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终盘点:回首二〇一一 中国文化脉动
文章作者:佚名 来源:人民日报 2011-12-30
编者的话
2011,光阴似箭。
不知何时开始,我们越来越频繁地用到这个词。科技的日新月异拓展了空间,却压缩了时间,日历从一年翻到另一年比过往从一天翻到另一天的速度还快。
值得庆幸的是,翻阅2011年,我们惊喜地发现,那么多的事件风起云涌,可圈可点,可歌可泣,从政府的文化民生,到民间的产业浪潮;从两岸的心愿合璧,到举国的文化志强;从传统的现代转身,到时尚的中国元素……大事小事,文化从来没有这样让人牵挂,令人难忘。
今天,在如箭般远去的光阴中,请您与我们一同整理记忆,重温2011,回首2011。
文化强国——
历史深处的时代强音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是从历史深处爆发出的时代强音。
自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无数仁人志士为之殚精竭虑、浴血奋斗的目标,概而言之,有两个:第一,富国强兵、实现民族独立与自由;第二,再造魂魄、恢复中华文明在历史上应有的地位。在中国GDP跃居世界第二、航空母舰下水试航的今天,可以说,前一个目标已基本实现,光明的前景依稀可见;而后一个目标依然任重而道远。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强壮的躯体只有配以同样强健的魂魄,才能持久地焕发出生生不息的活力。客观地看,尽管经过8年多的体制改革,中国文化的发展无论是微观还是宏观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历史上中华文化曾有的辉煌相比,与其他同样体量的大国相比,我们的文化无论就量还是就质而言,差距明显——具有较高水准和世界性影响的精品力作的缺乏就是明证——中国文化亟待一个跨越式的发展。而全会通过的《决定》正是对此的明确回应——一个古老文明在向文化强国进军。
1933年,面对内忧外患的时局,学者陈登原曾写道:“于今国力陵夷、声势迫促。怀百岁忧者,常有故国文物,日薄崦嵫之感。语有之:讳疾者死。吾又何敢斤斤以中国文化自傲哉?于斯时也,能避免于劣等民族之讥,固已幸矣。”现实迫使那一代学者只能寄希望于在整理国故中保持国人的文化自信。
斗转星移,富强而繁荣的当代中国为我们重建文化自信、再现中华文化的辉煌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文化强国是我们这代人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张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