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品味课堂的气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13 13:05: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品味课堂的气韵
作者:林高明   



    认识阿莫纳什维利是从他的这么一句话开始的——谁爱儿童的叽叽喳喳声,谁就愿意从事教育工作,而谁爱儿童的叽叽喳喳声已经爱得入迷,谁就能获得自己的职业的幸福。他几乎是如此迅疾,如此不容置疑地把我带到教育教学真实的体验与幸福之中。不由自主地追随着阿莫纳什维利的探索,我品味着他创造的课堂的神气味韵,体悟着他顽皮的、充满灵性的教育教学旨趣。
一、眺望课堂教学的远方!
    一位校长的儿子上一年级,就在上学的第一天晚上,他问孩子作业是什么?儿子愁眉苦脸嗫嚅不清地说,今天,我们教从1写到10,老师说要从1写10,写上十页!怎么,校长像是被烫般跳将起来,从上到下细细地打量儿子说,你有没有听清老师布置的作业呢?你自己打电话去问老师吧!他儿子经过一番询问,作业果然如此。他就冲着爸爸大嚷道,我说一写到十,写十页就是十页嘛!我在一旁打趣道,写一时,用梳子蘸上墨水,一划,一页一会儿就搞定了嘛!校长苦笑不已。
    昨夜,临近的一位朋友打电话来诉苦,自己当教师可现在真的不知道孩子要放在哪里念书!他絮絮唠唠地说,儿子在一所当地公认的“好”的中心小学上一年级,是千辛万苦,请托送礼才进去的。可第一天晚上,儿子就哭哭啼啼闹着不愿去上课,一问之下,原来今天,老师教从1写到10,因此布置的第一项作业就是,从1写10,写上十页!孩子一放学到家,就把书包放下昏头昏脑地写写写。时时将拿着铅笔的小手像大人一样甩甩甩……可紧赶慢赶才写到4——老师说,作业没完成,明天就不要来上学了!孩子急得哇哇大哭啊。
    阿莫纳什维利的第一节数学课是怎么上的呢?他写道,在第一堂数学课上,教师通常都会向孩子们说,他们开始学习计算了,要学习加法和减法、乘法和除法。他们认为,这样解释数学这门课程,是儿童容易理解的。给孩子们说:从5只苹果中拿去3只,还剩下几只;或者,有3只核桃,再添上6只,共有多少只;把10梨分成2份,每份各有几只,等等。这对于儿童来说,确实是很容易理解的。但是,我们要知道,加法和减法,乘法和除法,这不是数学的本质所在。就算我将导致教学法上的疏漏,我仍然要走我自己的路。“孩子们,你们知道吗?什么是数学?”塔姆里柯:“这就是从1数到100……”叶莲娜:“要会从1数到100,还要会加法……我会做……5加5等于10……”瓦赫坦:“我也会做加法和减法……爸爸教我的……”我走向黑板,拉开了黑板上的帷幕。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写着:牛顿公式、导数函数公式,画着带有函数图像的笛卡尔坐标系。萨沙:“这是什么?多么奇怪的字母!”孩子们都睁大了眼睛盯着黑板。为了能看得清楚些,很孩子都从坐位上站立了起来。“这才是真正的数学,关于数的相关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多美啊!”列拉感叹地说,目不转睛地盯着黑板。“因为数学本身是美的。科学家们说——数学是科学的女王!”这样地解释数学,儿童们能懂吗?不用说,我的孩子们还不完全懂得我所讲的和指给他们看的很多东西。但是正因为不全懂,所以才能引起他们的好奇心,给他们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你们喜欢数学吗?”“喜欢”响起了齐声的欣喜声。埃卡:“你教我们这个(指公式)吗?”“我来教给你们准备去学会这些公式的练习,你们乐意吗?”又是一阵齐声的欣喜声:“乐意!”“那么,我们现在就来做这种练习!……”
    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总是存在着一种这样的倾向:小心翼翼地恪守着所谓的可接受性原则,于是,我们对学生的一些情况想当然尔——认为这对他们太难,那对他们太高;这种方法不适宜他们,那种观念太超前了……以不可拔苗助长为理由,理直气壮地将学生们的视野与思想框束在教师自以为是的范围之内。在许多教师的眼里,学生们只能笨拙地爬行,如果认为学生们可以自由飞翔,那是天方夜谈。我们心安理得的教学方式就是诸如“把1写到10,一共写10页”,对着阿莫纳什维利式的超越,除了觉得不可思议与目瞪口呆,就是愤愤然抗议道:“大学教授真是迂腐不堪,不切实际,小学生怎么能这样教?”“这样教孩子能理解吗?”“大学教授说理论可能还行,可教小学哪有经验啊!”。然而,潜心思索,阿莫纳什维利的第一节数节课告诉我们什么呢?课堂应该给孩子一个无限辽远而开阔的世界,课堂应该给学生一种无比美妙的无比神奇的未来,课堂还应该给学生带来新异独特的冲击与憧憬。我们平常上课可能最为缺乏的就是这种高瞻远瞩与奇思妙想——我们一直引导学生包括自己日复一日地过着一平庸乏味的课堂教学生活。阿莫纳什维利则将学生带到永远的远方,激起学生们对学习的远景的无比神往与内心恒久的迷醉。
二、思考着的人看起来是令人愉快的!
    我们的课堂时常会出现这种情况,教师问题一抛出来,学生们不加思考就直举小手或吵吵嚷嚷地大声说出这样或那样的答案。教师通常会这样处理,说,大家请安静,认真思考。但是,学生们的情绪很是兴奋,教室里依然是如沸如腾。很多同学在手舞足蹈,甚至是声嘶力竭地大喊大叫他的并“不成熟”的答案。个别同学皱着眉,捂着耳。唉,教师的声音被淹没在巨大杂的声浪中。有的教师为了平息这种“骚乱”,就满脸严肃地大吼一声,不要大吼大叫,坐好!好容易才安静下来,过了一会儿,教师又提问,学生们又是“故态复萌”,教师又是“故伎重演”。如此这般,教师是嗓子嘶哑,身心交疲;学生是两耳轰鸣,头昏脑胀。师生的课堂精神生活变得痛苦不安。那么,如何教会学生思考呢?
    在阿莫纳什维利认为一般性地号召孩子们“想一想!再想一想!”是无济于事的。他是怎么做的呢?“我本人将经常在众目睽睽下一边思考,一边自言自语地解题,以此把应该怎样思考和解题变成孩子们耳闻目睹的事”“我将增强每一个儿童成为一个善于深思的、敏于思维而‘不急于信口乱说’的人的渴望。”题目展示出来了(一道数图形的题目),学生们东一句西一句什么“6个!”“7个!”“不知道!”……在学生们一片叫喊声中,他并不介意,而是装着反复检查自已的意见:他一面轻声地“自言自语”,在空气中移动着食指,一面数着画面上的正方形的数目。孩子们也开始模仿他的样子在数着。他还在继续数着正方形,可是很多孩子已经正确解答了这道习题……“现在请大家低下头,闭上眼睛!”教师吩咐道。教室里瞬息间就停止了一切喧哗,孩子们从由于习题的答案而引起的激动的情绪中平息了下来。接着,才给孩子们布置另一道题。教师提示“我将注视你们的面部表情,看你们是怎样思考的。也许,有些人的面部表情是很严肃和聚精会神的。为了不说出某种错误的答案,不要随便开口!……”在另一节课上,教师问题刚提出,很多学生就举手。教师是这样调整的“孩子们,请看看伊利科,看他在怎样思考!你们看,他不急着回答!大概,你们也能先想一想?”所有的孩子都放下手,回头看着伊利科。他现在在聚精会神地看着黑板,自言自语地轻声说着什么,在空中移动着食指——他在反复地数正方形。思考一分钟……孩子们重又举起了手。教师俯身逐一倾听孩子们的回答……他经常又学生们说“当一个人在埋头思考、陷入沉思、做某种好事的时候,看上去是多么的美!”
    在阿莫纳什维利的课堂我们毫不费劲地看到了学生们愉快的思考与思考的愉快。思考并快乐着,是课堂生命的内在的律度。
三、触抚课堂教学的生命节奏
    上课的节奏对于学生智力生活与精神生活的调节,其重要意义不亚于呼吸的节奏对于身心的调整与舒展。我们几乎很少这么细致地思考过我们的课堂的节奏对学生学习状态的影响。我们有不少人会去追问,为什么大部分课堂一节课下来,孩子们显得疲惫不堪,显得无精打采?原因是多方面的,大家是众说纷纭,但是,很少人提及课堂节奏问题。它常常是一节课的基调。丰富多彩的课堂是七律齐放,八音和谐的课堂。而让人感到枯燥乏味、烦不胜烦的课堂其节奏感是单调划一的。呈现出来的景象是:教师用同一种语调,用同一种语速来讲述。不管是提问,还是表扬,或是提示学习任务整节课没有波澜起伏,没有抑扬顿挫。课堂的情感色彩只有一种,沉闷,郁闷,苦闷……丰富的学习是一种深度的心灵体验:时喜,时惑,时悟,时愁,时乐,时苦,时急,时缓……动静得宜,进退有据,张驰自在,吞吐自由。
    课堂的生命节奏要与儿童内在的心理秩序协调一致。所以,阿莫纳什维利在创造性地借鉴音乐细腻的表现手段来演奏教育的交响乐。他称,每一位作曲家在谱写自己的作品时,都不会忘记给每一段乐曲标上演奏的节奏和表情手段,其所以要这么做,是为了使乐曲演奏得完美,能够激起听众在精神上和情感上的共鸣。他深深思索:“难道教师不需要操心怎样使自己的课上得完美,对儿童的精神和心灵激起巨大的影响吗?也许早就应该考虑,我们的课应该以怎样的速度,怎样的表情手段,来组织这样或那样的教育过程,并把这过程称做为教育的旋律,是这样吗?由课组成的这些教育过程,或教育旋律,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它的速度和表情手段。我个人久已坚信这一点。”
    且看阿莫纳什维利的对比研究:从前我是怎样上课的呢?“大家都看着我!”我向全班孩子说。间歇。“专心地听着!”……我以教导的语气慢条斯理地、一字一句地说着:“6……加上……哪个数……等于10?”以命令的语气:“大家想一想!……”间歇。“已经算出来的人举起手来!”以警告的语气:“其余孩子呢,算出来了没有?”要求的语气:“算出来的快举手!……快举手!……”我环视全班。“喂,列里,你来答!”列里(慢慢地、小心谨慎地):“应该加上4……”我(生气地):“不对!不是这样说!我给你们说过多少遍啦:应该完整地回答!”我又以教导的语气特别着重把这一道题重复说了一遍:“6……加上……哪个数……”我以命令的语气:“继续说!”列里:“6加上4等于10!”我以宽恕的语气:“这才对啦!坐下,下次别忘了应该怎么回答!”等等,等等。不难发现,这一过程总的调子是强迫命令的,上课的速度是慢条斯理的。难道儿童们能喜欢这样的课吗?更谈不上使他们感受到认识与教师交往的快乐啦!
    现在我把上述教育过程用我现在的“演奏法”描述一番。我坚定、迅速、饶有趣味地说:“孩子们,请大家把头伏在课桌上!(略一停顿)闭上眼睛!”我小声地叮嘱说:“每一道题我只说一遍,不说第二遍!”我略一停顿,以平静的语调轻声地说:“我想出了一个数……如果给它加上6,合计等于10!”我戏谑地说:“试问:我想出的是哪一个数?6请你们伸出自己的手指头告诉我!”孩子们不抬头,也不睁开眼睛,伸出自己的手指头以示回答。我迅速地在教室里来回走动,走向每一个孩子的身边,轻轻地碰一下他伸出的手指,悄悄地对他说(如果答案正确的话):“对!……谢谢!……不错!……好样的!”如果答错了,我就以使他满怀希望和信心的语调(“你有能力做对的!”)在他耳畔悄悄地说:“错了!……再想一想!……过一会儿我再到你这边来!”在巡视遍了所有的孩子以后,我立即又以坚定的语气说:“第2道习题!”我略一停顿。“我忘记10减去什么数了。但我知道,余数是7。”我以令人好奇的、快速的语调说:“请你们猜一猜,我忘记的是哪一个数?”我又一次走向每一个学生的身边,在他的耳畔悄悄地说:“对!……谢谢!……再想一想!……”随后,我轻声地、神秘地说:“你们想做猜谜题吗?”孩子们既不抬头,也不睁开眼睛,像我一样轻声地说:“想!”我以坚决、明快的语调轻声说:“好,就这么办:现在你们每个人都从1——5中任意想一个数!”间歇(为了让他们有选择数字的时间)。我轻声地问:“都想好了吗?”孩子们轻声地回答:“想好了!”“给你们想出的那个数加上3!”间歇(为了使他们有运算的时间)。我又轻声地说:“都加好了吗?”孩子们也轻声地回答:“加好了!”我以诡秘的语调轻声地说:“再加上2!……从获得的总和中减去你们想出的那个数!……再减去1!”间歇。“要不要让我来猜猜看,你们的答数是什么?”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说:“要!”我以坚定、愉快的语调说:“请抬起头,看着我!”我立即迅速而又沉着地在黑板上写下了我猜的数字,为了不让孩子们看到它,又立即拉上了黑板的帷幕。我以明快、快速的语调说:“你们的答数是什么?一起说!”我一挥手,就响起了孩子们洪亮的齐声回答:“4!”我立即拉开遮住黑板的帷幕。“我猜对了没有?”孩子们(惊异而快乐地说):“猜对啦!”我亲切地说:“要不要让我给你们解释一下,我是怎样猜出的?”孩子们(快乐地和急不可待地说):“要!”等等,等等。
    这一教育乐曲的旋律究竟是怎样的呢?它是生气勃勃的,积极进取的,时而快速,时而转为缓慢、宁静的。那么,曲调呢?它是乐观愉快的、奋发向上的、信心百倍的和神奇有趣的。在这曲调中,粗暴、激怒、神经过敏等种种表现均无存在的余地。
    基于这样的考虑,他在备课写一个学日的教学总谱时,很是细致地在每一个环节中标示出诸如“要从容不迫地、善意地”“速度适中、态度认真、语气友好团结”“快速、语气活泼、引起好奇心”“速度急剧转快”“实事求是的速度”……用心地描摩课堂的生命的旋律曲调与节奏。这样的课堂当然在心灵冲击力上会让学生觉得一波三折,一唱三叹,欲罢不能。
    阿莫纳什维利深情地写道,我必须更深入地探究课的结构。我必须使这900个秒原子(微型课每节15分钟),以便产生有价值的教育反应,释放出能量,并把这能量输送给儿童,使他们感受到:生活的幸福,认识的幸福,交际的幸福,成长的幸福。
[附:《孩子们,你们好!》系苏联阿莫纳什维利著,朱佩荣译,教育科学出版2002年2月第1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5 12:51 , Processed in 0.06853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