预学笔记和学程记录即“作业”,作业从目标出发,与预学和学程相匹配,启发学生自主设计作业。提高教材知识与试卷知识的认知水平。

⑤师生同学需要教师关注学习方法,关注知识整理贯通,并引导学生总结方法,整理知识。

四、走向优秀和研修要求

1.你想普通,还想优秀:普通教师把教学看作一项任务去完成。从目标、计划、实施到检查,按主观意志行事。优秀教师把教学作为境界,作为对自己人格魅力与教学智慧的挑战去追求,在过程中不断反思这一步做得怎么样,有没有问题,是不是可以做得更好。教师专业发展活动就是要点燃教师心中这盏追求完美的灯,把更多的教师从任务完成引入到境界追求的工作状态,使更多的教师养成教学反思习惯,成为优秀教师。[5]

2.动而研修,静而读书:继续坚持“师之蕴”行动策略:①坚持行动学习,浸润课例研修。②掌握解读方法,梳理教学路径。③默会教师经验,把握学科本质。④坚持读书养气,提升为师境界。

3.用心倾听,用笔说话:走进课堂做研究,走出课堂讲故事。(王洁语)继续坚持“师之蕴”研修要求:每次活动人人动笔,研修写作篇篇规范,上传回帖共分享,修改充实上品位。听中学,然后用随笔促理解消化;做中学,然后“用笔说话”提炼默会。(每次活动后,给定写作完成时间,上传后组长统计)

总之,“要把教学当学问来做,要在自己的教学领域找到自己的研究领域。”[6]所以,领衔人最后强调:

要有自我计划的意识——有自我驱动地成长;

要有用笔说话的意识——有自我思考地积累;

要有浸润语文的意识——有专题地研读提炼;

要有思想行动的意识——有诗意地语文生活。

附:2011下半年行动日程表(略)


--------------------------------------------------------------------------------

[1] 王洁《专业成长离我们多远……》PPT,2011年5月在青浦

[2] 参考上海“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和尹后庆2011年5月讲座“上海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路与重点”PPT



[3]王洁《专业成长离我们多远……》PPT,2011年5月在青浦

[4] 顾泠沅2011年8月在青浦暑期党政干部会议讲座《以学定教,少教多学,鼓励挑战性学习》PPT

[5]王洁《专业成长离我们多远……》PPT,2011年5月在青浦

[6]胡东芳《优秀教师的“学”者情怀》,《教师月刊》2010年第11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2 17:38 , Processed in 0.06024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