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看文献(陈湘明)
| 作者: | 陈湘明 | 时间: | 2011-12-26 | 来源: | 科学网博客 | 22 | 次阅读 | | | | |
前些日子,李泳教授有大作《多数文献都没必要去读》,论及对待文献之正确态度。得出精辟结论:“如今这个江湖混沌的时代,大概没有什么文献是必须的,真正必须的是要有自己的思想。”该论引起本人强烈共鸣与思考,遂结合平时迷思,一并记录于此,供研究生朋友们参考。
可能有人会问:“既然没有什么文献是必须的,真正必须的是要有自己的思想,那么我们是否不需要读文献呢?”这显然是一种误解。李教授上述论点的真正含义应该是,我们必须正确甄别文献,有选择、批判性地阅读文献,从而产生自己的思想,而不应迷失在犹如茫茫大海的文献中。读文献应该正确甄别,写论文引用参考文献更是如此。
对待文献,研究人员很容易从两个方面陷入误区。一方面,无法正确甄别文献,被淹没在文献的茫茫大海之中,而提不出自己的科学思想。另一方面,许多研究人员对科学论文的参考文献部分缺乏正确认识,甚至误以为是无关紧要的点缀,常常导致为引用而引用现象的产生。仔细想来,上述两个误区其实是密切关联的。
我们之所以检索与阅读文献,最关键的目的是希望正确把握一个研究领域或方向的背景、现状与发展趋势,从而找出最值得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或触发解决关键科学问题的灵感。这就需要我们对浩渺的文献进行甄别与筛选,只选择最主要、最有价值(有思想)的文献,用怀疑与批判的眼光进行精读。而有一部分略微次要的文献则读其摘要足矣,更多的文献则是完全可以无视的。当然,我们也会因为借鉴某一理论、某一计算或实验方法而阅读相关文献。而我们撰写科学论文时引用参考文献的主要目的无非在于如下几个方面:1)通过研究背景与现状的论述,引出欲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2)借鉴计算或试验方法;3)与已有理论或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4)用已有理论或研究结果说明自己研究结果的合理性(后者往往需要十分谨慎,许多时候这么做是荒唐的)。
本人试总结了一下对待文献的一些常见的可议之事,并分别归类为欠妥的做法与需要慎重的做法,一并列举如下,但愿能给各位研究生朋友们一些有益启示。
[欠妥的做法]
1)盲目阅读文献,不懂得甄别与选择。
2)认为参考文献无非就是一个点缀,将论文写好后随便列上一堆相关文献了事。
3)列举一堆相关文献,然后说因为某个课题非常重要,大家都在做,尤其是该领域的名人们在做,所以也有必要做。
4)列举一堆相关文献,然后说哪些东西研究过了,类似的东西还没有人做,所以要做。
5)列举一堆相关文献,说别人都得出了什么重要结论,然后自己也做了,结果与别人尤其是名人的结果相同或类似。
6)过度自引。
……
[需要慎重的做法]
1)用别人对某一现象或规律的解释证明自己的结论。 2)间接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