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想念父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11 13:36: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想念父亲
孔庆东

  父亲叫孔宪之,生于1925年,属牛,属得其所,一辈子是个牛脾气。
  父亲一生基本没有对我说过软话,但他的行动不自觉地透露出很多掌心化雪的爱意。从学龄前一直到上大学,他都打过我,但我注意到,他从来不曾打过我的要害,有两次把木棍打折了,都是因为我的肩膀太结实了。还有一次我凌空捏住了他打来的拳头,霎时觉得自己的劲太大了,如果捏得他拳头动不了,那是让他很没面子的,我就暗松了一点劲,让他的拳头还是打到我的肩窝。但他似乎觉察到了,垂下两手,沮丧地转身去了。他打我骂我,我都毫不屈服,但那一瞬间,我觉得自己很不孝,真想回到童年,毫不反抗地被他打哭,然后听他醉醺醺地斥骂,反正骂完了就吃饭呗。
  父亲喜欢吃肉,而买生肉是要肉票的,所以他三天两头跟朋友下馆子,多数是他付钱,还振振有词曰:“我来,我来!我人口少,你嫂子从来不计较,家里啥也不缺。有钱就他娘的花呗!”我和我妈对此很气愤。但现在算算,他就是把二十多年喝酒吃肉的钱都省下来,也就一万元左右,现在也不够他儿子在北京买1平方米的房子的,所以我现在宽容和理解了他的一切。我小时候虽然过得朴素点,但并未缺吃少穿。家里每周都吃肉,经常可以买冰棍和水果,过年总有新衣服,平时还有私房钱。半天上课,半天随意游玩,确实是“阳光灿烂的日子”也。
  假如我或者母亲在街上撞见父亲喝酒,他会叫上我们一起吃,趁机向我们灌输他那套“人活着就要多吃多喝”的歪理邪说。这时候我觉得他的话虽然不对,但态度是很亲切的。他打骂我主要都是我顶撞他或者不给他面子,其实他是非常以我为自豪的。每个学期的家长会,他都抢着去。我妈要去,他就反对说:“你懂个啥?你会说个啥?”我妈说:“大酒鬼,就你懂。”父亲理了发,抹点头油,穿着他最好的衣服,威而不猛地坐在家长群里,等着老师表扬他儿子。回来一边喝酒一边转述:“今天3个老师一共表扬了你5次,妈的,不要骄傲啊。”有几次他还代表家长讲话,在那种场合,他居然一句粗话也不说,讲得简洁有力,又能配合政治形势,又能结合学校实际,确实有几分陈老总的风度,往往掌声如雷。所以他在家里骂人时,母亲会说:“你就会欺负老婆孩子!在学校讲话,你咋不敢骂了呢?”
  父亲自称3岁喝酒,但他喝了一辈子,却没喝过几回名酒。我因为枉担了一个“北大醉侠”的名,每年都有人送我名酒。酒香满室,此心悠悠。深夜小酌一杯,不禁想起父亲。他若活着,看看儿子孙子,想必是很高兴的。但看看世道沧桑,肯定又是生气。
  我经常总结别人,但我总结不了父亲。他的侧面太多,似浅又深,似简实繁,虽然不是圣人,却真有“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的感觉。这篇文章就像开头预料的那样,一次是写不完的。从东京写回北京,写回哈尔滨,写到山东,写到苏州,写到每一处我所知道的父亲去过的地方。每一次打开文档,都想起许多画面,许多细节。写了,又删了。一会怕混乱,一会怕啰唆,似乎从没写过这么费事的文字。或许这不是一篇文章,而是一场对话,是一场弥撒,也是一首安魂曲吧。古人说的“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前一句是我的处境,后一句则是我的心情。
  喝酒,我不是父亲的对手,但我想,这世上最能体会他心境的,还是我这个不孝的儿子吧。父亲一定有他的天下之忧和身世感怀,但他不是文人,他没有写出来,他对我讲的都是“好的故事”和对我有用的事。他有许多秘密和想法都带走了。我不想追寻那些秘密,我想我已经领悟了他的遗嘱:不论世道如何,处境如何,都要坚持做正直的人、善良的人、能吃能喝的人、敢笑敢骂的人。人可以穷可以富,可以细可以粗,可以雅可以俗,但“士不可不弘毅”,总要对得起流金岁月,高天后土。
                       (选自《天涯》2010年第5期,有删节)
  【简评】
  “北大醉侠”孔庆东素来以幽默犀利、心直口快而著称。读完这篇怀念父亲的深沉文章,我们才明白其独特个性的形成是和父亲的言传身教密不可分的。作者以平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追念着父亲的过往,真实生动再现了父亲的形象。高尔基说:“父爱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巨著,读懂了它,你也就读懂了整个人生!”在孔庆东笔下,父亲简单又复杂,如同多棱镜一般折射着多样的光彩。父亲不完美,缺点不少,比如他嗜酒如命,爱讲粗话,好面子,脾气倔犟等等,但瑕不掩瑜,他表面粗俗,内心却充满慈爱和刚强。他积极乐观、率性正直的生活着,如同千千万万个父亲一样,平凡而又伟大。
(惠军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5-2-17 07:00 , Processed in 0.083186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