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啸先生谈艺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21 16:59: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啸先生谈艺录




王东有

(根据回忆整理记录)



    2月5日,笔者与马啸老师、冯国伟兄、常富强兄同车前往皋兰,参加在该县文化馆举办的“墨犁·皋兰籍中青年书画展”。回来之后,笔者就马啸老师在途中和展览过程中谈及的某些谈话的语花,尽可能地忠实于马老师的原话进行语录式的回忆,并进行了零敲碎打式的归纳和整理。后来,笔者在与冯国伟兄的交谈当中,忽然感觉到做这样一件工作,或许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因为马啸老师从兰州到北京,这一身份的转变,也许可以从中窥出其思想的转变(冯国伟兄语)。但这其中难免会有与马啸老师原话遗漏,甚至与原意相左相右的表述,实在难免,万望见谅。

    语录之一:学习书法不要学习当代人,最好从唐代以前的法帖入手,而学习国画最好从宋元以前入手。唐人以前的书法非常讲究法度,因此,不会信马由缰,结构、线条、气度、学养的要求也非常高。对于学习书法尤其是初学书法的人来说,首先应当解决的是技法问题,而唐以前的书法擅长恰恰于此。宋元时期的绘画,许多画都如同出自画工之手,技法上来说十分完备,作品意境的营造上,讲求气息高古,很适合初学者领会揣摩。直到清代“四王”的绘画,略显僵化,但是就技法而言已经达到了一个高度,不好超越,对于学习而言,取其长处,终会受益!

    语录之二:我看线条的质量,就是看线条是立起来的还是躺倒的,能够从纸上立起来的线条就是过硬的、高质量的线条。立起来就需要以中锋为主的方法运笔,而单纯以笔肚平压运动,运用侧、偏锋写出来的线条,只能是作为丰富创作语言的手段,不能作为主要的线条语言。

    语录之三:“笔法千古不易”不是因循守旧,顽固不化。“笔法千古不易”指的就是以中锋运笔为主的,一整套框架式的塑造线条的方法和手段,技法语言大体上是趋于稳定的,字的结构和章法则是千变万化的。

    语录之四:关于实验水墨,我的意见是不要再在上面花功夫了。不是因为不能搞,而是因为实验水墨是前人搞过的,并且时间已经证明了,是失败了的、走不通的东西。我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也曾经搞过些这方面的尝试,但是后来发现,实验水墨的东西终归不如传统的东西好。以前在实验水墨上花时间搞尝试的那些人,最后都走向回归传统的老路了。这就像开车走错了路,再调头回来重新走一样,是要耽误时间的。

    语录之五:我们可以不是艺术家,但是我们必须艺术地生活。

    语录之六:中国的所有艺术形式当中,最丰富、最美的色彩就是墨色。墨色从单纯的黑色,由浓到淡过渡到灰白,其中的任何一种颜色都是高雅的颜色。这也是中国书法和绘画最有魅力,最为独特的地方。因此,我们在选择学习书法范本的时候,应该选择那些黑白为主的印刷品。黑白可以反映墨色的变化,运笔走向的痕迹。这对于临摹者来说,更容易还原原帖作者历史本真的写作状态。尤其要选择印刷质量较为上乘的范本。那些纸色泛黄的、清晰度较高的法帖,更容易使那些因为历史久远,而产生时间上的感染力和亲合力,这样更为临摹者感同身受和理解。

    语录之七:学习古人的东西一定要抛开形质和表象的东西,书法中的字形、结构都是书法表象的东西,线条才是书法本质的东西。中国书法的本质就是线条艺术。譬如,以怀素的《自叙帖》为例,一个从来没有拿过毛笔的人,假以时日,练上个三、两个月,就有模有样,可以达到形似的程度。上手很快,但是上境界很难。但是,要想达到原帖那样,笔笔如满张之弓一样铮铮的线条质感,那非得是经过多年的锤炼不可。当代刘彦湖的书法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他的结构开张,字形怪异,但是线条的质量非常高,一般人是达不到的。

    语录之八:中国书法当中的线条和自然界当中的线条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譬如:树干、树枝只有生长成为圆柱状,才能够结实,才能够显现出树木的鲜活和树木的生命力。中国书法也是一样,一定要让线条圆挺起来,这样才能够使线条从纸上站立起来。只有中锋才能写出圆柱状的线条,偏、侧锋写出来的线条是躺在纸上的。这种感觉非常微妙,只有大量的实践才能体会出其中的一些难以言传的东西。

    语录之九:我经常这样问学生:你们有谁见过毛驴车撞车的?我问这句话的目的在于,让他们知道:写字、画画不要图快,最好还是慢下来好。我看齐白石、李可染作画的速度就是非常慢的。齐白石画虾的时候,慢的让人难以置信,他画虾须的时候速度极慢,一根长须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出来。所以,白石虾的线条质感才会与众不同。这就像是写楷书一样,快速是写不出高质量的线条的。画画和写字的道理一样,中国的许多艺术门类都可以归为线条艺术。

    语录之十:艺术类学院教出来的学生,在艺术选择面上更为宽泛,这是由于艺术学院的基础学科设置上领域较广、范围面较宽。这就为学生在日后的艺术方向选择上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学生时代完成方向取舍和选择是困难的,培养学生也应该为学生的艺术选择留有余地。

    语录之十一:长锋笔书写,是很难驾驭的。当代有很多书法家都喜欢使用长锋,我并不主张使用长锋书写。我本人喜欢使用蓄墨效果好、笔锋长短适中,笔锋整齐饱满的狼毫或者是用加了键的羊毫书写。我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有一段时间也曾经用长锋笔做一些书写的尝试。但是,总觉得是笔在牵着手走,而不是手牵着笔走,毛笔和宣纸接触的那一段,不在自己能够控制的范围内,总出现非常疲软的线条,所以,后来就放弃了。古人也很少使用长锋,即便是使用也是偏长,不会过分,也有这样的原因。

    语录之十二:我主张要善于运用先进的媒介为自己学习艺术服务。譬如:互联网上就有许多资料,即用即查,随时都可以从中获取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料。这样省时省力,是一种有效学习的手段。

    语录之十三:要完成知识的储备就首先要完成学习资料的储备,我一直都在做这样一件事。就是从方方面面,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学习资料。文字的、图片的、纸质的、电子的……收集的学习资料多了,自己可以选择的东西就多,可看的东西也就越多。自己看的东西多了,眼力也就自然跟着高了。

    语录之十四:我现在不大喜欢看现代书画作者的展览,尤其是到北京工作以后就更少看当代人的作品展了。当代人的作品在创作的时候有许多目的性在其中,或者为了参展,或者为了获奖,或者为了提高影响力和知名度,总是在琢磨评委的喜好和口味,自己的东西少了些。看一个展览就知道后面十个展览的大致情况,有一种千人一面的感觉。包括其中展览的获奖作品,当时看尚可,但是经不住时间的磨砺,一阵风过后再看就远非当初了。看古人作品的展览就不同,创作时没有太多的功利牵扯,有经受了时间的淘汰选择,时间证明是站得住脚的,这样的东西也更值得玩味。

    语录之十五:黄宾虹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是一个里程碑,他的光芒遮蔽了同时代的其他画家的光芒,就像是一棵树上的营养都被一只果子吸收了,其他的果子都会因此营养不良一样。我敢说,黄宾虹可以和历史上任何一位大师比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4 21:14 , Processed in 0.08500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