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教材批判: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0-22 17:58: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学语文教材批判: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徐冬梅   

    初阳等的新书——《救救孩子——小学语文教材批判》出版了,引发了一轮新的对小学语文教材的讨论。其实不是新书了,但确实这个书的内容策划和面世的过程经历了将近两年的时间,伴随着这一次小学语文教材批判的过程。从给各个版本的母爱专题的课文打分入手来看小学语文教材这个专题的策划,到《新教育@读写月报》(2009年第2期)面世是第一个阶段。记得当天下午我拿到这个专刊时,读到封面,我很震动,也很敏感,便放下了手头的工作把整个刊物读完了。我并不完全认同“第一线教育研究团队”的朋友们对一些文本的读解方式和结论,但我认为,他们的愿望是好的,基本的诊断也是符合事实的。
    我更佩服他们的执着和勇气。我想起了上一次的这个刊物的前身《教师之友》的“那一代”的策划。不过上一次的批判对象是“那一代”的中学语文教师,尽管无论小学、中学和大学,母语教育其实都存在很多问题,但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中,教师长期以来只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每个人都不能脱离自身和历史的局限。不能用一个知识分子的最高理想和典范去要求每一位教师,包括最优秀的教师。那一次的结果大家都是知道的。代价真的太大了。
   这一次的“我有这样一个母亲”的专题策划瞄准了小学语文教材,而且用了对各版本的文本逐一打分分析的方式。我以为,教材问题一定比教学问题更触及一个学科甚至教育体制的根本问题。对教材的问题进行剖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提出解决的方法是很必要的。
    1988年工作以来,我一直在师范学校任教《小学语文教材教法》,深感中国的小学语文课程教材教法存在太多的问题。研究根本不能解决问题,于是从2000年开始,以研究和实验的形式,后来更是从课题研究、活动推广、出版、培训等多途径来探求突破现有小学语文教育的方式,在研究和实验中,对小学语文教材存在的问题其实有很多认识,也在一些场合对小学语文教材存在的问题说过一些话,但总是顾虑多多,遮遮掩掩,即使这样,还是引发了一些人对我本人和亲近母语的或明或暗的攻击。
   我很佩服这些朋友们的坚韧和勇气。“第一线教育研究中心”,呵呵,是个虚拟的民间科研团队,但它有核心的理念和灵魂人物和研究团队。
   这一期刊物其实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关注。《钱江晚报》的记者和《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敏锐的抓住了新闻点:文本的真实性问题。“教材里太多谎言”“孩子们还在课堂里服毒”这样的耸人听闻的标题,迅速吸引了媒体和民众的眼球,一时间百余媒体纷纷转载,小学语文教材批判成为社会热点。
   暂且我把它叫做这一次小学语文教材批判的第二阶段。
   在百余家媒体对这个问题关注的过程中,我重新读了《新教育读写月报》的这个专题,以及后来初阳、朝阳等老师对媒体的发言,我认为,其实小学语文教材的问题其实远远不是选文的真实性问题。王荣生老师曾说,一个学科的某些问题如果是普遍的问题,那么一定是这个学科的理论基础存在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斗争,我决定组织一次从学理出发的,更全面直面小学语文教材问题的专家对谈。经过三个月对话题的遴选和构思,2009年7月28—30日,在扬州,“小学语文教材七人谈”的讨论会顺利进行。对谈之前,作为策划人,我提出,本次对谈两个问题不谈:一、意识形态问题,二、利益问题。我们共谈了七个问题,分别是:1.小学语文教材究竟出了什么问题,2.语文教育是语言教育还是文学教育,3.语文教材该如何选篇,4.教材应该怎样坚持儿童本位,5.课程与教材该是什么关系,6.教材编写队伍应如何组成,7.理想中的语文教材该如何构建。讨论进行了了三天两个晚上深入热烈的讨论。因为个人学术背景不同,也有部分专家更善于独语,而不善于对话,对谈有些部分不够精彩和集中。但整体上。这次对谈比较深入严谨多角度地剖析了小学语文教材存在的各种技术问题。
    参加讨论的人员由语文课程论专家、儿童文学和儿童文化研究学者、儿童阅读推广人与一线教师组成。他们是: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中国海洋大学文学院院长朱自强教授,语文课程论专家,上海师大王荣生教授;;著名教育专家、中央教科所南山附属学校校长李庆明;新生代教师代表,近期小学语文教材发起者和组织者郭初阳;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特级教师周益民;青年名师、吴江实验小学副校长张学青和我本人。
     这次对谈后来被整理成《小学语文教材七人谈》于2010年1月出版。出版前后,也引起了不少媒体的关注。但因为讨论问题比较学术,比较小众,不够大众化,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我个人认为,这本对谈最主要的成果应该是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学以及儿童教育应该坚持“儿童本位”的见解,这也是目前教育存在的最主要问题之一。
    这个阶段我把它看作是这次小学语文教材讨论的第三个阶段。
    《救救孩子:小学语文教材批判》的出版、新闻发布会和叶开、傅国涌等“圈外”朋友的介入引发了10月来新一轮小学语文教材批判,而且这次更多权威媒体介入,有不少相对深入的采访和报道、评论。也许可以称作是这次教材讨论的四个阶段吧。
     其实,小学语文教材批判刚刚开始,涉及太多问题,体制问题、利益问题、学科理论、编写技术问题甚至教师素质问题、国情问题等等,别指望毕其功于一役。
     一边批判,一边建设,也许是我们更应该做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5 19:44 , Processed in 0.06332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