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中国摄影现状的冷思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0 15:37: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对中国摄影现状的冷思考转载▼


    战争废墟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人民享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民主,面对物资匮乏的人民充满着对建设未来的热情和希望。

    在极为艰苦的简陋条件下使用数量极少的摄影器材开展对外摄影宣传。为了节约有限的资源,也要尽量通过更多照片极力展示欣欣向荣的新中国战天斗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干快上以至改天换日的大好局面。摄影创作充分展示了伟大祖国建设事业的空前繁荣(那时是绝对见不到批评题材的,歌颂题材统一主题的创作环境也曾是中国摄影上个世纪的一大遗憾),加上经受文革等的冲击,创作活动更受到一些教条化的约束,摄影开始走向程式化、格式化的套路。

    风光摄影难以回避建筑摄影(至少风光摄影中还经常需要建筑的点缀吧)。中国古代建筑精品之一的北京皇家宫殿建筑群是几千年中国帝王文化的积淀,天坛地坛是皇家祭祀天地的祭坛,拍摄它就需要了解皇帝自称上天的儿子和大地之父的历史背景,并从中找出建筑各处局部特征代表的深刻历史文化和民族宗教信仰涵义的建筑核心图腾所在。游览故宫花几十元钱进去如果不了解中国历史和皇家建筑特色涵义,走马观花,出来后你什么也没有看到。因为你只是看了热闹,没有发现其中的深邃,每一块砖、每一个摆设、每一个建筑构成都是不同的皇权象征。这还不去联系关于建筑构成中数字的话题,同样景山的建设和北海的形成都是中国深厚历史玄学文化的缩影,当然其中的风水论是比不可少的因素。而颐和园绝不仅仅是浪漫的乾隆皇帝纯粹喜欢江南美景而为之,更深刻的内涵就是为了亲民政策表现出他这个游牧民族对江南士绅的亲近和对大汉民族文化的深深热爱和获得汉民族的好感,享受之余又为统治服务。拍摄西藏民族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演变的历史及建筑特色,在画面中加入当地最具有代表性的图腾符号,否则仅仅是热闹和色彩耀眼而已。
    有一位农民摄影家,他在十几年前就已经过了而立之年,在农村靠串村走巷拍摄照片挣钱。在那个照相资源还高度匮乏的年代,他硬是在生意之余,拿出剩余胶卷拍摄自己喜欢的照片。有着难得的亲临农村第一线的优势,他拍摄的两张农村体裁作品双双获奖,还作为中国农民摄影家的代表,作品参加了出国展览。在当地摄影协会的积极运做下,他被吸收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从此被招入县乡文化馆,盼望他再出精品,繁荣地方文化艺术事业。但是从此风光不再,十几年下来,再也没有看到他的作品。当地人就讲:不就拍了几张照片吗,瞎猫碰了个死老鼠!结果是摄影仍然被当作次要的艺术手段而对待了吧。因为人们在了解创作者文化底蕴背景的同时仅仅看到了摄影的机会性和偶然性!一方面各种经受多年文化教育和专业艺术熏陶的逐渐富裕起来、买得起相机的人多了,创作的水平提高了,出作品的难度也提高了。同时自己少得可怜的文化知识没有能够及时得到充实提高,结果落伍了。因此摄影往往可以靠一时之便成就名誉,但是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艺术理论基础很难成就一生。摄影创作更需要对诸多相关知识的储备,否则,因为你拿起相机后的第一张照片就可能得了大奖,就很容易被人作为摄影仍是次要艺术表现手法的论证了。人体摄影的成功除了人文文化以外,对人体解刨学一点都不了解,你怎么知道每一块骨骼和肌肉的作用和表现它的最佳方式。否则,如同一篇非常好的学术文章被一个外行编辑一编辑,结果,精粹的内核都删除了,而只留下个躯壳被刊登了,最后是作者挨骂,杂志的办刊水平也遭质疑。
    中国新闻摄影的历史上更多地是属于摆布下的摄影历史,新闻摄影的真实性令人猜疑,做作的没有眼泪的哭泣、没有激动表情的笑容,一看就知道是为了拍摄而表演的姿势和动作,所以中国新闻摄影大碗的大作能够在国际新闻摄影比赛中得到认可的就少得可怜,再看看国外的新闻摄影,感动的让你哭、让你流泪,中国的艺术摄影更多地是程式化的艺术,中国现代艺术摄影更多地是全身缠上乱草破布和没有伤口却浑身上下缠满绷带的扭曲着的人物造型充斥有限的宝贵的摄影期刊版面,时间一长没有人记得他,也没有人愿意记得他!  
为什么?没有震撼力,也不存在感染力。因为创作时的他只是寻求另类,另类的是没有人为之的行为,物以稀为贵了。我不懂什么艺术,也没有多少艺术鉴赏力,总之就是看不懂。如果整个国家的摄影艺术空间如此发展,情形如何?没有希望!想看到即使是过了一百年都喜欢看的照片吧?哪些是?经典的、朴素的、震慑人心的!做到这些靠什么?只是自己的爱?爱好?不是!还要有一种你身处当时社会现状的发自你内心的呐喊!感情的迸发!人人为之共鸣的!那是什么?符合社会潮流的!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你的爱属于社会的爱!你认为美的是人人都认为美的!
    什么叫好文章,读时感到并不复杂,读几遍还想读的,有思想的、 代表那个时代特点的,想起那个时代就想拿出你那篇文章来对照的。单靠美丽辞藻还是个人地位,要靠对事情的态度,敢于负责任的文字。
    新概念英语越读越感觉好,英语水平越高越感觉深奥,为什么?那都是经典。语言艺术的经典。一知半解的、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的看不下去,乏味,真谛他找不到。摄影呢?
    说中国只有百年历史的摄影,要说到古代希腊的艺术到罗马的辉煌,那是因为他们为人类留下了宝贵历史文化遗产。遗产不仅仅是雕塑、建筑、绘画、音乐、歌剧等等,真正留下来的还有前人精益求精、追求精美绝伦和对艺术一丝不苟的精神。正是这种传统指引西方社会直到今天从事的经济、政治生活和文化艺术。值得我们继承的是一种人生理念。那就是:精益求精、追求精美绝伦和对艺术一丝不苟的精神。
    说到中国摄影,还应该废点笔墨说说中国文化现象,中国人多,地大物博。中国的文艺活动多,演出阵容庞大,为什么,中国文艺团队多,爱好者多,好不容易有次大规模演出。都希望借此登登场现现眼。为了以后发展提高身份等级。外国叫做志愿者,中国叫做照顾方方面面。不需要支付演出费用,倒贴钱也行。希望看到中国摄影艺术事业的繁荣,从繁荣的大环境提高我们自身的艺术素养。你我爱好摄影的人从中找出可以启发我们心灵的火花。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追求精益求精、精美绝伦和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
    在全球各地的旅游胜地和休闲渡假之所,穿着西装革履、领带打到腰带的多是咱们中国人,那些带着劳力士手表、高档西装下面露出大半截白色衬衣下摆和脚登圆头布鞋的大都是中国的暴发户(休闲时穿着不休闲,工作时不严肃的一种表现)。开(闭)幕典礼上那些背后头发潇洒在腰间、前边胡须垂落在胸前的、牛崽马褂外带睁亮的皮鞋的是那些圈内的艺术大碗。当一个刚刚涉足艺术、苦心修炼也想成名的小字辈要接受由你亲自代表主办方颁发的奖杯时,他(她)首先认为艺术家就应该是你那份尊容,不知道以后你是否希望他(她)的积极消防还是效仿(艺术家更应该知道何为装束美,如果都学习这种另类行为模式,中国的艺术界将更加悲哀)。
    咱们中国一个权威摄影媒体在与国外开展艺术交流时,采访外国的摄影大家,问及是否打算来中国采访创作时。人家告诉我们中国初窦年华的美女就有二百多万,你是否认为他肯定来中国耍流氓来了。这个数字他都计算出来了,说明他仔细研究过了,这也是人性的自然流露,很正常,真正看到大街上的美女一眼都不想看的人才有问题。中国摄影家喜欢去人际罕至的沙漠腹地和高山深处,寻找一种独自深处茫茫----的感觉,寻找那种唐诗宋词里才有的意境。而外国人喜欢往人多的地方钻,镜头总是喜欢对着人。他们希望猎奇还是就是猎奇?不是。他们在寻找,寻找他来到的这个地方要找的文化内涵、人文文化传统。人文文化和自然环境统一和谐美的融合。

这就是艺术审美观念的区别。没有文化内涵的唯美和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美丽画面传达着不同的信息。
    文革中出生、开放以后成长的我,不知道当年的大跃进是什么意思,也不知道那时人的心境。但是一幅中国的摄影杂志上那个稻谷麦穗变成了国庆庆祝的烟花。可以想见中国人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可以感受到文字叙述的亩产万斤粮如何实现的。也想不到新闻是如何炮制出来的。
    还好,中国有庄学本到侯登科又有解海龙的整个学校在那世界摄影历史中占有的一席之地。摄影已经在向真实性迈进。与于云天、陈长芬们的摄影在充满耀眼的光辉的同时已经在向记录环境转移,从寻找美到传播美,从寻找美丽的环境中走来到为了未来的环境而呐喊而奔走而创作着。
    这些,正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新新人类的摄影,也是中国摄影的希望。
    5,摄影记实的非凡意义
    自从人类文明诞生的那天起,人类文化艺术和科学探索就开始围绕如何使人类获得更好的生存条件和更舒适的生活环境展开。摄影术的诞生正是人类探寻文明过程中的积极成果。记实摄影不论是新闻摄影还是社会生活记实都必须尊重历史事件和生活原貌,通过艺术手段予以记录和传播。图片本身必须遵循事物原貌的本质特点不被歪曲。而艺术摄影则在于满足人类审美需要,通过摄影手段刻意美化或加工,制作出适合审美情趣的画面来满足人对美的追求。
    图片和文物是历史的记录和见证。人类历史上拥有很多美好的传说,正是由于缺乏足够的图片和实物证据,其传说的可靠性始终是人们试图通过各种考古科学方法考证的原因所在。
    人类的很多基础科学研究始终围绕人类从何处来到何处去的课题展开,并为此付出大量人力物力进行了长达几个世纪的探索,尽管关于人类起源和进化的推断有很多,但是严格意义上,目前还没有一个准确无误的答案。不论是西方的上帝还是东方的神创造了人类的传说有多么美好和动人,但是都缺乏足够的证据说明人类诞生的过程,单就这些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或图腾来看,人类的肢体结构似乎与被认为是创造我们人类的祖先的古代类人猿有着某些差异(人生来会游泳、而猿类不会游泳),这些差异可以使人多出更多切合实际或背离客观的种种猜测,譬如人类或许是那个时代因为必然或偶然的灾难性因素,这种灾难或许出自地球环境突变、或许属于不同动物物种的结合,而这些母体或父体物种甚至已经因为环境变化而灭绝,一个新的动物物种正好适应了突变的地球环境,这些物种可能在同样的进化过程中不断演进成为我们今天的人类。这种猜想虽然离奇,但是正是由于缺乏证据,使我们很难相信哪种推断更加合理和可信。假如摄影术真的在那个时代存在,照片可以说明一切。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今天所从事的摄影记事过程正是为后人留下回眸历史的见证。正是这样,记实摄影的意义以及拍摄手段都应该遵循历史的原貌。我们如果从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出发就会体会到摄影的神圣使命。
    6,摄影创作的特点
    摄影正如他的名称一样更多取决于环境主体,通过镜头成像才能形成画面。各种美丽的景观或现象的发生有着自身的发展变化规律。把握它出现的机遇很关键,也因此更加强调摄影创作建立在对科学知识的深入了解上。数字技术的发展为人为创造完美艺术画面提供了可能,但是必须与记实摄影区别开来。
    数字加工技术不能取代传统创作手段。照片的创作需要以客观存在的物体或景象为拍摄对象,以光学成像的方式予以记录,这是与绘画等美术创作过程的主要区别。不能完全靠科技手段借助计算机进行图片的加工和拼接来生产照片,照片拍摄过程需要很多的客观条件,客观条件很难出现十全十美的自然现象,即使出现了未必刚好有相机同时出现在现场,照片中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缺陷,这些缺陷是现实存在的,是不能单靠技术手段完善的,也是人们之所以不辞辛苦孜孜以求而为了获得更加完美效果的动力一直永恒的关键所在。而绘画则可以任意修饰、添加或取消某些有利于或不利于构图美学的东西,但是摄影不同之处就在于摄影的写真性,正因如此,国外很多称摄影为写真。假如照片完全通过计算机和摄影图片图库,经过照片处理软件的加工处理,可以把任何想象中的画面完美地呈现出来,摄影过程大大简化,摄影投资成本和体力消耗也可以最小化,那么艰苦的摄影创作过程的意义被忽视,很多可以轻易获得某些收益(譬如拿奖和挣稿费)的行为得到认可,必然对于踏踏实实从事摄影艺术探索的热情给予消极的影响,甚至摄影本身的价值被弱化,社会对摄影创作的认同感减弱,很多喜欢这种平面视觉艺术的人不屑投身到摄影事业而转向绘画等艺术行当。对摄影的繁荣和新人辈出也是不利的因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01:36 , Processed in 0.06786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