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到说明文专题训练,自然离不开生活,如同议论文一样。事实上,说明文随处可见,大到公司,小到摊点。但凡出现一个新产品,或者是主打产品,他们都会隆重推介,要么用背投轮番轰炸,要么用戗牌广而告之,要么套住一个耳麦不停地鼓吹,惹得行人纷纷驻足选购,中意了,掏钱买下,不中意,又被下一家引去,直到掏腰包为止。
说明文分类、说明顺序、说明对象及特征不是很深奥,只要读了就能略知一二。事实上,很多文章的题目已经揭示出说明对象及其特征。如《巍巍中山陵》,说明对象是中山陵,对象的特征是巍巍。当然,也有少数篇章,单看题目不看内容是很难把握对象及特征的,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对于类似文章,我们一定要通读全文,要了解作者介绍的主体。就说这篇文章,我们读后自然明白,作者说明的对象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对象特征是高大、巍峨、雄伟。
晓知说明对象,也就晓知说明文分类,一般包括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前者侧重事物形体特征的介绍,后者侧重事物本身道理或内部规律的诠释。说明顺序,一般有三种:时间、空间和逻辑,时间、空间很好理解,逻辑稍稍难一点,但我们只要记住,除了时间、空间,几乎都是逻辑,诸如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局部,从概括到具体,从主要到次要,从特点到用途等等。
在我看来,议论文是一种实用文体,现实生活必不可少,议论文专题训练中,我就都多次提到。然而,我不说,孩子也清楚,说明文更是一种实用文体,可以说涵盖我们的所有生活。感冒了,医生开了不少药,一一叮嘱,这个药怎么吃,吃多少,那个药怎么吃,吃多少,无疑就是一篇精短的说明文。回到家,老爸老妈烧了一桌子好菜,原本想囫囵吞枣,席卷残云,可老爸老妈却说,这个要少吃点,因为吃多了不易消化,容易上火,这个要多吃点,对身体有好处,可以补充能量,吃完后,不能立即坐下来,更不能躺在床上,要四下里走走,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和能量的吸收。看看,多么详细的说明文,一切都是围绕我的身体,补充我的能量,一听就明白,一看就清楚。
稍稍难理解的是说明方法和说明语言,不是常见的说明方法孩子记不住,诸如,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作比较、打比方、做诠释等。而是这些方法到底有什么作用。同样,说明语言,无外乎就是准确性和科学性,或者是生动性、形象性,不难理解,难就难在这些语言能不能去掉,或者替换,理由何在。
课堂上,我跟孩子再三强调:采用什么说明方法完全由说明目的和内容决定,或者说说明目的和内容决定着作者运用的说明方法。同样,说明语言的运用,要遵循准确性、科学性,不过文艺性说明文是一个小小例外。
譬如,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是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荷的中子构成。如果我出示这句话让孩子读,孩子很难形成原子概念,以及原子中各个微粒的关系。如果把原子看成一个空旷的教室,电子就是乒乓球,质子、中子就是黄豆,它们在不停地做高速运动。孩子顿时恍然大悟,的确,小得不能再小,连显微镜都很难看得见的微粒,只能通过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让孩子形成较为清晰的概念。
再如原子弹、核武器,很深奥的物理知识,原理更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但是,我告诉孩子,如果将高速运转的电子,或者中子引到一起,发生碰撞,能量将是不可估量,原因很简单,它们的速度快,尽管质量小。好比两辆高速前进的列车,猛然相撞,伤亡惨重。这就是自行车相撞和汽车相撞不同后果的原因。除了速度,质量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比如,小个子同学就不要轻易找大个子同学对撞,遇到这种情况,只有一个说法:以卵击石,一种结果:找死。听到这里,所有同学都哈哈大笑。试问,这样的比方,怎能不激发孩子的上课兴趣,学习效率呢?
既然说明方法和语言都是为说明目的和内容服务的,只要我们找到说明目的和内容,作用不就显而易见?比如,《太阳》一课中,有一句话:“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一看,就知道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作用呢?我们先不忙回答,先看看这句话说明的内容。显然,是说明太阳很大。无疑,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就是突出太阳体积大的特点。
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因此,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同样,作为老师也应该深谙此理,不仅要将语文课堂化,也要将语文生活化。(2011.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