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80后儿时过年必吃的经典零食
1. 灶糖(麦芽糖)
原料是麦芽糖,很粘牙。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就是中国人常说的小年,这一天的俗习是“送灶爷”,为了让他多在玉帝面前说好话,来年给家里带来好运,家家户户会敬献糖给将要上天述职的灶王爷。这种糖中间有小气泡,味道香甜酥脆。长条状的表面有一层绵软的小颗粒,块状的灶糖中间没有气泡是实心的。早几年还听到小商贩一边把分糖的工具敲得很响一边随着打击的节奏叫卖,不过现在的城市中很少见了。 2. 棉花糖 这种至今仍能见于公园等游乐之地的用砂糖加工的糖,可谓经久不衰。对于小孩子来说,这是一种比较神奇的食物,与其说是爱吃棉花糖,不如说是想观看棉花糖的制作过程。孩子们对此都有一个好奇的念头就是为什么进去的一勺勺白糖出来就变成一丝一缕。到现在身为70后、80后的父母逛街除了给孩子也会给自己买一支棉花糖,这多半是为了对儿时美好时光的追忆。 3. 搅搅糖 这种糖不用耗费什么人工,一盆亮晶晶的糖往学校街边小凳子上一放,盖着盖子的小钵就能吸引很多孩子。特别是女生更把这种用两支小木棍托起的糖当作玩具,一路把玩着回家。随着不停的搅动,糖的颜色会变浅,从晶莹透亮变得白浊。小棍在孩子手中还能搅出很多花样,直到最后当成棒棒糖吃掉。 4. 自制烤食 主要盛行于烤箱、微波炉等还未普及的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时候过年,城里人即使不烧柴火、炭火等,也会用天然气炉等取暖。晚上玩到饿了想吃夜宵,就有人想办法把鸡蛋、土豆、花生、馒头等一切可以烤的食物放在火炉边,或埋进火堆里烘烤,一会香喷喷的味道就四溢了,这就是年味。 5. 爆米花 每到过年,爆米花的师傅就会走街串巷的叫卖,他其实不卖爆米花,而是卖他爆米花的这道手艺。米和玉米都需要买家自备,师傅提供工具和手艺制作。传统的爆米花工具很受孩子们的爱戴,在过去20年的年关,一旦听到附近有巨大的爆破声,孩子们的尖叫,就是有师傅在附近工作了。只见师傅从漆黑的口袋中倒出雪白的糯米,刚才捂住耳朵的孩子们就什么也不顾地捧起来就往嘴里塞了。现在的爆米花大多是玉米,机器也先进了很多,只是爆糯米的师傅和那一声巨响离我们渐行渐远了。 6. 街头烤蛋卷 如今街上还能见到手工蛋卷的移动作坊,而且很多都是一对夫妇,男人掌勺,女人切形或者给买家找补零钱。现在的人们可能出于卫生考虑,不会光顾这样的小摊,但20年前,这样的小摊面前却是人头簇拥,那时的蛋卷黄橙橙的,特别香甜。 7. 上海大白兔奶糖 在70后、80后的印象中,这可能是他们儿时最好吃也最奢侈的一种奶糖。它的浓郁奶香甚至被传说为3颗大白兔就可以泡出一杯牛奶。在它之后也出现过喔喔奶糖、佳佳奶糖但都没有它的历史悠久。虽然两年前大白兔奶糖的销量也受到三聚氰胺事件的冲击,不过,这都不足以动摇它在那一代人心中的地位。 8. 甜薄脆饼干 大家可能还记得,甜薄脆饼干曾经风靡一时,它的包装是区别于袋装的一个小盒子。饼干薄脆酥香,芝麻点缀,是非常可口的早餐食物。不久前,一位80年代出生的朋友,翻出他几岁时的老照片发现,照片中放在他身旁的甜薄脆饼干盒上厂家的电话号码跟现在的厂家电话根号一致,只是增添了号码升位的追加号,可见其生命力的旺盛和人民群众的喜爱程度,可谓经久不衰。过年时,小孩子人手一叠饼干,便高兴地到处追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